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赶月不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ry_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江,有一片湖水,两岸芦苇丰茂。顺着湖水往山的深处走,就是陶渊明隐居的山麓。有故事的地方,总不缺有故事的人。很多年以后,吴丰强老师应该还是会记得自己“出走”南下的那一天。对我们而言,吴老师一直写着他自己的传奇——追风赶月不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一、学者之识
  吴老师学识渊博,初见,你会觉得他犀利深沉。吴老师研究小说、研究戏剧、研究诗歌、研究哲学、研究文字学……他总说,自己像蝗虫一样到处乱啃。读书时,吴老师每读到关键处,都会圈画下来,开心地说:“这个地方写得好啊,正好给学生当例子。”所以,在吴老师的语文课上,学生是可以和一流的作家对话的。“生子当如孙仲谋,为师当为吴丰强”,这是学生给吴老师的评价。13届学生吕晚晴,考到清华大学,在准备校际辩论赛的时候,她还是羞涩地找吴老师帮忙。其实,水木清华园里的吕晚晴和吴老师的师徒缘只有几个月的光阴。他们因辩论赛结识,这个学生铭记着吴老师的渊博和无私帮助。
  早年间,在南区,吴老师有一个读书的地方。什么时候去找他,他都是在读书。有卡夫卡的《城堡》、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米歇尔·福柯的《疯癫与文明》,科组搬家的时候,大家还找出了很多书,感觉这是一个学者的清洁的自留地。你一定会觉得这个地方很好,其实吴老师只有一张巴掌大的学生课桌,一双蓝布拖鞋。水杯、电脑、书籍,经常局促地挤在一起,吴老师也局促地窝在课桌里。寒暑假,吴老师都是正常作息,日日坚持来这里读书。后来,吴老师就带领科组老师编了《中外名著导读》,他还给学生开了一门选修课《哲学的慰藉》,疗愈了许多学生。
  吴老师有一双黑亮的眼睛,他说:“现在读书,但凡能读到只言片语的精彩就会特别知足。”吴老师始终以研究者的姿态去阅读,光阴沉淀了学者之识。
  二、师者之慧
  教师育人,需要激情澎湃,但不能因此咆哮课堂;教书育人,需要大爱满怀,但不能因此情感绑架学生;教书育人需要无私奉献,但不能因此牺牲健康。想做好这一切,都需要智慧,用智慧串起激情、爱和奉献,照亮学生,也丰盈自己。吴老师恰好就是这样一位老师。他的育人故事里都是“清亮的智慧之水”。
  吴老师是这样讲随笔的——高一新生刚入校还不适应,感觉周围高手如云,难免自卑。记得有一个女生在随笔中说:“感觉来到新学校,自己太差了,像一滴水,快要被蒸发了。”吴老师在周记里点评道:“你是一滴水,不是蒸发了,更不会消失了,而是融到了一片优秀的海洋里。”多么巧妙,既鼓励这个自卑的女娃,也鼓励了在场所有的学生。
  吴老师是这样讲摘抄的——印象深刻的一次,有一个学生说:“人有三种自杀方式,而第三种自杀是杀死自己的欲望、懒惰,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要杀死那个不合时宜的自己。”学生讲得很有道理,“杀死自己”掷地有声,但也过于悲壮了。吴老师这时候说,“这种自杀也是自救啊!”吴老师把学生的悲壮感又调回到一个合理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既符合思辨语文的教学要求,也符合人文主义的教学理念。最让我们佩服的是,像这样堪称完美的点拨,每节语文课都有,精彩至极。
  吴老师是这样讲考点的——吴老师讲“情节”,重点在“情”。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中,吴老师问:“为什么要让林冲听陆虞候、富安、差拨三人说的话?因为他们三个人的对话调动、蓄积了主人公愤怒的情绪,实现情节的最后爆发,同时积蓄读者的愤怒情绪。林冲杀人不仅有正义感,而且引起读者的痛快感。”吴老师继续补充:“小说的高潮不仅是激烈的动作打斗、戏剧化的结局,而且是情感的蓄积达到了极致,达到了沸点。”当时听完,我们一愣,因为“情节”这个词早就没有生命力了,它就是一个考试术语,但吴老师的解读复活了“情节”。
  吴老师是一个敏感的人,对语言文字敏感,对学生的反应敏感,故而他的育人故事里总会有许许多多“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案例,不胜枚举。
  三、长者之慈
  吴老师好像越来越慈爱了,对学生慈爱,对后辈慈爱。记得有一次月考,吴老师班的默写少了几分。后来,我们开课代表会说:“课代表们,默写是课代表负责的,工作安排不好,老师会批评的。”吴老师的学生说:“吴老师没有批评我们,不过,有一天他没有上课,自己在黑板上默默地把《长恨歌》默写了一遍。”我们震惊极了,可以想象那个画面,吴老师拿着一支粉笔,密密麻麻写满一黑板,什么也不说,就下课了。这节课余音袅袅,让学生回味无穷。
  吴老师对后辈的照拂、提携,实在是太多了。吴老师在做科组长的时候,帮助年轻人磨课。记得有一次,一位历史老师说:“你们吴老师半夜坐在天台上,一根接着一根抽烟,一直操心某某老师的课。”现在吴老师退了下来,依然不遗余力地帮助年轻人。遇到好的论文选题,他会提醒年轻老师及时写下来。这或许就是长者之慈,这份慈爱是非常恢宏的。
  四、隐者之乐
  很多年以前,东莞市评第一批学科带头人,吴老师坚持认為自己条件不够,放弃了申请。后来评名师工作室,吴老师试着报了一次,但因为过了年龄,也就作罢了。我们都替吴老师感到惋惜,但是吴老师说自己性格不合适抛头露面。吴老师总说,生命仓促,他想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近几年,教育界也慢慢变得虚浮,故而,埋头深根的教育工作者,淡泊宁静的教育工作者,通达纯粹的教育工作者,更值得我们尊重、敬畏!
  其实,人像世界里的一粒尘埃,很多时候是“不被看见”的状态,一阵风、一朵云能都埋没了尘埃。生命的水,也很快会没过膝盖。大抵是吴老师通达,他坚持做着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依旧手不释卷,依旧对学生、对后辈慈悲,依旧安静地教书育人。吴老师乐在其中,也算是优哉游哉。
  “追风赶月不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吴老师是语文科组的春山,更是松山湖的一缕干净的倒影。
其他文献
初为人母,需一颗懂得赏识的心    1990年3月20日早上八点三十分宋丹丹生下儿子,她开始感受做母亲的快乐。儿子乳名“巴图”,在满语中是“英雄”、“勇士”的意思。一开始宋丹丹特别不好意思把这名字告诉那些问她“儿子叫什么”的人,她认为他们一定会想起卖烤羊肉串的。可父亲英达执意起这个名字,并应允她孩子上学以后起个“学名”。  小巴图从小生活环境优越,但宋丹丹没有纵容小巴图,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宋丹丹总结
爸爸在哪里  马修生来就没有见过爸爸,妈妈告诉他,他的爸爸是个探险家,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没有爸爸的马修非常叛逆,他旷课、逃学、成绩很差,差点被学校开除,甚至,他还到商店里偷东西。这一切,都令身为公司董事长的妈妈很无助。因为没有爸爸,妈妈给予了马修细致入微的关爱,甚至,为了不伤害孩子的心,她一次次撒着善意的谎言……  可是,父亲的缺失,总不能使马修快乐,他总是在不经意间就会问起爸爸探险的事情
我在美国生活期间,对美国人对运动锻炼强烈的热爱感受很深。美国政府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学校重视体育教育,很多家庭都堪称“运动之家”。父母带孩子观看体育比赛成为传统,家人以孩子进入校队为荣,学校里最受推崇的是在竞技比赛中为母校创造荣誉的人……  学校体育课设置有讲究  课程内容非常细化,仅中学教学计划就有10大类,包含冒险运动、体能运动、水上运动、团队运动等60多项,跑步、游泳、网球等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
社会技能学习就是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适应社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技能比较好的人,在生活中常表现为:他有很好的人缘,人际关系非常好。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曾率助手对一个为数2000多人的目标人群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分析、研究影响他们人生成效的一切主客观条件,并最终列出决定他们成功的13项要素,其中有出身、才能、心态、智慧等,但排在第一位的要素却是不起眼的人缘。而
摘 要:好的活动材料就是概念发展的“导师”,它组成与概念相关的结构,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材料的教学价值,在学生的困惑处引发新的探究活动,逐步形成科学概念,从而提升科学素养。文章从导入创境环节、科学探究环节、应用拓展环节三个方面论述有效使用活动材料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  关键词:小学科学;活动材料;科学教学  科学教师能根据教学要求准备好相应的活动材料,运用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构
摘 要:英语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学科,小学生英语学科教学不可轻视。然而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依靠学校课堂来完成。因此,大家普遍认为英语学习和家庭、社会无关。其实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因为家庭观念和社会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理念和学习习惯。文章结合相关文献综述,探讨父母对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英语学习;兴
史家小学校长王欢:读绘本学习传统文化  推荐书目:《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套装共12册)》  推荐理由:这套书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春龙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节日,以绘本的形式呈现,适合中低年级阅读。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可以作为激发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产生兴趣的图书,进而通过阅读和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节日。  北京实验一小校长颜凤岺:在阅读中学会观察和思考  推荐书目
晓晴爸爸(办事员):以往的寒假,我女儿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做课外练习册,周末我会带她外出游玩。今年,我准备带孩子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文娱活动。或者一些互帮互助、敬老助残的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善良、勤劳的品质,还能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希望学校和社区最好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给孩子们多提供锻炼的机会。  巧蓝妈妈(全职妈妈):寒假里生活相对松散。所以我认为家长最好能帮孩子合理
一棵又高又大的树  粗枝大叶  让我和一只小鸟  落在一棵树上  学着飞,落在一棵树上  竟然有了天空的语言  小鸟叫一声  我叫一声  小鸟以为我也是一只小鸟  我俩只听见对方的啾啾声  却不知对方站在哪个枝上  我始终猫着腰  我知道自己一根羽毛没长  不小心会吓小鸟一跳  啾啾的鸟语说得长了  我想和小鸟说一阵人话  但刚探头说了一句  而且是一句亲切的问候  小鸟就不再出声  我重新用大叶
孩子犯错误了,家长批评或者打骂,孩子会哭。孩子哭了说明什么?是不是说明认识到错误了?家长是不是该就此停止教育?作为家长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才能破解其中的含义。  关于哭,家长应该知道   孩子的哭,其实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不见得都是认识错误了。有可能有以下情况:   ※孩子因害怕而哭。怕老师或者爸爸妈妈从此不喜欢他了,怕揪着这个错误跟他没完没了,怕受到更加严厉的打骂。孩子非常害怕犯错,而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