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互嵌”与边疆治理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iao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互嵌”是当前民族工作的顶层设计之一,但是不少学者简单地认为“民族互嵌”就是少数民族进城或者是城镇化的过程.这种认识已偏离中央提出的“民族互嵌”的要义.从中国移民史的经验看,中国历史上人口流动方向是“中心”与“边缘”的双向流动,而当前人口快速向“胡焕庸线”东南聚集,是明显的“嵌”而不“互”,长此以往必将造成边疆的虚化.本文从历史教训中指出,“民族互嵌”应该是多中心化与多方向化,旨在区域发展与民族融合的双赢,这是符合中央提出的“民族互嵌”的基本内涵的.
其他文献
未曾断裂过的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塑造了古代中国和现当代中国的精神气质,滋养出来的多元一体国家格局和国家治理效能,在当今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彰显了中国独具一格的文明神韵和文明格局.“大一统”思想奠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国民是构成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多元一体是当下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历自在、自觉和自为三个阶段,共同体是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根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共同体建设的目标指引.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