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五适”,实现有效整合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il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信息技术不仅在城市学校开花、结果,而且也惠及了农村的每一个村小,甚至是教学点。信息技术为学科课程的实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诸如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亦步亦趋,束缚手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日常不用,“作秀”亮相;偏重“主导”,“炫耀”技术;管理失控,放任自流;寻找借口,使用低效……这些错误的做法,使信息技术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使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是为支持教学服务的,整合不代表技术的滥用、误用,更不能用技术来取代学科教学。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的关键,最终还是要看技术是否用得恰到好处,即是否真正做到“五适”——适用、适合、适度、适量、适时。
  一、内容适用,取舍恰当
  在课程实施中,与课程相关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既不能信手拈来,也不能好大猎奇,而要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选择与课程最密切、最相关的资源,使用最有效的技术。
  如教学《索溪峪的“野”》时,与索溪峪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可以说是不计其数。教学中绝不可能包罗万象,用尽所有的相关资料,这样做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效的。为激发学生兴趣,帮助理解文本,只需要精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若干幅附有介绍文字的图片即可。若嫌不够,至多再选择风光片一段,三五分钟足矣,就可达到预期目标。总之,教师的目光要敏锐,判断要准确,取舍要恰当,所用技术反应的内容一定要与课文密切关联。
  二、形式适合,活泼有效
  在教学中,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形式的选取,要注重合适,突出有效,即符合学校设备的信息环境,符合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既不能“耀武扬威”进行技术展览,也不能敷衍塞责、随便了事。
  就拿制作简单的幻灯片来说,母版的应用、字体的选择、背景的装饰、颜色的调配、动画的定义、音响的设定、幻灯片的切换等等,这些方面的设计,都要符合实际、活泼有效,绝不可花里花哨、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淡化教学的主旨内容。
  三、难易适度,师生两便
  在课程实施中,所用的信息技术内容和形式要与教学贴近,为学生所接受、理解,同时技术操作要简明、方便、熟练。如果设计若干高难程序,复杂烦琐,链接加链接,让教师手忙脚乱,使学生无所适从,就达不到预期目标和效果。只有内容贴近、形式活泼、操作简明,才能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结合,发挥出应有效益。
  在公开课上常常见到这种现象,由于教学应用的技术较为复杂,学生配合不够默契,加上教师操作不熟练、心里太紧张等多种原因,教师手忙脚乱,大汗淋漓,无所适从;设备管理员上来捣鼓一番,仍旧不能步入“正轨”,只好作罢,课堂出现了较长时间的“断层”“空白”。尽管授课教师巧言遮掩,但课堂效果还是大打折扣。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技术难易失度,以至失控。
  四、次数适量,恰到好处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结合,既不是技术“展览”,也不是花絮“点缀”,而应服从于教学需要。用多少信息技术,要注意适量,达到“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的境界。
  有位教师教《葡萄沟》一课,学生通过多媒体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聆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观看少数民族舞蹈,一会儿参观葡萄干的生产工艺,教师还设计了画葡萄、品尝葡萄干的环节,忙活了半天,唯独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整节课因技术的滥用而支离破碎。显然,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出现偏移。信息技术喧宾夺主,课程成了技术和资源的展示,而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科目标被忽视。
  五、环节适时,把握时机
  信息技术的使用,无论是展示文字、表格、图画等幻灯片,还是选用电影、录像、动画等视频,都要与整堂课的开课导入、布置预习、理解课文、课堂小结、课后练习等教学环节相匹配,过早呈现,不能留给学生思考、理解、感悟、升华的空间;过晚呈现,会产生画蛇添足、重复累赘、杂乱无序等现象,均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有人说得好,课堂教学是40分钟的艺术,就如一首歌,要讲究起承转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灵活地运用技术,掌握好节奏,调控好氛围。否则,由于媒体使用时机不当,结果会适得其反。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而制作“送总理”的电影片断课件,何时呈现,大有讲究。如果在理解课文前就让学生观看,学生们肯定会激动得热泪盈眶,但是当学到主体内容时,再用这个片段来激发学生情感,就绝对达不到预期效果。倒不如设计“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观看影片,体会情感——感情朗读,升华情感”流程,让学生逐步加深感悟、升华情感,媒体的作用尚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是一个值得持续探索、认真实践的课题。广大教师只有不断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才能有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从而充分发挥新课程的育人功能。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更属于启蒙阶段和打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英语教学应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英语学科的自身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努力使趣味性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悦、快乐的气氛中接受语言训练,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打牢英语
【摘要】在教學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如通过数学思维器具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器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思考力 益智器具 益智课堂 深刻性  什么是思考力?思考力是以思维发展为核心,着眼于学生基本思维素养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思维能力。  思考力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呢?思考力是当
[摘要]在各学科领域中都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作为学生创新意识路径中的一个必要方向,具体在操作上,教师可以从设置情境,大胆提问,大胆回答等方面实施,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大胆观察中求异;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大胆提问中求异;设
【摘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2020年的春季不能如期开学,互联网的线上学习模式应运而生,线上学习突破了时空对教学的限制。本文以小学语文线上教学为例,阐述了疫情防控期引导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线上教学 策略探究  2020年春天,一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节奏。互联网的线上学习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小学语文线上教学为例,阐述了疫情防控
【摘要】随着融合教育的不断发展,特需儿童在普通学校得到的教育资源、个性化教育及发展情况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选取一名有言语问题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干预,探索学校组织、专家干预、家长配合的三方支持干预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言语问题 轻度智力障碍 家庭教育 融合教育  一、研究背景  特殊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江苏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坚持普校主体,普特融合。教育行政部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4页例1,练一练第1题,练习十七第2、第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并有序地列举问题的所有可能结果、寻求符合问题要求答案的过程,认识解决问题一一列举的策略;能根据问题条件依照一定的顺序列举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用一一列举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及反思、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体验有序思
【摘要】数学素有思维体操的美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部分数学教师过分重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忽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较少给学生思维的机会,导致学生数学综合思维能力欠缺。教学时要掌控好学生思维航向,不断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科学导航 综合思维  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
1  雨扯天扯地地下着。刘惠珍一手抱着三岁多的小外孙聪聪,一手打着雨伞,站在马路边叫的士。锦绣花园是一个刚开发几年的小区,平素的士过来得少,遇到下雨就更少。刘惠珍已经在这等了近半个小时了。偶尔有几辆的士过来,都被那些身轻如燕的上班族给抢去了。聪聪早就不耐烦了,不停地扭动身体,想从刘惠珍怀里挣脱出来。  刘惠珍心急如焚。若是再叫不到的士,不能按时赶到学校,聪聪今天的ABA课就泡汤了。那可是专业督导老
初秋的周末下午,吕美红接到中介电话,说临时出来套酒店公寓,房东急租,问她要不要去看。  来上海的第三个年头,她搬了四次家。前几次与人合租,都留下极不好的回忆。尤其第三次合租的女孩,一名看去很普通的文员,酷爱上网聊天到深夜,敲击键盘的声音像子弹穿过隔音不好的墙壁,向她密集射来。女孩还带回不同的男孩过夜,大概都是网上认识的,发出的声音比子弹更可怕。  另一个合租对象倒没什么动静,房间里挂满粉色的毛绒卡
在苦难的历程中,我们学会了爱护别人和我们自己。没有人知道我们是谁,但我们自己知道自己,这就够了。  ——献给父亲  第一部   1  陈远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媳章若儿的手说:“若儿,我能求你一件事吗?”  嗓音沙哑得已发不出声音,但从陈远嚅动的嘴唇和焦渴的眼神中,章若儿猜出了问的是这话。章若儿拍了拍陈远的大手,含笑点了点头。别说是一件,就是十件八件章若儿也绝不会含糊。嫁到陈家十年,章若儿与陈远已有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