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总结多年来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如何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实现。
[关键词] 数学建模 大学数学教学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一、 前言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培养大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是当前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化,因此我们独立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注重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们滨海外事学院要在众多高等院校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办出我们的特色,明确我们的发展方向,目的是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建院六年来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奋斗,我院已经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但是,道路仍然艰巨任务依然繁重,还需大家孜孜不倦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
二、 大学数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数学教学长期以来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数学理念、数学方法和数学素质,所以通过数学教育使学生树立了数的概念,培养了学生数与形的结合能力,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一般从概念、公式、定理学习出发到逐渐不断综合深入,再提高知识的完整性、严密性、逻辑性。数学教育使学生提高了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当前数学教学任务量大、学时少,而且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比较忽视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所以学生学到后来仍然是从书本到书本,应用能力较差。数学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如何将一门来自于实践的学科更好地再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
三、 数学建模的意义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始于1985年,是美国发起的,1992年我国教育部开始组织我国自己的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竞赛以通讯形式进行,在网上发布赛题,参加队每队由三名学生组成,要求在三天之内可以自由地收集材料、调查研究、使用计算软件和互联网,每个队要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的实现、结论的分析与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科技论文。赛题多为时效性、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题目来源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固定方法,没有参考书,没有数学工具,也没有成型的数学问题,主要靠学生的团体精神和集体智慧能力反复研究切磋、收集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寻求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例如:
03年题目:SARS的传播
04年题目:饮酒驾车
05年题目:长江水质的评价与预测
06年题目:易拉罐的形状、尺寸的最优设计
07年题目:乘公交看奥运
08年题目:路口摄像头的设置
09年题目: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
10年题目:储油罐的变位识别
由于数学建模是在实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际问题的主要方面做出合理的论断和简化,用数学方法形成一个明确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或计算的方法精确或近似求解,再检验结果是否能证明实际问题的主要现象,能否预测,因此数学建模促进了数学与相关学科的交融,提高了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四、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就是数学建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它来自于实践,因此数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抽象概括总结出来的,因此借鉴于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讲授数学概念时,对概念产生的来源、背景、知识点所处的理论位置及应用价值讲解清楚,使学生对每一个概念知识特点的来源、方法及解决途径的理解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统一性,而且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求解过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思路与手段。
数学知识与实际结合,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加深,而且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与应用之间关联的思想和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积极参与数学建模竞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突出的标志是应用范围的空前扩展,以前大学数学的学习仅限于理工科,而现在已扩展到理工、农业、医学、管理、经济、教育、人文等各个学科。数学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解决千姿百态的实际问题,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在一起交流、巩固、碰撞,从而延伸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我院经济系的毕业生,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一二等奖的同学,如邝小飞,丁锵等同学参赛后收获颇丰,他们认为将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不但扩展了视野,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获得了书本上不曾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益匪浅,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使他们的能力有了一个层次的提高,同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了一个飞跃,并对他们在毕业论文中对经济问题的刻划与理解、论文书写水平及结论分析都有很大的提高。
“参赛一次受益终生”,这是许多参赛学生的共同感受。数学建模竞赛是一次“真刀真枪”的训练,我国从1992年参赛的74所院校,314只参赛队伍到2009年已有1134所院校,15046只参赛队伍[1]来自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参赛,其规模之大成为各种大学生竞赛之首。同时有数以万计的教师也随队指导,扩展了教师的视野,有利于知识结构的更新,促进了大学数学教学的开展与改革,师生双方都受益匪浅。
李大潜院士在2007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仪式上的讲话总结的好:“数学建模及其竞赛活动打破了原来的数学课程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局面,为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打开一条通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同学们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实践,亲自参加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尝试,亲自参加了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取得了在课堂上与书本上所无法获得的知识和宝贵经验及切身感受。这笔能启迪他们的数学心灵,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得到成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学建模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不断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从而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论、正确的科学论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
参考文献:
[1] http://mcm.edu.cn/
[2] http://news.hrbust.edu.cn/24/2008/240121112636/
[关键词] 数学建模 大学数学教学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一、 前言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培养大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是当前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化,因此我们独立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注重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们滨海外事学院要在众多高等院校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办出我们的特色,明确我们的发展方向,目的是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建院六年来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奋斗,我院已经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但是,道路仍然艰巨任务依然繁重,还需大家孜孜不倦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
二、 大学数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数学教学长期以来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数学理念、数学方法和数学素质,所以通过数学教育使学生树立了数的概念,培养了学生数与形的结合能力,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一般从概念、公式、定理学习出发到逐渐不断综合深入,再提高知识的完整性、严密性、逻辑性。数学教育使学生提高了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当前数学教学任务量大、学时少,而且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比较忽视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所以学生学到后来仍然是从书本到书本,应用能力较差。数学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如何将一门来自于实践的学科更好地再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
三、 数学建模的意义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始于1985年,是美国发起的,1992年我国教育部开始组织我国自己的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竞赛以通讯形式进行,在网上发布赛题,参加队每队由三名学生组成,要求在三天之内可以自由地收集材料、调查研究、使用计算软件和互联网,每个队要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的实现、结论的分析与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科技论文。赛题多为时效性、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题目来源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固定方法,没有参考书,没有数学工具,也没有成型的数学问题,主要靠学生的团体精神和集体智慧能力反复研究切磋、收集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寻求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例如:
03年题目:SARS的传播
04年题目:饮酒驾车
05年题目:长江水质的评价与预测
06年题目:易拉罐的形状、尺寸的最优设计
07年题目:乘公交看奥运
08年题目:路口摄像头的设置
09年题目: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
10年题目:储油罐的变位识别
由于数学建模是在实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际问题的主要方面做出合理的论断和简化,用数学方法形成一个明确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或计算的方法精确或近似求解,再检验结果是否能证明实际问题的主要现象,能否预测,因此数学建模促进了数学与相关学科的交融,提高了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四、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就是数学建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它来自于实践,因此数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抽象概括总结出来的,因此借鉴于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讲授数学概念时,对概念产生的来源、背景、知识点所处的理论位置及应用价值讲解清楚,使学生对每一个概念知识特点的来源、方法及解决途径的理解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统一性,而且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求解过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思路与手段。
数学知识与实际结合,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加深,而且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与应用之间关联的思想和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积极参与数学建模竞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突出的标志是应用范围的空前扩展,以前大学数学的学习仅限于理工科,而现在已扩展到理工、农业、医学、管理、经济、教育、人文等各个学科。数学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解决千姿百态的实际问题,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在一起交流、巩固、碰撞,从而延伸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我院经济系的毕业生,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一二等奖的同学,如邝小飞,丁锵等同学参赛后收获颇丰,他们认为将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不但扩展了视野,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获得了书本上不曾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益匪浅,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使他们的能力有了一个层次的提高,同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了一个飞跃,并对他们在毕业论文中对经济问题的刻划与理解、论文书写水平及结论分析都有很大的提高。
“参赛一次受益终生”,这是许多参赛学生的共同感受。数学建模竞赛是一次“真刀真枪”的训练,我国从1992年参赛的74所院校,314只参赛队伍到2009年已有1134所院校,15046只参赛队伍[1]来自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参赛,其规模之大成为各种大学生竞赛之首。同时有数以万计的教师也随队指导,扩展了教师的视野,有利于知识结构的更新,促进了大学数学教学的开展与改革,师生双方都受益匪浅。
李大潜院士在2007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仪式上的讲话总结的好:“数学建模及其竞赛活动打破了原来的数学课程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局面,为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打开一条通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同学们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实践,亲自参加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尝试,亲自参加了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取得了在课堂上与书本上所无法获得的知识和宝贵经验及切身感受。这笔能启迪他们的数学心灵,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得到成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学建模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不断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从而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论、正确的科学论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
参考文献:
[1] http://mcm.edu.cn/
[2] http://news.hrbust.edu.cn/24/2008/24012111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