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rence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今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系,能够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来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本文主要是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探讨
  G623.5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化教学理念逐渐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将会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能深入理解,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对于小学生活化教学来说,就是要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也就可以充分展现出其中的数学价值。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并不单单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理论基础知识,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增强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新课改中,也明确提出了要通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来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探索的能力,这样也就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通过生活现象来看到本质,从而也就可以实现高效的学习[4]。
  二、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生活化教学理念,以此来影响学生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要站在主导的位置上来进行教学,且想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生活化教学,教师就要树立起正确的生活化教学理念,以此来影响学生,组织学生进入到实践中去,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的去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及时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建出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课堂。最后,教师还要及时改变传统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讲述的教学观念,同时还要树立起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的教学观,善于挖掘出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从生活实际出发来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与意义[5]。
  如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吃饭、上课以及运动等,且这些活动都具有固定的时间,因此,教师就可以将《认识钟表》与这些内容结合在一起,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出作息时间,同时还要注重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钟表,从而也就可以让学生学习好这一内容。
  (二)教师要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内容,保证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气息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让学生从自身的兴趣爱好上出发,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加强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6]。如学生在学习米、分米、厘米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猜测书本以及圆珠笔等量体的长度,并让学生借助工具来进行验证,让学生利用自行准备的格尺来进行书本的测量,并且对桌子椅子进行测量,学生在测量中兴趣得到提升,将会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也就实现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上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
  (三)分析好教材,运用好教材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一提起数学很容易让人产生出枯燥乏味的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不符造成的。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下,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让学生快乐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才能产生出浓烈的兴趣与爱好,教师也要从教材中找出具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运用好教材[7]。
  (四)为学生创建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保证所创建的情境是学生所喜欢的,这样学生也就可以产生出探索的欲望与动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与及角度上出发来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如从新课导入上来为学生创建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也就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其次,教师也可以在新知识的讲述过程中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通过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也就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学生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为学生准备出相应的道具等来让学生认识到识币、兑币以及付币的过程,这样也就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了,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置出超市购物的情景模式,能够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以及顾客,让学生去买东西,并且进行计算,学生在购物过程中兴趣得到提升。并且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也会对人民币进行人事,了解数学计算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抓准时机来为学生创建出有趣的生活情境,同时还要整理好教材,找出其中的生活化因素,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影响的同时,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伏军建.杨艳群.胡兵役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01):19-19.
  [2]林启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6):168-168.
  [3]李刚.浅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的运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5,(09):257-257.
  [4]陈昌礼.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6):128-129.
  [5]王丽丹.贴近生活,融入课堂——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教学[J].海峡科学,2014,(02):93-94.
  [6]張怡.源头活水来教学更精彩——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小学时代(教师),2010,(11):36-37.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教师在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时,教师要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自主学生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对激发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受到重视,在教学过程不断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  G623.5  一、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学教育应该加强对育人价值的实践和探索。尤其是充分发挥中学历史许可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站在育人价值观的角度,定位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并对当前中学历史的育人内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课堂实践;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教学目的  G633.51  一、通过对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目的加以定位透视其育人价值  在定位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时,
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报春花科仙客来属球根花卉,叶形奇特,花姿典雅,花期长达3~6个月之久,是世界著名的十大盆花之一。目前仙客来栽培已经由传统栽培转变为规模化、工厂化的无
摘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常常处于学习效率较为低下的状态。为了给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探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提高  G623.2  挤压学生课余时间,反复做各种习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课堂效率低,为了弥补,老师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或是技能课时间。不仅是学生,就连老师也厌烦了这种恶性循环。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提高
摘要:兴趣是学习和钻研的动力,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使数学处于“教师演说性讲解,学生毫无激情地听课”的被动境地;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式和方法很多,而教学改革也正朝着兴趣学习的方向迈步,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才能够更好的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關键词:情感培养和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穿插数学史和数学故事;单一评价观点;
摘要:语文教学是初中的重要课程,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全面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G633.3  目前,新课改实施的如火如荼,教学改革的内容也逐渐深入,各科教师都将高效课堂作为了自己对教学工作追求的目标。
摘要: 高中化学课程的三维目标,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来实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本文将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高中化学新课标中对课堂教学的要求,着重阐述创设问题情境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关键词: 问题情境;情境创设;建构主义;三维目标  G633.8  一、在化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  (一)化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