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幽默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xy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儿时记忆中,数学老师给我的感觉总是严肃的,高高在上的,我相信在很多人的心中有和我一样的感觉!而随着教育的改革,老师也已经从主体地位转换成了主导地位。同时教师给学生的印象也应随之而改变,亲和、幽默应是主旋律。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觉得教学幽默功不可没。按《辞海》的解释,“幽默是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在引人发笑的同时,竭力引导人们对笑的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我认为内庄外谐是幽默最核心的特征。
  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能适时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同时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感觉,减弱或抵消一部分紧张和疲劳。但是。教学幽默,必须在确保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适时插入一些有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等。使讲授富有启发性和课堂气氛更加和谐、融洽。因此我们鼓励课堂中采用幽默性的教学语言,但不是所有的幽默语言都可以拿到课堂上来。课堂教学幽默必须遵循教学性、启发性,同时应做到适时适度。这样对课堂教学才会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
  
  一、没有教学支撑的幽默是笑话
  
  教师在教学时,幽默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幽默并不是脱离教学内容的无味的说笑,那样学生固然开心却影响了正常课堂教学进度,学生的注意力也偏离了课本。有的教师为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幽默”,讲的时候学生是听得津津有味,听过之后便是一笑了之,没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课堂上的有些教学内容比较生疏,甚至有些抽象难懂,如果教师能以朴实、精练、准确、通俗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语调进行讲解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将“分子”和“分母”比作兄弟俩,现在要给他们分苹果,一个分得多,一个分得少。问同学们:“这样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说:“不行!”我就说:“噢!我知道你们的心情是一样的,你看看‘分母’不愿意,生气了,该咋办?”“重分!”这幽默风趣的语调使同学们豁然开朗,脸上笑开了花,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所阐述的问题迎刃而解,理解得透,巩固得深,同时使学生产生了“乐学”心理。一举多得。
  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单元时遇到这样一道判断题:圆的半径是一样的。因为刚刚学过“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是相等的”,所以许多同学都认为这道题是正确的,这是由于审题不够严密造成的。于是我乘机拿出一个教具圆说:“那么老师手中的圆和太阳的轮廓的那个圆的半径是一样的喽?老师可真厉害啊!还能将太阳这个庞然大物拿在手中啊!”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在笑的同时边说:“错啦错啦,应该是同样大小的圆或者是同一个圆!”这样一来,孩子在欢乐中深刻地记住了这一要点。
  
  二、沒有启发性的幽默是空话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启发性的问题不一定是难题,应以简单为主,使大部分学生都能领会其中的真正含义。当教师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时,有的学生听着好笑,但不知道老师的用意何在,这也就失去了幽默的价值。而有些教师提的幽默问题就非常具有启发性,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百分数”时设计了打靶比赛的场景。出示三位运动员的成绩,问学生:“如果你是教练,你会选哪位选手参加比赛。”有学生觉得谁打中十环的次数多就选谁去。老师反驳道:“按你的说法。一共打十枪,如果我运气好打中了三次十环但还有七枪全部脱靶,而其余两位选手非常稳定。每次都打在八环以上,那还应该选运气好的我去比赛吗?”教师这么一反驳,学生马上深受启发,显然这种方法有漏洞。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向问题的深处,最终找到正确的方法。可。以说,正是有了启发性的特点。学生的数学思维才会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
  
  三、不合时宜的幽默是闲话
  
  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但也不可随意。教学在一些重点、难点、关键点采用幽默的形式往往能突破难点,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得比较牢固、印象比较深刻。
  例如,我在讲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鸡兔同笼共有36个头,104只脚,请你算一算,共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学生看完题目,议论纷纷,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笔算,但始终算不出结果。有的学生说,要是每只鸡和每只兔的腿数一样就好办了。于是,我说:“学号1~36号的同学作为笼子里的小动物。现在,请全体兔子提起前脚立正站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神奇的眼睛。“现在,鸡与兔的腿数一样了。上面有36个头,下面有多少条腿呢?”“36×2=72(只)。”学生齐答。“和原来的条件相比,少了多少条腿呢?”“少了104-72=32(只)。”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这32条腿到哪里去了呢?”“被兔子提起来了。”“那么现在你们该知道有多少只兔子了吧?”“有32÷2=16(只)兔子。”许多学生欢叫着。
  “鸡兔同笼”的这一解题方法,应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这恰当的时候我采取了比较幽默的言语和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一下子就明白少了32条腿。而每只兔子少了2条,因此有16只兔子。
  总之,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其效果不言而喻。但我们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应当用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课堂幽默。不能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更不可随意乱用。运用幽默语言时,应该注意将幽默与无聊耍贫嘴区别开来,不能人为地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不可滥用伪幽默讽刺挖苦学生,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人格,挫伤了学生的自尊,那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了。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教学幽默更是一门语言艺术,创造了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开启学生智慧,让学生感受到快乐的课堂气氛。
其他文献
【摘要】 小学生数学练习错误是学习过程中正常而普遍的现象,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错误.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缺乏一种“主动应对” 错误的新的理念和策略,导致部分学生对于相同的错误屡犯不止,学生学习时间无效流失,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其实,最好的学习就是在错误中学习,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 本文就学生如何在老师的系统指导下收集和利用错题资源,建立 “集错—思错—用错”的小
数学教研组是数学教师合作从事教学研究的学习型组织,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全面完成数学学科教学任务和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它对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师生素质、教学质量,对学校的和谐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对有效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和谐团结是教研组的基石   “成功的团队没有失败者,失败的团队没有成功者. ”打造一支和谐幸福的教研组队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而又不失浓厚的数学味的课堂,应当是广大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的问
一、教材分析    1 从课标角度分析本节课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结合已学过的教学实例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能够较好的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相成,共同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形成严谨的理性思维与科学精神,归纳、发现、猜测、探索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情推理是具有创造性的或然推理,演绎推理形式化
一、概念界定    关于“日常数学”,巴西数学家德渥布罗西认为:在上学以前和学校以外,世界上几乎所有儿童都发展起了一定的应用数和量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推理能力,我们把这些“自发”的数学能力称之为日常数学。而学校数学就是儿童进入小学后依托数学教材,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参与下开展的有系统的数学学习活动。    二、实际现状    儿童的日常数学能力在进入小学以后都被所学到的数学能力完全取代了。他们都被要求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情境设计、合作探究、教学手段、讲解、激励、提问等教学行为过程中都存在误区,势必导致学生长时间既重复又无效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关键词】误区;情境设计;课堂教学  误区一 让课堂充斥“情境”,却没有很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情境教学”是十分美好而又特殊的教学手段,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激发兴趣,
【摘要】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教学有效教学?如何进行新课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道道的难题. 这里,我采撷的这几个教学片段足以看出小学数学课堂缘何因自主探究而精彩.  【关键词】 新课改;新课堂;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发展思维;自主探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移和旋转”. )  教学片段一 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师:(在课前
小学生数感的建立发展规律如同数学自身的发展一样,从自然数向小数、分数延伸发展,由绝对数值向相对数值拓宽发展.“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可以看作是小学生数感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从认识表示数量与顺序的绝对数值到认识表示相对数值的分数,这是一次“数的认识”的质的飞跃.相对于自然数而言,分数的意义更广泛,所代表的范围更大,更具有相对性:同一事物因相对的“单位1”不同而用不同的数字表示,同一个分数因“单位1”的不同
【摘要】在高中教学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往往成为教师们的一道难题.很多学生反映,数学课堂枯燥沉闷,没有兴趣,且觉得数学很难学好,以致自己没有信心.课堂上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们学习效率的高低及学生们成绩的好坏,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实生活;主体性;交流  数学是
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也是人们以数学为工具认识具体事物、描述客观现象的最基本形式. 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即通过抽象、简化等处理过程后,将实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达,建立起数学模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实现高效学习. 下面以教学“抽屉原理”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