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形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并非人人都能成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进入高中阶段后,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虽然很想学好数学,可数学成绩就是提不高,到最后最怕见到数学老师。这种“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作为教师的我能应该怎么做呢?
一、认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变化
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所以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二、寻找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没有制订学习计划,知识准备不充分。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同时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重“量”轻“质”,陷入题海。一旦考试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三、寻找解决的办法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同学们要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熟练程度。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形练习,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5、抓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工作
高中数学相对初中数学而言,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 的问题困扰着师生,目前高中数学新教材量大面宽,教师在宽度与深度上难以把握,因此,在高中教学中,使学生顺利、自然、快捷地完成初高中的衔接,是至关重要的。
6、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7、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让动画走进数学课堂
要学好高中数学,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而高中生的抽象思维仍未很好地形成,过分抽象的内容往往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难于理解。而多媒体的利用可以将其过程和现象立体地、多方位地、动态地表现出来。用有形的现象把无形的表现出来,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在做好高中数学教学时,我们只有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入手,双管齐下,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发挥学生与教师的双主导作用。
一、认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变化
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所以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二、寻找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没有制订学习计划,知识准备不充分。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同时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重“量”轻“质”,陷入题海。一旦考试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三、寻找解决的办法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同学们要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熟练程度。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形练习,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5、抓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工作
高中数学相对初中数学而言,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 的问题困扰着师生,目前高中数学新教材量大面宽,教师在宽度与深度上难以把握,因此,在高中教学中,使学生顺利、自然、快捷地完成初高中的衔接,是至关重要的。
6、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7、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让动画走进数学课堂
要学好高中数学,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而高中生的抽象思维仍未很好地形成,过分抽象的内容往往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难于理解。而多媒体的利用可以将其过程和现象立体地、多方位地、动态地表现出来。用有形的现象把无形的表现出来,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在做好高中数学教学时,我们只有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入手,双管齐下,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发挥学生与教师的双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