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裂解产物的制备及HPLC检测其成分的虚拟仿真实验开发

来源 :大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huan40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水平,解决实习实训环节开展困难的问题,开发了生物质快速热解及HPLC检测其成分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验依据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取裂解产物的工厂实际操作流程,结合高效液相检测化学成分的仪器分析实验过程,将虚拟实验划分为生物质样品预处理系统、生物质快速热解系统、生物油提质系统和复杂成分的大型仪器HPLC测定四个子系统,通过仿真使生物质裂解车间"真实"再现。该虚拟仿真实验充分将农林院校优势特色农林专业广泛涉及的生物质利用与基础化学课程(如有机化学、仪器
其他文献
以氯酸钾为原料、二氧化锰为催化剂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是实验室制氧的经典方法之一。关于此法的源起与确立的历史过程,迄今已少有论及。本文通过还原二氧化锰、氯酸钾等在化学
为丰富铁路路基沉降变形预测方法,弥补传统预测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基于Burgers模型,在充分考虑铁路填筑及列车运营期间路基土所处的空间应力状态和蠕变变形特性的基础上,将任
将具有增强增韧作用的钢纤维掺入到FRP筋混凝土结构中,可解决FRP筋混凝土结构变形大、裂缝宽、脆性破坏等问题。对12根试件进行了四点受弯试验,研究了钢纤维掺加高度、钢纤维
论述矿区地质及其特征,指出找矿方向为4、6号矿体以及矿区深部的锡和钼,尤其是对深部英安岩与花岗岩接触带的关注。
连贯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的根本要求。通过对美国AP化学课程设计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基于大概念和科学实践的双主线课程设计方法,建议一线教师在
采用新型袋式除尘器并加强运行过程的管理维护,可以有效地控制医疗废物焚烧烟气中残留污染物的超标排放,除尘净化效率达到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