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娃要坐双层车

来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l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玉明是一名大巴司机,平时就住在车站里。这天夜里,他刚睡着,忽然听到巡场的保安员大喊:“别跑,你别跑!”吴玉明一下子就醒了,他赶紧套上衣服,准备出去看看。一出门,他就看见保安员正在追一个人,他也跟着追。
  吴玉明体力很好,跑得飞快,不一会儿他就追到了那人身后,这时才看清楚,那人背着一个孩子呢。他喝道:“别跑了,当心摔着孩子!”那人犹豫着放慢了脚步,然后停了下来,回过头来看着他,既害怕又无助。保安员过来一把揪住了那人的肩膀,狠狠地说:“走,回去!”背上的孩子吓得哇的一声哭了。
  回到值班室,保安问男人是来干嘛的,男人说他想带孩子看看双层车。保安员冷笑着说:“编瞎话都不会编。你要带孩子看双层车,大白天的不看,非得夜里看?我看你就是想偷东西!”男人也急了:“你见过带着孩子偷东西的吗?我白天要带着他去看病,着急忙慌的,哪有工夫看车呀?明天我们就要回去了,就这会儿有工夫,想着带他来看看。”
  吴玉明觉得男人说得有理有据,就让保安员去看看那辆车上少了啥。其实,车上啥都没有,能偷啥呀。他问男人孩子得的啥病,男人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几家大医院都去过了,做了不少檢查,可就是看不出是啥病,孩子动不动就头晕恶心,吃啥吐啥,眼瞅着就瘦下去了,他心里难受啊。病治不了,孩子就这么一点心愿,他就想帮孩子实现一下,所以就带着孩子来了。
  吴玉明心里一阵难受。他也是一个父亲,男人的心情他是感同身受。他问孩子:“你想看看双层车啊?”那孩子点了点头。吴玉明说:“走,我带你去看。”
  他带着男人和孩子上到他的车里,让孩子随便看。那孩子高兴极了,先在一层看了看,接着又上到二层,前前后后都看了一遍,然后好奇地问吴玉明:“伯伯,坐在这上面,是不是像坐摇摇椅呀?”吴玉明怜爱地望着他:“我只是开车,可从来没在上面坐过,真不知道啊。可惜夜里我不能动车,不然,我就开车带你兜一圈了。”那孩子怅然地说:“我们班的同学都没坐过双层车。我们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好奇极了,也不见有梯子,都不知道人是怎么上去的呢,现在我知道了,原来梯子在车里。”
  男人忽然问道:“大哥,你们这车对外出租吗?”
  吴玉明说:“出租啊。不过,挺贵的,一天小两千呢。”
  男人对孩子说:“明天爸爸来租车,开回老家,让你们班同学都坐坐。”
  孩子拍着手说:“好!”
  第二天一早,男人果然来租车了。他合计了一番,决定租四天。车队领导让吴玉明出这趟车。吴玉明带着男人去缴款,这才知道男人叫彭志恒。
  在彭志恒的指引下,吴玉明把车开到医院旁边的一家小旅馆门口,将彭志恒的老婆和孩子接上了车。
  孩子欢快地上到二层,彭志恒带着他老婆也上了二层。因为二层低,站不起身子,座位之间的空隙也小,坐着憋屈,不一会儿,彭志恒和他老婆就下来了。
  彭志恒的老婆小声问他:“租辆车回家,那得多少钱呀?”
  彭志恒说:“管他多少钱呢,只要咱娃高兴!”
  彭志恒的老婆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就不说啥了。
  当天下午四点多钟,他们就赶到了道口县彭志恒的家。现在村村通公路,公路通到了村边上。吴玉明选了一个平整的地方停了车。车子刚停下,彭志恒就凑到吴玉明身边,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票子,塞到他手里,笑嘻嘻地说道:“大哥,求你个事情。”
  吴玉明问他:“啥事?”
  彭志恒说:“我想让乡亲们来看看双层车。他们都是留守在家的,没机会进城去见世面,这双层车来了,就想顺便让他们看看。可我怕把你的车给弄脏了,你还得费心收拾。这几个钱,只当是给你一点儿补偿吧。”
  吴玉明把钱推回给他,冷着脸说道:“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乡亲们愿看,尽管看。晚上没事,我还可以开车带他们到县城去。”彭志恒兴奋地说:“好啊!”他跳下车,一溜烟地跑了。
  乡亲们听说来了双层车,都赶过来看热闹,又听说晚上大伙儿可以坐着它去逛县城,更是高兴,像过年一样,早早地吃了饭,洗头洗脸,又换上干净衣裳,坐在车上有说有笑地等着了。吴玉明看着居然有些感动。他开车带着乡亲们来到县城,把县城逛了一遍,直到晚上九点多,各处都关门了,这才回去。
  第二天,吴玉明开车,带着一帮孩子们去了市里的科技馆。头天晚上,彭志恒就找到儿子的班主任,说他租了一辆双层车回来,想让孩子们坐坐。班主任老师一盘算,那双层车正好可以坐下一个班的孩子,就向校长请示,获准临时改课,带孩子们到市里的科技馆去看看,开开眼界。
  孩子们哪见过双层车啊,先是小心翼翼地上来,然后就探头探脑地往上看,又探头探脑地爬上去,左看右看,这双层车倒像是他们的科技课了。彭志恒一脸歉意地对吴玉明说:“你看看,让你跑这么远,我心里不落忍呀。可老师说到城里去,我不好反对。”吴玉明说:“为啥要反对?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开阔眼界,这是好事啊。孩子们进了科技馆,我就能眯一觉了,没事儿的。”彭志恒说:“那就好,那就好。”
  下午五点多,他们才回到村里。吃完了饭,吴玉明问彭志恒:“明天准备去哪儿啊?我晚上好查一下路况。现在修路的地方太多,得早些选好备用路线。”彭志恒说:“明天哪儿都不去。”吴玉明惊呆了:“哪儿都不去?你拿钱打水漂呢!”彭志恒点点头,狡黠地笑着说:“我是哪儿都不去了。我听你口音,你应该就是三支附近的人吧?好不容易回家一趟,明天你回去看看,后天你就直接回省城吧。”吴玉明惊得眼珠子险些掉下来:“明天,是你为我租下来的?”
  彭志恒点点头,神色黯然地说,孩子没得病的时候,他还在城里拼命地挣钱呢,想着只要给他提供富足的生活,那就是对他的爱。可孩子得病后,他才发觉,不完全是那样。孩子的快乐,拿钱买不来。他后悔以前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他也知道,像吴玉明这样的人,还没走到他这一步,不会懂他的感受,还会想尽一切办法挣钱。他就想买下一天的时间,让吴玉明也回家去看看,陪陪孩子。   吴玉明感激地说:“谢谢兄弟。这钱该我掏。”
  彭志恒拦住他:“你掏钱我就不认你这个兄弟了!”
  吴玉明归心似箭。他辞别了彭志恒,开车往家赶。从彭志恒家到他家,也就几十公里,一个多小时后他就到了家,老婆和孩子惊喜异常,老娘甚至还偷偷抹了抹眼泪。
  第三天一整天,吴玉明都在家陪着老娘和老婆,等孩子一放学,就拉着他们还有村里的乡亲来到了县城,让他们也玩了个高兴。其实,最高兴的还是他闺女。别看他是开双层车的,可闺女没去过省城,他也没让女儿坐过他开的双层车。
  晚上,他收到了彭志恒发来的一条短信:大哥,谢谢你那天晚上让我儿子参观了你的双层车。他高兴,我也高兴。明天你就该回省城了,祝你一路顺风啊!
  吴玉明给他回了一条:回家跟爹娘老婆孩子团聚的感觉真好,谢谢兄弟啊!
  这时,他老婆过来问他:“明天你回城,能不能顺便带个人呀?”吴玉明问道:“谁呀?”他老婆说:“我也不认得,你看。”说着,就把手机递给他。原来,老婆在当地论坛上看到有人求助,一个叫陈潇的人急着赶回省城,却买不到火车票。吴玉明就跟他联系,说他明天一早就要开车回省城,如果愿意,可以搭他的车。陈潇马上表示同意,又问他要多少钱。吴玉明笑呵呵地说,老乡嘛,帮个忙是应该的,收啥钱啊。两个人约好第二天早上六点,桥头见。
  第二天早上六点,吴玉明准时来到桥头,这时,陈潇已经等在那里了。陈潇搬着两箱橘子上了车,对吴玉明说,这是刚刚从他家橘园里摘来的,一点心意。吴玉明只好收下来。他想这橘子肯定特别好吃,应该送给彭志恒的孩子尝尝。回省城正好要经过彭志恒家,他就给彭志恒发了一条短信:一个小时后,你在村外的路边等我。发完短信,他发动了车子。
  陈潇好奇地问道:“吴大叔,你怎么开了这么大的车回来啦?”吴玉明就把彭志恒租车的事讲了,然后感叹地说:“好人呀。要不是他多租了一天车,我就回不了家了,也就没办法搭你啦。”陈潇点点头说:“你们都是好人,热心人。哎,那孩子得的什么病啊?”吴玉明说:“没查出病因,也没法治。”
  一个小时后,他们就到了彭志恒家,彭志恒已经在马路边等着了。吴玉明给他搬下一箱橘子:“给孩子吃吧。”彭志恒接过箱子,对吴玉明说:“大哥,您一路顺风啊!”吴玉明正要上车,陈潇忽然说:“等等,我去看看孩子。”
  吴玉明和彭志恒都愣住了。
  孩子今天晕得厉害,正在床上躺着,他娘坐在一旁抹着眼泪。陈潇来到孩子面前,问了孩子的症状,又问彭志恒都到哪儿看过。彭志恒一一說了。陈潇忽然说:“你看错科了。”彭志恒一愣:“啥?你说啥?”陈潇说:“他得的是耳石症。你们应该带他看耳鼻喉科。别的科看不出这个病。”
  彭志恒一听这话,就抓住了陈潇的胳膊:“这病有治吗?”
  陈潇说他会治。彭志恒叫老婆收拾东西,带上孩子就要跟陈潇去医院。陈潇摆摆手说,不用那么麻烦,很简单的,在这儿就能治。说着,他就让孩子躺平,他抓住孩子的两个脚踝,把腿抬高,让孩子的身子半悬起来,他再轻轻摆动。做了几次之后,他就趴到孩子的耳朵边上仔细听。听过之后,他又做了一遍。做了三遍后,他让孩子静躺着不要动,他则坐到一旁擦着汗。彭志恒忙捧上茶来。吴玉明迷惑地问道:“耳石症是啥病啊?这脑袋晕怎么还和耳朵有关系?”
  陈潇说,人的耳朵里有块奇异的小石头,平时是镶嵌在一个小槽里的,掌管着人脑的平衡。如果这个小石头从槽里出来了,人失去了平衡感,就会头晕恶心。这是耳鼻喉科特有的病,看别的科肯定看不出来。更何况,这种病又极特殊,不是一般的耳鼻喉科医生能看的。陈潇的老师,恰好是这方面的专家,他才跟着学了一些。
  陈潇问孩子:“还晕吗?”孩子说不晕了。陈潇说:“那就没事儿了。你这几天先不要做剧烈运动。过个十来天,就能恢复了。再犯了病,就到省城来找我。”他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彭志恒,彭志恒小心翼翼地收好,一个劲儿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我心里的这块石头,可算是落地了。”
  吴玉明和陈潇还要赶路,就告辞出来,发动了车子。车子开出老远,他还从后视镜里看到彭志恒夫妻俩站在路边朝他们挥手。吴玉明感叹地说:“真没想到,他的一个善念,救了他的孩子。”陈潇也点着头说:“是啊,谁都没想到会发生这么巧的事儿,但它真的就发生了。”
  吴玉明和陈潇都开心地笑了……
  〔特约编辑 缪 丹〕
其他文献
[前情提要]上一期我们讲到,余炳惠在4歲幼儿余龙失踪后,辗转多年才找到拐走儿子的昔日工友冉桂平,可冉桂平却因为犯了其他案被捕入狱,且对拐卖余龙一事矢口否认。余炳惠为了感化他,把家搬到了监狱附近,每个月去探监。这份苦心,到底能换来怎样的结果?本期我们将为你彻底揭晓答案——  十年探监问候,人贩子良知战栗  余炳惠还是只能死盯冉桂平。自从见他第一面,余炳惠做得最有规律的一件事情,就是每个月都要去探监冉
2009年,我踏上了俄罗斯的土地。在这里,我既是一个攻读文化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也是一个从事经营活动多年的中国商人。  像我这样生活在俄罗斯的中国人将近有50万人。据我所知,其中80%以上从事商业活动。如果让在俄华商用颜色来诠释自身,相信不少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因为这种颜色和我们的生存状态、日常心态以及生意模式最为贴近。黑与白之间  在俄罗斯,中国人从事的职业相对集中在贸易、农业
一位60岁上下的亚洲女人走过纽约时代广场,她经过各种耀眼的霓虹灯广告、各式异国美食餐厅和数间电影院,走过只穿着白色内裤的纽约活地标“裸体牛仔”、芝麻街玩偶和一众票贩子的身旁。这个女人烫着微微的小卷,穿着保守的衣服,扬起脸来饶有兴趣地望向时代广场的大型广告牌,看上去和其他任何一个向往美国梦的移民并无二致。  但是她并不是一位普通的移民,她是朝鲜“永远的总书记”金正日之妻高英姬的妹妹、现最高领导人金正
如果要在国外开一家中国餐馆,你会选择哪里?人口稠密的各国唐人街、遍地流金的迪拜,还是资源缺乏的非洲?无论怎么选,也不会选伊拉克、阿富汗等炮火纷飞的战争地。可本文主人公王权却一反常态,把兰州拉面馆开到了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在枪林弹雨中挣了个盆满钵满。2015年6月,王权向笔者讲述了他惊险而又传奇的经历……  去叙利亚做饭   我叫王权,1985年生于四川成都,从小我就是个吃货,贪恋各种美食。大专毕业
早年间,凉州城北百里外的沙窝里出了一伙沙匪,领头的外号叫马骡子,这伙沙匪神出鬼没,在驼道上抢劫不说,还四处绑财东。保安队几次去沙窝剿匪,却连他们的影子都没见着。  沙窝南三十里有个胡家寨,财东叫胡发,家有上等肥田几百亩,马骡子早就盯上了他,却苦于无法下手。因为胡家寨不仅院墙高,还有一个护院队,他们手里有枪,不好对付。  一天,沙匪在驼道上打劫了几个毛毛匠,一问是去给胡家擀毡的。马骡子大喜,觉得这是
记忆深处的一条巷子,每至巷口,总会闻到飘荡在空气中的很特殊的书香味,那便是明光路上的填海巷。  儿时的我,在城南二环路边的工厂大院里长大。工作后,单位也在城南,对城东,对那里的街道、巷子,虽然离得很近,却很陌生。  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和我先生见面,介绍人在电话里对我说:“地点就定在大东门的工人文化宫门口,对方手里拿一本《小说月报》。”懵懂的我,转了几次车,问了许多路,费了很大劲,才找到了工人
2019年5月26日,有人在网络上吐槽说,大多数有弟弟的女生都是“扶弟魔”。“扶弟魔”姐姐往往把弟弟当成儿子,自愿代替母爱,甚至不惜牺牲自身的家庭幸福帮助弟弟。  浙江省金华市的赵红就是这样的姐姐:在父母遇车祸身亡后,拼全力供弟弟读书;背着丈夫送钱给弟弟创业;明知弟弟生意破产,仍四处借贷给弟弟扳本。赵红对弟弟无微不至的宠爱,却给她和她的家人带来了厄运……父母遇难:姐姐宠弟负重前行  2016年12
2019年的考试大纲中对学生的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包括2个方面:(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化学实验综合题是近年新课标卷的必考题型之一,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为主,主要以物质制备或性质探究为载体,结合实验操作、物质的性质探究、简单计算等命题. 对综合实验中某一环
他中学时就三次面见孙中山,后追随共产党人轰轰烈烈干革命。  走投无路时,他投奔国民党,成为国民党中统内部著名的金刚大特工,受到蒋介石的亲自接见,终成中统四朝元老,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作恶多端,老奸巨猾。  国民党败退台湾,中统情报组织一朝崩溃,他一夜失踪。  他在大陆潜伏下来,摇身一变成为中学老师。  他叫张国栋,其人生跌宕起伏、命运传奇诡异,如同一部谍战剧。  曾追随共产党人秘密进行  革命工作 
生子有才可经商,不羡七品空堂皇。  老街子弟,不喜读书,但凡子弟年满十五,其父兄便托人,希望子弟能入商号当学徒。干得好了,学徒变伙计,进而身股入柜,双亲得慰。老街首富海爷,早年失怙,未满十五,他的娘亲便求人让他来到老街最有名的商号隆昌德里当学徒,渴望有一天,他能进入隆昌德当伙计。  作为学徒,海爷每天黎明即起,除了干好自个儿的活之外,还要侍奉一个姓邱的掌柜。为此,海爷终日不离“五壶四把”。这“五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