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或对中国股市形成压力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时间10月13日凌晨2时,美联储发布了9月的会议纪要,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中的鹰派和鸽派分歧加剧,鹰派认为,太长时间不加息会使得美国陷入衰退并会损害美联储的信用,鸽派则坚持等待进一步的证据支持加息理由。此次纪要揭示了美联储一些希望加息的官员对美联储主席耶伦施加的压力。当然,纪要内容也有助于引导市场对年内加息的预期方向。
  加息是为了留后路
  如果关注美联储的人们对这个机构表示不满,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原因就在于自从美国结束量化宽松(QE)、启动加息进程以来,只有2015年年底加息一次,今年至今则全是纸上谈兵。数次为市场带来希望,但每次只是以暗示的方式影射加息可能,“靴子”却从不落地。


  对于这个话题,《经济》记者曾多方采访业内学者,大家的反应也比较统一:如果9月不加息,12月加息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而美联储至少应该保证年内落实一次加息。如今,9月加息依然落空,重头戏几乎全部落到了12月份。
  话说回来,美联储为什么应该在12月加息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罗振兴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指出,为美联储12月加息提供支撑的主要有三大因素。
  美国经济目前处于比较稳定的复苏阶段,2016年平均增速达到2%左右应该不难,在全球看,尤其是发达经济体中算是最好的一个。该国就业形势持续改善,劳动参与率不断提高。尽管其核心通胀率还没有达到预期的2%,但实际当中通胀率还在不断温和上涨。“加之最近几个月,美国国内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不断回升,美国经济数据的各方面都一起慢慢接近加息所需要达到的门槛,因而加息的紧迫性越来越高”,罗振兴如此分析。
  的确,根据10月7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美国9月份失业率为5.0%,劳动参与率为62.9%,就业率达到59.8%,非农业就业人口环比增加15.6万人,其中专业和商业服务业就业人口增加6.7万人,医疗保健行业就业人口增加3.3万人。
  “依照美联储按照数据驱动的惯例,目前的数据更加敦促其走向加息的结局,不过这并不代表一本万利”,罗振兴这样强调。他指出,大选阶段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曾对美联储的独立性表示质疑,因此美联储会在行为上更加谨慎,以免得罪任何一方候选人。
  此外,尽管就业指数向好,但普通民众的感受并不很明显,也就是说,美国的就业质量并没有很高。从该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也可以看出,与危机前相比,高收入的就业人口没有得到恢复,“只恢复到高峰期的三分之一”,罗振兴这样强调。
  当然,作为全球经济大国,国际经济环境对美国的影响必然不得不看。在他看来,当前英国和中国两个经济体也是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会考虑进去的因素。一方面,英国脱离欧盟的程序尚未正式启动,以后会有什么风险谁也不敢预断。另一方面,中国当前经济探底还没结束,未来是否会产生新的波动也未可知。
  似乎不管加不加息,美联储都将具备充足的理由。而在罗振兴看来,加息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喊了一年加息的话题,如果最终年内一次加息也没有,美联储的信誉也会遭受损失”。不过,作为旁观者,可能会对美联储的行为产生疑惑:何必刚刚退出QE,就要走向加息之路?原地不动不可以吗?
  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林珏向《经济》记者解答了这一问题。按照她的解释,美联储加息本质上是在为美国未来的经济做两手准备。在经济数据都向好发展的时候,将利率提升一些,明年或者后年,如果经济形势不太好,那么美联储还有降息的空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资金外流等问题。此外,如果此时不加息,将来的年份中,若美国经济突然大发展,美联储就需要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大幅加息,可是突如其来的大幅加息会对经济造成多层次的冲击。因此,“尽管美国的经济复苏也比较温和,但加息却能够为该国将来的政策行动预留空间”,林珏这样分析。
  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最新消息显示,美元指数在10月11日刷新近7个月新高,而投资者对美联储12月份的加息预期升温是主要动因。眼看10月已经进入中旬,而美国大选也逐渐走向尾声,当某些不稳定因素逐渐显示真面目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很快看到“靴子”落地。
  新兴市场该不该着急
  尽管很多人都在盯着美联储的行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为加息落实感到开心。
  研究公司Credit Sights报告称,9月份新兴市场美元公司债发行规模较上月增加近2倍,创同月记录高点,高达347亿美元,原因就是借款方希望赶在美联储预期中的加息之前锁定低成本融资。上述发行规模是2000年以来历年所有9月份中最高的,其中近70%来自亚洲。同时,第三季度新兴市场美元债券发行总规模达到842亿美元。
  为什么新兴市场会有上述行为?“一旦美联储落实加息,美元升值就成为必然,新兴市场可能会面临新一轮的资金流出,现在算是提前先多吸收一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曹永福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新兴市场教父”麦朴思也在近日表示,印度未来可能因美联储加息而经历资金外流。实际上,因为担心新兴市场对美联储的反应,一些国际机构甚至指出,美联储年内加息原本就有打压新兴经济体的嫌疑。
  对此,曹永福表示怀疑。他告诉《经济》记者,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曾说过,美联储是在用自己的政策工具调整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因此,该机构的政策是否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产生何种影响,并非它的考虑范围。
  “或许墨西哥等拉美地区的国家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美联储会特别关注,毕竟这样的事件会对美国形成明显影响,暂时还找不到美联储刻意打压新兴市场的证据,至于新兴市场各个经济体内部的正常波动,也不是美联储需要关注的”,曹永福这样强调。   不过,长江证券首席分析师王建却难以认同上述观点。在他看来,美国的加息问题从来都是政治问题。
  王建告诉《经济》记者,加息对美国经济本身没有任何好处,但美联储之所以不间断地讨论这个话题,就是一直“吓唬人”。理由是,任何国家的货币政策都与政府信用不无关系,它是本国货币购买力的一个符号。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尼克松事件”之后,美国每一轮货币超发之后都需要重拾美元信用。因此,当前美联储的行为也只不过是其在为美元信用上升做铺垫。
  然而,曹永福和王建都赞同一个观点,那就是美联储一旦加息,新兴市场资金外流几乎无可非议。早在2015年年底美联储加息之后,美元随即上涨,新兴市场外资出逃就已经非常明显。2016年以来,每一次美联储加息升温都伴随新兴市场资金外流的扩大,尽管今年第三季度不少新兴市场因为英国脱欧事件重新成为外资看好的投资目的国,然而其中的投机成分不可忽视,还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外流情况甚至在这一时期都没有好转。
  不过,林珏对这个问题另有见解。在她看来,美国加息与否、加多少都还是未知数。如果美联储只是象征性地稍稍提高利率,那么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并不需要太紧张。但如果美联储大幅升息,很多新兴市场都需要做好准备,资金将向美国证券和国债领域加速流动。“包括中国的资金也一样,这由金融的本质决定”,林珏分析说。
  中国股市将承压
  美国加息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不外乎人民币贬值,而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期,相对应的大宗资产价格都会下降。
  王建提醒《经济》记者,2015年8月份和2016年1月份,离岸人民币都出现过快速贬值的现象,两次都是一周之内就贬值5%至6%,而当时赌人民币资产的外资就悄无声息地大量外逃。从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1月份,还不到一年时间,8000亿美元资金已成功外逃。
  “以目前的美联储加息预期,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可能降低到6.7甚至更低,如果中国央行不特别干预,人民币的贬值将会造成资金的再次出逃”,王建肯定地说。资金外逃势必影响两大经济领域——股市与房地产,而它们可以说是当前中国最敏感、最备受关注的市场。
  2015年6月13日,中国第一波股灾出现的时候,监管层关闭了场外配资,尽管国家队救场,但2000亿人民币(1美元约合人民币6.71元)迅速烧完,股市整体急剧下跌。同年8月份,股市再次下跌,国家队继续托市,直到当年年底才有所缓和。王建指出,两次股市暴跌都伴随人民币快速贬值。可想而知,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不过,今年也有所不同。王建认为,股市的流动性风险已经降低了很多,毕竟去年不少股民是通过加杠杆炒股的,尤其是场外配资,甚至场内两融的杠杆都很高。“今年好很多,杠杆大概去掉了60%,千股跌停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国家队的资金尚未撤离股市,从前是希望救市,如今只期望托底,保持股市别再跌就好。加之股指期货限制手数,当前的交易也没有很活跃,而交易手续费上涨20倍,也削弱了投资者做空的动力。
  至于房地产,很多观点都认为其与股市形成跷跷板关系,此消彼长。可是说到底,两个市场都带有投机属性,简单说就是资产+泡沫,非理性上涨比较容易出现。“如果双方的泡沫都得以维持,在房地产冷却的时候,一部分资金回到股市的确可以看到投资机会,但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必将双杀”,王建这样说。
  面对种种可能,中国应该很担心吗?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林珏认为,中国投资者需要同时看待美国的加息行为和中国自己的货币政策。倘若美国大幅升息而中国因此受打击,也不必太过忧心。她认为,中国既然有能力促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建立,大概并不是非常缺乏资金。况且,“一带一路”已经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渠道和更多解决积压产品的途径,无形中降低了中国对美国国债的需求。
  王建则指出,国内外政策,不论货币还是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都是短期的,只有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改善对股价和沪指的支撑才存在中长期影响。目前看,经济转型成功以及效果的显现对股价或者沪指的意义更大。此外,企业内生性增长动力的修复也比刺激政策更有意义,对于流动性收紧而言,不论地产、股票还是债券,都面临下行风险。
其他文献
在德育中把美育提到应有的高度,寓德育于美育之中, 可以改进德育方法、美化德育过程、优化德育内容,对于进一步提高德育质量,增强德育效果, 构建和谐德育体系,有着积极的促进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不理想。Ⅰ期术后NSCLC存在病理类型、瘤体大小、淋巴管侵犯、血管侵犯、胸膜累及等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因此Ⅰ期NSCLC患者是一个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人群。2014年肺癌指南也作出了相应的更新,包括危险分层和辅助治疗。现以指南相关内容为主,结合近年来在基因领域及分子靶向药物方面的进展,对Ⅰ期NSCLC的
新《英语课程标准》为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及任务,英语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参加新课改,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反思和总结。
目的 探讨小组优化合作学习及反冲输液器使用在静脉输液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级专科护理女生160名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已完成2学时的静脉输液理论学习,学号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消毒供应中心全自动清洗机故障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FMEA,查找全自动清洗机故障潜在的失
组蛋白乙酰化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町通过调节染色体结构而影响炎症基因的表达,亦可以通过调节非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参与疾病的进程。在肺部疾病中,两者的相互平衡导致基因的异常表达或者相关调控因子的异常表达与肺癌、COPD、哮喘、激素抵抗等疾病密切相关,这也为各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类药物应用于肺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的 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以该院60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在不断探索着各种有效教学模式。教学作为“模式”,模式总有局限性,只有将教学上升为教学艺术,如教学的“深入浅出”,这才是充满无限的活力。“深入
马克思恩格斯在中深入研究和彻底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权观,并阐述了他们对人权问题的基本看法.因此,分析中人权研究的方法和意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气道为气体进出的通道,气道发生狭窄可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气道狭窄的病因很多,在西方发达国家,气道狭窄以气管一支气管肺癌、支气管袖式切除、肺移植、气管插管为主要原因,而在我国气管一支气管肺癌、气管结核、气管切开是导致气道狭窄的主要原因。随着介入性技术的不断发展,支气管镜下高压球囊扩张成形术已经成为治疗气道狭窄,特别是治疗良性气道狭窄的有效办法。本文对气道狭窄的病因及支气管镜下高压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