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妙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th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巧妙地运用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事半功倍。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作用
  初中化学新课标指出:“学科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因此,可以说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学生实验。如果能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些实验,就可以让课堂更实用,知识更容易理解,对于教学而言无疑有很大帮助。以下我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妙用。
  一、巧用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是教师通过现场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考,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巧用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自己分析得出实验结果,从而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这比教师单纯的讲授教学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演示实验要体现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的科学性,最好还有一定的趣味性。对于课本上有的演示实验,我做到每个实验都当堂演示,有的实验还做改进;对于一些学生难理解的知识,我也融入演示实验,便于学生理解。
  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我通常都先离开书本,运用化学中一些有神奇现象的演示实验,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关注,比如“清水变牛奶,牛奶变汽水”、“魔棒点灯”、“空杯生烟”等,这些都是富有趣味的演示实验,趣味性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课本中,一些有趣味的演示实验不在少数:《燃烧与灭火》中“烧不坏的手帕”,《微粒的性质》中可以增加“铁树开花”实验,也可以增加“蝴蝶变色”实验,都是趣味性很强的演示实验,学生印象深刻,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记忆得比较牢固。
  对于一些有害气体参与或者有有害物质生成的反应,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时候演示实验开展不起来,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的制取不易,而且一氧化碳可燃,容易发生爆炸,实验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舍弃这个实验。我教学时,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事先把一氧化碳储存在容器中,在实验过程中慢慢释放一氧化碳,把现象完整展现在课堂中给学生看,边做边分析,这样的演示实验对于教学有很大帮助。
  在教学中遇到难以理解或者容易遗忘的知识,也可以增加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比如遇到装置气密性检查,虽然学生知道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进行检查,但是有的时候气密性完好的现象是死记硬背下来的,很容易弄混。如果让学生亲手演示各种典型装置气密性检查,让其他人观察现象,则不失为简单易懂的方法。
  二、活用分组实验
  随着化学新课改的实施,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演示实验让给学生做,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参与到实验中,则不仅对现象可以观察得更清晰更仔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一些不易记忆的知识点可以运用分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复习《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备》一节时,我增加一组药品选择的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2.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3.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4.石灰石和浓盐酸反应,5.石灰石与浓硫酸反应”,让学生分组做这几个实验,然后讨论:实验室用哪种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最合适?经过简单交流和讨论,学生很快得到第3组:石灰石和稀盐酸,同时对其他几组实验不适用的原因理解得更透彻,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实验室氢气的制备》。这样的分组实验不仅让学生牢固掌握了知识,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对比和优化的方法。
  三、善用学生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中有八个基础实验,分别是“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物质燃烧的条件、常见金属的性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粗盐的初步提纯、溶液的酸碱性和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实验室认真地完成这八个实验,则教学效果会更好。尤其是“酸与碱的化学性质”这个实验,本身就是易错的难点,用实验加深理解是最省时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制成实验仪器,让学生完成家庭趣味小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探究鸡蛋壳中的物质成分、自制汽水、制作叶脉书签”等,这些学生实验都是取材身边的物质完成化学探究,既加强了学生课后对于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一举两得。
  化学实验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科学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总结、积累经验,把更多实用性实验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乐于学习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云云.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工作,如今,信息技术教师急需转变自身角色,以课堂的建构者角色取代复制者的角色。此外,还要打破陈规,转变学习观念、师生关系、教学策略及课堂组织管理方法等,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教师角色 转变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要有充分的认识
摘 要: 中学思想政治课集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于一体,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因此,满足课本知识的横耕竖犁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发散思维。  关键词: 思政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实践应用能力 多媒体应用  中学思想政治课集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于一体,是中
摘 要: 学生解题,教师讲评习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活动,特别是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习题讲评更是常态化的教学方式。文章就如何让变式设问提升高三习题课的品位展开论述。  关键词: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一题多问 题目分拆  学生解题,教师讲评习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活动,特别是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习题讲评更是常态化的教学方式。高三习题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做中学”,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为高中学习地理打下基础,作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三点策略:首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最后,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把这种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每节课里。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主体地位 生活实际 思维能力  引言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与多学科交叉联系。在初
摘 要: 高中物理多属动态、复杂的过程。高中物理较多要求用定量的方法分析和论证,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较强的意志品质和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高中物理教学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教学艺术 渗透方法 拓展知识面  高中物理学科中,知识点并不是很多,但是知识点
摘 要: 要提高初中分组实验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促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就要提升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执行力,尤其是在实验课上的掌控能力,就要解决分组实验课时间上难以控制的问题,就要把握好探究问题的深度,就要适时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更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分组实验课 教师执行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
摘 要: 本文以问卷的方式对高中生关于“物质的量”的学习水平进行了调查,对所得信息进行了总体分析和具体分析,调查表明高中生关于“物质的量”的微粒性理解处于较低水平,基本属于纯数学的学习,教师应该从WWHW认识论角度反思“物质的量”的教学。  关键词: 高中生 “物质的量” 微粒性 WWHW认识论  使学生对化学核心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其合理性和价值有一定认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化学学习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