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文化的焦虑与认同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香港形成了漂泊与孤寂的“无根文化”。在对根性的寻找过程中,无父状态下的香港黑帮片形成了独特的“代父”现象。但“九七”回归所代表的强大父权的回归,深深动摇了黑帮片所代表的法制外社会权威及其体系,香港黑帮片随之出现了一种摇摆和焦虑的心态。在回归之后,香港黑帮片的转型代表了社团文化的没落与“无根文化”对国家政权的精神回归。
  [关键词]无根文化 代父 黑帮片
  
  长时间的殖民地统治使香港没有关于“父亲”的记忆,香港电影中“无根一代”找不到自己身份的认证和来源。在无父状态下,电影中出现了黑社会大哥形成的代父现象,“九七”回归所带来的强势的父亲形象,都渗透了香港人所渴望的身份认同。“九七”回归前后香港黑帮片中的“弑父”母题体现了无根文化的焦虑和他们所渴望的身份认同。
  
  一、无父状态下的代父现象
  
  香港黑帮片中,无父状态下缺乏管教的青少年加入黑社会团体,黑社会大哥代替了父辈的权威性教导和控制,以原始的“忠义”观念为精神号召,以更为严格的武力方式代替了伦理道德的约束,构成一个庞大的以家族观念为内核的体系。这种黑社会团体形成的代父现象,渗透了香港人所渴望的身份认同。《黑社会》里面社团中的长辈邓伯。对于警方宣称“谁犯罪我就抓谁”以及要扫掉代客停车、断掉社团经济来源的警告,不但没有害怕和担忧之色,反而泰然处之,说了这样一番话:“那你看没代客停车会怎么样?没饭吃又会怎么样?街上我们和联胜有五万多人,其他社团加起来有几十万人,没规矩就是没秩序,看看你们的牢房坐不坐得下。”社团已经成了社会构成的一部分,他们是比殖民政府历史更悠久的存在。《黑社会》开篇字幕这样描述:“三百年前,他们被称为义士”,因为他们是根于传统文化的“忠义”的真正中国人,比殖民者更有权力享有这片土地的主宰权。社团存在不是为了火拼,而是成为很大一部分底层人的生活集合体,利用共同生存来加大生存几率。用内部秩序来控制社团发展的稳定和平衡,实现利益的再分配。
  
  二、无根文化的“九七焦虑”
  
  九七回归,给年轻一代带来新的社会秩序,以黑社会社团构成的社会体系和生存规则,同时也将面临一次转型。社团自成体系的秩序将要被打破。面对这种局面该何去何从。六部在“九七”前后出品的《古惑仔》系列影片中,黑社会生存方式、解决问题方式、权力交替方式等一系列问题都在逐渐改变,从黑色交易到做正行生意,从市井流氓到西装革履,从“义”字当先到大局为重。《98古惑仔》成为了这个系列中重大的转折寓言。因打架斗殴押去警局喝“老人茶”的场景,被因经济问题请到廉正公署“喝咖啡”的场景所代替,他们的事业不再是毒品与歌舞场,而转向餐饮、娱乐、地产等正当行业。片中对世纪之交的狂欢与忧虑,对未来的追问,营造了命运转向的历史语境《黑社会》称社团为“三百年前反清复明的义士”,显然这个凝聚力早已脱离了它的历史语境。那在现在这个时代,黑社会的价值观会发生什么样的演变呢?在权力交替过程中,是好狠斗勇还是利益至上,对“实力”的价值评判就产生了分歧。旧的黑社会价值体系正在被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以更加适应回归的模式所代替。导向新的发展方向求得生存。黑社会不是个别的帮派或现象,已经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是维持社会机器运转的不可缺少的零件,所以对于本身就缺乏权威的香港殖民政府表现出无所畏惧的态度。但“九七”回归后的强大的国家政权完全有别于殖民政府的政权。面对着强有力的父权的回归,老一辈有着迷茫、畏惧和不知所措的心态,但是年轻一代对这种新秩序的适应是迅速积极的,他们抛弃旧的模式,遵循新的权力制约。《黑社会》续集《以和为贵》中吉米坐在课堂里认真地学习经济学,“只想好好做生意”。他的价值转向被主流文化肯定和选择,支持他夺取“话事人”,成为新父权的代言人。吉米最后将象征“话事人”身份的龙头棍放入邓伯的棺材,埋葬了旧时代的秩序与权力,回归强大父权之后,社团内部选举的制度也将一去不返,子之名将由新父赐予。
  
  三、回归国家父权与代父消亡
  
  强大父权的召唤是无法抗拒的,父系社会的最高权力意志极大影响了黑帮片的方向,最终将帮派斗争打造成了政治寓言。影片《兄弟之生死同盟》与《葬礼揸FIT人》。在故事结构与人物设置上都有些雷同之处,来自两种文化背景,秉持不同观念的亲兄弟,最终弟弟在精神层面上超越了哥哥,这是无意识的巧合还是黑帮片的潮流趋势呢?两兄弟一个在香港随父加入社团,一个从国外留学归来,代表了新旧文化的冲突。一个是靠传统文化中原始简单的“忠义”为精神号召,构建家族式的社团系统,另一个则强调现代文明中以法律为准绳。国家为集权中心的社会体系。弟弟代表了新的秩序和新的观念,尽管有可能是不成熟的,但最终还是会取代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社团模式。《兄弟》中哥哥死去,弟弟接手社团,完成哥哥的遗愿,要将社团“洗白”;而在《葬礼》中这种意志权力的替换已不再是暗示,而是通过哥哥的一段宣言式的自我表白:“我以前以为自己了不起,但算不了什么还是斗不过一个社团:就算社团再厉害,也斗不过一个政府,其实政府还是最厉害的。”
  《兄弟之生死同盟》与《葬礼揸FIT人》同时表现了“根”的观念,在真正的父权归来之后,社团的代父职能已经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原始简单的“忠义”观念被时代所抛弃。社团丧失了其曾经位于颠峰的话语权。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两种文化的对冲最后化为融合,弟弟所代表的国家观念和法制社会,其优越性和生命力远远超越了兄长,超越了已逝的父亲,宣告原有社团文化的终结或者变形,在精神层面上成为强大、先进的政治权力和社会秩序,重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完成了父性权力交替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批评或评论是电影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批评会涉及到艺术哲学,特别是电影美学等对于电影批评和评论的影响以及指导作用;电影批评理论、观念和电影批评的作用、以及电影批评的未来,都是我们需要研究讨论的课题。  关键词:电影批评 电影评论 艺术哲学 电影美学    现在我们要提出的问题就是:一个电影评论家或批评家的工作是什么?  首先。就是电影评论家必须是个批评家(critic),英国著名的
【摘要】在对于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评价中,批评者与赞扬者都使用了一个共同的批评标准:忠实原著。其实从根本上讲,谁也无法完全做到这一点。影视与文学属于不同的艺术种类,在改编中必然会有所增删,有所创造。所谓“忠实原著”只能是一种影视改编的审美原则,不应拘泥。  【关键词】《红楼梦》 忠实原著 改编 写实    在对于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红楼梦》的批评与赞扬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忠实
[摘要]西班牙导演亚利桑德罗·阿曼巴执导的电影《深海长眠》通过主人公雷蒙·桑佩德罗因瘫痪在床三十年而争取安乐死的故事,严肃探讨了关于生命和死亡这样一个沉重而具有哲理性的命题,影片弘扬了一种积极的“向死而生”的精神,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和哲理沉思。  [关键词]生命 死亡 人    法国作家加缪在其经典著作《西西弗的神话》中开篇就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
【摘 要】近年来好莱坞凭借其雄厚的产业实力和一系列成熟的运营机制,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覆盖和扩张,迅速占领世界电影市场,并使其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中国电影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好莱坞电影模式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在营销策略上,自觉或是不自觉地受到了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但在吸收和借鉴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自己的特色,使“三位一体”的主流大片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 营销策略
[摘要]“小成本”概念本身就是相对于大制作而言的,在竞争日益严峻的电影行业中,这种投资小,宣传力度不够,演员不够知名的小成本制作电影若要取得发展,必要另辟蹊径。喜剧化走向是近年来小成本制作电影的一个明显倾向。当然这种走向是继承历史传统,并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的。小成本电影的喜剧化走向表现在选材新颖,艺术手法灵活大胆,人物刻画立体化等方面。  [关键词]小成本电影 喜剧化 要素    小成本电影,一般
【摘要】作为主旋律电影,《建国大业》展现追寻“大道”——“民主”这一宏大主题。票房的成功,得益于作为重要载体的人物语言。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影片处理这一载体的“形式”,究竟如何达到既能抓住观众,又能表现主题“意味”的目的。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显现政治色彩浓厚的语言,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突出简明、生活化、个性化的语言,构成影片处理人物语言的特色。它以此“形式”,展现影片的“意味”,期待观众的情感和心灵的参与。
【摘要】张晓刚博士的《跨学科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学》不仅对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学跨学科研究的学科理论背景、总体格局及各艺术学跨学科分支进行了详细的阐发,而且对我国艺术学跨学科研究中若干问题进行了反思。作者为完整的艺术学跨学科理论和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理论参考和鉴戒。  【关键词】张晓刚 艺术学 跨学科研究    张晓刚博士的《跨学科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学》(以下简称《艺术学跨
摘要 目前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思想在电影理论及批评领域中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以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理论,从女性的角度解读电影《投名状》的角色审美和思想内涵。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艺术批评 《投名状》    电影《投名状》讲述了清末战火连绵,民不聊生。大哥庞青云(李连杰饰)、赵二虎(刘德华饰)、三弟姜午阳(金城武饰)三人纳投名状结兄弟义,带着一百零八个落草为寇的农民从军。与太平军作战,后因打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该研究的选题依据及其在文学交流史、文化交流史、译介学研究方面的意义,然后对这一研究的历史成果进行了归纳,并介绍了笔者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后阐述了该研究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中日经典小说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初步构想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经典”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传统的权威性作品”,《辞海》释为“一定时代、一定阶级认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
[摘要]《绝望主妇》是一部继《欲望都市》之后美国最热门的电视连续剧之一。从历史进化的角度看,或许是用现代的甚或是前现代的“落后”眼光,在观看已经发生的“未来”故事;但是,从影视艺术批评的角度来说,却可以是跨时空,跨文化的审美观照。正因为如此,也许可以从《绝望主妇》所展览的后现代社会“影像化标本”中,看出“只缘生在此山中”的人们所看不到的别样风景,并能以“世外之人”的视角,洞察到经历了工业化的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