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形成具有自身学科特点的教学评价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在课堂中,以评价量规为主要手段,有效通过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和促进教师成长,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利用评价量规的手段,并以评价量表为载体,在课堂中教学中不断应用,并进行一系列的探究与改进。
关键词:评价;量规;信息技术
一、课堂评价量规的认识
评价量规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精神、重视教学效果、方式灵活多样。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提高教学效果。量规,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合理、充分的利用评价量规的教学手段,能使信息技术课堂得到不断改进。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并且将评价量规作为一个过程贯穿到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目前,我们重视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作品实施评价,分析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表现的评价,而这些恰恰都是信息技术课中反应学生学习过程的几个重要方面,是体现教学活动成果的重要指标。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立足实践、强调操作的一门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应该注重通过评价量规的方法对学生现知水平、最近发展水平进行及时、恰当的总结,将评价量规的思想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课堂评价量规的实施与开展
为了改善信息技术课堂,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采用“评价量规”的手段来开展教学,利用量化表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反馈。
1.课堂行为评价表
通过此表,由每个班级中的各个小组长对每节课进行打分,通过每堂课的记录、小结,直到学期结束,最终汇总成绩。
表1 课堂行为评价表
■
2.课堂作品评价表
作品是各种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课堂中的最终的“生成物”。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相结合,促进作品评价的多元化、全面性。在评价时,主要是根据相应的评价项目进行评价。如针对网页作品,设计如下自评、互评表。
表2 课堂作品评价表
■
通过以上这两种量化表,让学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量化的概念,并努力为自己争取分数,从而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最终达到改善信息技术课堂的效果。但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笔者发现以上的量化表设计还亟待改进。
三、课堂评价量规的深化与改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在使用评价量规的教学手段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感情的提升。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应该以学生自评为主——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进行反思和改进。因此,在设计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多方面的自我评价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在课堂中利用评价量规手段而开展的自我评价,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习惯的评价
在课堂结束前,学生完成此评价表。通过此表,能够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本堂课中的行为表现,并且考查学生是否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课堂,走进课堂。
表3 课堂行为习惯评价表
■
2.教学目标的评价
每一堂课,都有它的教学目标,它是由三维目标所组成,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浙教版七年级(下)第11课“WPS之父-求伯君”为例,可以设计如下的表格。
表4 “三维目标”评价表
■
在每堂课学生上交作业后,通过填写此表,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当然,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评价表中的项目也会随之变化。
3.过程性的评价
课堂中,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设计以下表格,让学生对课堂任务的掌握能够更加及时。
表5 学习任务评价表
■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填写此表来对自己的任务的完成效果进行及时的自我反馈。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抽取部分学生,展示表格,小结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
4.学习习惯的评价
课堂中,作品仅仅是反映学生课堂收获的一个方面,对于学生在完成作品过程中的学习习惯、态度、交流,却是能影响学生今后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表6 课堂学习习惯评价表
■
通过设计以上表格,使得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思考自己在课堂活动中学习习惯是否良好,是否积极参与小组交流与合作,从而能够提升小组的整体学习效果。
5.知识拓展的评价
一堂课结束后,学生还应该保持着对课堂内容的吸引力,还应该有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而且,学生带着疑问出课堂,才能更好的显示出课堂教学所带来的有效性。所以,可以设计如下表格:
表7 知识拓展评价表
■
通过学生填写此表,教师抽取展示,可以让师生共同去了解学生想要了解的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通过以上五种量化表的设计与应用,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内容后,能够对自己在本堂课中的各种表现给予评价。同时,教师也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点评,衡量他的评价是否真实,学习习惯是否正确,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对其他同学也产生激励和引导作用。
从以往一直实行的“分数”评价转变成“效果”评价,从单一的“结果”评价到加入“过程”评价,可以让学生不断地改进学习态度、方法、行为习惯等,使课堂能够更加高效。通过长期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以自己的角度出发,站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参与课堂,反思课堂。 四、不足及改进方向
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地深入运用评价量规的手段促进教学,目的主要是能够在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课堂更加高效。在课堂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情感的升华。不过在以上的设计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评价占用时间过多
从课堂开始至结束,包含了课堂行为习惯评价、任务评价、学习习惯评价及作品评价等。学生需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在相应的评价时间点,要找出相应的评价表,对自己或他人进行评价,这势必会占用一定的时间。在一堂课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学习知识,而评价仅仅是促进教学的一种方法。如45分钟的一堂课,评价的时间最佳为3~5分钟内。如果超过时间,则会使得课堂过分“紧凑”,教学目标容易落实不到位,造成评价“喧宾夺主”。
2.学生注重评价而忽视任务和作品
对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评价,是直接在课堂中展示的。因此,部分学生为了能够吸引教师的注意,或者使同学和教师能够给予自己更高的评价,把心思放在相关的表中,以获得情感上的收获。尤其是进行作品评价时,更多的时间放在将自己的作品进行打分,而不是对作品进行更好的设计。
3.评价的方面较多,需要学生熟悉后再逐步开展
因为以上评价包含了很多方面,所以学生需要在熟悉相关的评价量表之后,教师再实施有关方面的评价,否则会占用课堂大量时间。尤其是运用此表去外校开课,一下子难以正常实施。所以,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坚持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评价,使得学生熟练掌握相关项目,这样才能将各方面的评价落实到位。当然,评价表中大部分内容项基本不会发生改动,否则学生每次都要熟悉新的评价表,浪费大量时间。
4.评价的模式单一
在课堂中,所有的评价都是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体现,大量的表格使学生“目不暇接”。所以,随着教学评价的不断深入和开展,需要有相应的系统或者网页。学生通过登录,能够进行快速的评价,并且得到统计结果,教师给予展示。
5.评价的结构不够科学
在课堂中,评价是多元化的。以上的评价仅仅是针对课堂中的部分方面。因此,评价结构还不够科学,更多的是通过个人主观设计。因此,我们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得出新的评价结构。
在深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评价理念,探索各种评价量规的方法,深入分析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会使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夏勇.改进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4).
[2]吴彦文.新课程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06,(02).
关键词:评价;量规;信息技术
一、课堂评价量规的认识
评价量规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精神、重视教学效果、方式灵活多样。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提高教学效果。量规,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合理、充分的利用评价量规的教学手段,能使信息技术课堂得到不断改进。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并且将评价量规作为一个过程贯穿到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目前,我们重视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作品实施评价,分析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表现的评价,而这些恰恰都是信息技术课中反应学生学习过程的几个重要方面,是体现教学活动成果的重要指标。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立足实践、强调操作的一门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应该注重通过评价量规的方法对学生现知水平、最近发展水平进行及时、恰当的总结,将评价量规的思想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课堂评价量规的实施与开展
为了改善信息技术课堂,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采用“评价量规”的手段来开展教学,利用量化表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反馈。
1.课堂行为评价表
通过此表,由每个班级中的各个小组长对每节课进行打分,通过每堂课的记录、小结,直到学期结束,最终汇总成绩。
表1 课堂行为评价表
■
2.课堂作品评价表
作品是各种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课堂中的最终的“生成物”。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相结合,促进作品评价的多元化、全面性。在评价时,主要是根据相应的评价项目进行评价。如针对网页作品,设计如下自评、互评表。
表2 课堂作品评价表
■
通过以上这两种量化表,让学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量化的概念,并努力为自己争取分数,从而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最终达到改善信息技术课堂的效果。但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笔者发现以上的量化表设计还亟待改进。
三、课堂评价量规的深化与改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在使用评价量规的教学手段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感情的提升。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应该以学生自评为主——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进行反思和改进。因此,在设计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多方面的自我评价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在课堂中利用评价量规手段而开展的自我评价,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习惯的评价
在课堂结束前,学生完成此评价表。通过此表,能够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本堂课中的行为表现,并且考查学生是否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课堂,走进课堂。
表3 课堂行为习惯评价表
■
2.教学目标的评价
每一堂课,都有它的教学目标,它是由三维目标所组成,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浙教版七年级(下)第11课“WPS之父-求伯君”为例,可以设计如下的表格。
表4 “三维目标”评价表
■
在每堂课学生上交作业后,通过填写此表,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当然,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评价表中的项目也会随之变化。
3.过程性的评价
课堂中,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设计以下表格,让学生对课堂任务的掌握能够更加及时。
表5 学习任务评价表
■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填写此表来对自己的任务的完成效果进行及时的自我反馈。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抽取部分学生,展示表格,小结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
4.学习习惯的评价
课堂中,作品仅仅是反映学生课堂收获的一个方面,对于学生在完成作品过程中的学习习惯、态度、交流,却是能影响学生今后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表6 课堂学习习惯评价表
■
通过设计以上表格,使得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思考自己在课堂活动中学习习惯是否良好,是否积极参与小组交流与合作,从而能够提升小组的整体学习效果。
5.知识拓展的评价
一堂课结束后,学生还应该保持着对课堂内容的吸引力,还应该有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而且,学生带着疑问出课堂,才能更好的显示出课堂教学所带来的有效性。所以,可以设计如下表格:
表7 知识拓展评价表
■
通过学生填写此表,教师抽取展示,可以让师生共同去了解学生想要了解的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通过以上五种量化表的设计与应用,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内容后,能够对自己在本堂课中的各种表现给予评价。同时,教师也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点评,衡量他的评价是否真实,学习习惯是否正确,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对其他同学也产生激励和引导作用。
从以往一直实行的“分数”评价转变成“效果”评价,从单一的“结果”评价到加入“过程”评价,可以让学生不断地改进学习态度、方法、行为习惯等,使课堂能够更加高效。通过长期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以自己的角度出发,站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参与课堂,反思课堂。 四、不足及改进方向
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地深入运用评价量规的手段促进教学,目的主要是能够在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课堂更加高效。在课堂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情感的升华。不过在以上的设计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评价占用时间过多
从课堂开始至结束,包含了课堂行为习惯评价、任务评价、学习习惯评价及作品评价等。学生需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在相应的评价时间点,要找出相应的评价表,对自己或他人进行评价,这势必会占用一定的时间。在一堂课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学习知识,而评价仅仅是促进教学的一种方法。如45分钟的一堂课,评价的时间最佳为3~5分钟内。如果超过时间,则会使得课堂过分“紧凑”,教学目标容易落实不到位,造成评价“喧宾夺主”。
2.学生注重评价而忽视任务和作品
对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评价,是直接在课堂中展示的。因此,部分学生为了能够吸引教师的注意,或者使同学和教师能够给予自己更高的评价,把心思放在相关的表中,以获得情感上的收获。尤其是进行作品评价时,更多的时间放在将自己的作品进行打分,而不是对作品进行更好的设计。
3.评价的方面较多,需要学生熟悉后再逐步开展
因为以上评价包含了很多方面,所以学生需要在熟悉相关的评价量表之后,教师再实施有关方面的评价,否则会占用课堂大量时间。尤其是运用此表去外校开课,一下子难以正常实施。所以,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坚持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评价,使得学生熟练掌握相关项目,这样才能将各方面的评价落实到位。当然,评价表中大部分内容项基本不会发生改动,否则学生每次都要熟悉新的评价表,浪费大量时间。
4.评价的模式单一
在课堂中,所有的评价都是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体现,大量的表格使学生“目不暇接”。所以,随着教学评价的不断深入和开展,需要有相应的系统或者网页。学生通过登录,能够进行快速的评价,并且得到统计结果,教师给予展示。
5.评价的结构不够科学
在课堂中,评价是多元化的。以上的评价仅仅是针对课堂中的部分方面。因此,评价结构还不够科学,更多的是通过个人主观设计。因此,我们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得出新的评价结构。
在深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评价理念,探索各种评价量规的方法,深入分析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会使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夏勇.改进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4).
[2]吴彦文.新课程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