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注重情感效应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p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 容 题 要:
  本文意在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情投入与付出。小学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少年儿童,要注意把握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用自己的感情去唤起学生的爱,做到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并引导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便是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效应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5.1
  情感效应,从字面讲,就是感情的投入与付出,其内涵就是感情的融汇与交流。作为一个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教学对象是少年儿童,如何把握他们生理的和心理的特点,注重和发挥情感效应,是事关重要的。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情感洒向学生,用自己的一腔热情,唤起学生的爱,这种爱包括学生对学习的爱,对知识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周围人的爱,甚至一定程度上还包括对父母的爱,这多方面的爱汇聚到一起,便能驱使学生发奋学习的内在动力。
  爱,是广泛的,普遍存在的。人皆有情,情感对于人来说,有着无限的价值和力量。列宁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的真理的追求。”我国历来就有“爱民如子”的说法,许多朝代的君王也都把“社稷”和“黎元”视为巩固朝政的根本,尽管其中不乏虚伪和欺骗,但他们的本意其实也是在动用情感这一特殊的手段,借以达到统治疆土、巩固政权的目的。由此可见情感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好下一代,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是教师的光荣使命,肩负的担子很重。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以情感动人这一道理,更应当把“情感”贯穿与应用于教育的全过程,用情感去和学生交流,用情感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获得一种情感后,反过来再用情感同教师交流。这一点很重要,教师不但应当很好的把握,还要认真的加以实践。
  其实,爱也是儿童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他们非常渴望得到爱,得到爱他们心里便满足,便充实,甚至还会有一种自豪感、骄傲感,特别是目前在校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可能得到过多种多样的爱,但那些爱不能替代或等同于教师的爱。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把学生在家中得不到的那种爱给予他们。这样,所谓情感效应便是双向的,是沟通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和桥梁。
  同时,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也应是全方位的。教学过程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体系的变化与扩充,任何缺乏情感之教学活动不仅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且会导致学生厌学、弃学。现代教学论把学生的发展看作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系列非智力因素,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使其乐学、好学、勤学。教师的爱对于学生心灵的塑造,知识的积累,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重视情感教育,要将“把满腔热情和整个心灵献给被教育者”作为自己的教育信条,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信念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感情投资应该是同等的,也就是说要重视对“差生”的关心与爱护,做到优等生和“差生”同等相待,这是教师应有的胸怀与责任感。我们知道,“差生”之所以“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常得不到帮助的机会,由于教师的偏见,这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常被视为“陪客”而置于次要的位置,发言轮不到他,朗读也轮不到他,常此以住,他们只会越来越差,以至对学习丧失信心。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信任感,低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用老眼光看待学生,认为学生调皮、贪玩,不来点颜色看看是不会主动地学习和完成作业的,他们往往把严格要求变成强迫命令。其实,学生的求知欲是旺盛的,关键看我们这些当教师的如何去换取他们的信任,启发他们的觉悟。记得有一次,一位低年级学生学习不用功,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就心平气和地跟他讲道理,我问他想上学吗?他说想上。我说,想上为啥不好好学?这样下去会留级的,别人会笑话你的。说着,小学生两眼涌满了泪水,“老师,我不要留级,我好好学,我不要留级。”后来这位同学的学习有了明显进步。这足以说明学生的自尊心和潜在的求知欲。相反,倘若我们持强硬的态度,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动辄训斥、体罚和变相体罚,势必会造成学生自卑,在学习上产生逆反心理。从儿童的心理出发,我觉得他们喜爱的是态度温和、作风民主、尊重学生的老师,否则,他们会敬而远之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为了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紧密联系自已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力求把课上得生动有趣。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为了克服学生对老师的胆怯心理,我常不惜时间和他们聊天,交流感情。学生有了难处,及时给予帮助;学习上有了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然而,我们也应克服那种无原则的溺爱,只有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爱护方式,才能使儿童在不同的爱中转变、进步、提高。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事实证明,情感一旦化为具体的行为,其力量是巨大的,教育也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的效应,从情感入手,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创造师生间心情舒畅的良好氛围,以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需求。这样,就会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克服困难去努力学习、钻研,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物理教育处于一个学生理性逻辑思维成型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直接决定了学生物理成绩的好坏。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总结出适合学生的一套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眼界,训练学生各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中;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采用多种手法,创新课堂教育  随着素质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应贯穿整个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本文旨在通过多措并举的深化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构建适合初中生物的教学体系,提高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创新;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91  《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两种思维相结合,有情有景,图文并茂,生动
目的:了解华北油田职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调查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华北油田在职职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