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较难有效地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果。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改变思路和策略,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寻得适应学生的最佳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有效方法;以做带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4-0044-01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较难有效地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果。要更好地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求我们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才能达到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学生的现状进行较全面地分析,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现在的职业教育对象现状,大多是文化基础知识不怎么扎实,且缺乏求知的欲望,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动力,对书本的理论知识不爱学习,不爱思考。但他们性格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敏捷。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改变思路和策略,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寻得适应我们的教育对象的最佳教育教学方法。
以做带教是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较有效的方法。根据学生怕学书本的理论知识但性格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授学生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让学生先动手实践,充分利用他们的活泼好动的天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做的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不同内容需要,进行必要的有关理论知识的插入,或在学生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碰到了难题和疑惑,再回过头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地思考的同时,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真正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唤醒他们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也慢慢地淡化了他们厌学的情绪,有利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最终目的。
实践出真知。许多发明创造的例子,都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在他们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不断地思考、学习和探索,最终改进而成。这就更加说明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摆脱旧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在新的形势下,用不同于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采用新的教育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做好我们的职业教育,真正地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要让我们的学生得到真正的动手实践教育,我们教师本身就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就从这种关系而言,教师就像“师父”,学生就像“学徒”,师生关系似乎多了一层师徒关系,而教师就是那无私地把全部知识和技能都教给学徒的“师父”。
教师要像师父一样的严格来要求自己的“学徒”,还应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多了一份教书育人的责任。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应是比师父的含义和境界高尚得多的“师父”,他不仅仅是传统印象中的老师。这也许是在新常态下,职教老师应努力的。
现在的职业教育,需要职教老师要以家长的角度和态度,用家长的希望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学生,像师父般的态度,来传授技能知识,用学校的严谨和严格要求来管理学生。所有家长都会手把手牵着自己的小孩学走路,而没有因学生走路跌倒而责怪或嫌弃自己的孩子的家长。相反,家长会自责自己没看好,没提供给孩子更多更好的营养。这就是家长。我们要像家长相信所有孩子都会走路奔跑一样来看待我们的学生。职教老师更需要的是耐心、宽容和正确的引导,为了更好地引导,就需要我们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是师生又像师父,既像长辈又像朋友。应既有老师的严肃,又有师父的威严;既有长辈的温暖,又有朋友的轻松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这是更好地与我们的学生沟通的重要基础和渠道。
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就像对待较慢才会走路的孩子一样,来对待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像期待孩子会走路那天一样,来期待我们的同学。应该相信,他们都将撑起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蓝天;应该相信,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将在他们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天生我材必有用。大千世界,天地造物,各有独到之处。我们的学生各有千秋,不拘一格,作为教师不同于一般的师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独立的思考和自学能力,是我们另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教给了学生独立的思考和自学能力,就等于教给了学生通往浩瀚的知识海洋之门的钥匙。通过这些能力,他们能学到许许多多的他们需要的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这是每位学生学到的,也是我们要教的最有价值的知识。
总之,以做带教,让学生先动手实践,充分利用学生的活泼好动的天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唤醒他们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让他们在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慢慢地淡化厌学的情绪,有利于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达到我们既教书又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01).
[2]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职业教育;有效方法;以做带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4-0044-01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较难有效地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果。要更好地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求我们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才能达到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学生的现状进行较全面地分析,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现在的职业教育对象现状,大多是文化基础知识不怎么扎实,且缺乏求知的欲望,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动力,对书本的理论知识不爱学习,不爱思考。但他们性格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敏捷。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改变思路和策略,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寻得适应我们的教育对象的最佳教育教学方法。
以做带教是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较有效的方法。根据学生怕学书本的理论知识但性格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授学生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让学生先动手实践,充分利用他们的活泼好动的天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做的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不同内容需要,进行必要的有关理论知识的插入,或在学生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碰到了难题和疑惑,再回过头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地思考的同时,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真正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唤醒他们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也慢慢地淡化了他们厌学的情绪,有利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最终目的。
实践出真知。许多发明创造的例子,都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在他们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不断地思考、学习和探索,最终改进而成。这就更加说明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摆脱旧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在新的形势下,用不同于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采用新的教育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做好我们的职业教育,真正地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要让我们的学生得到真正的动手实践教育,我们教师本身就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就从这种关系而言,教师就像“师父”,学生就像“学徒”,师生关系似乎多了一层师徒关系,而教师就是那无私地把全部知识和技能都教给学徒的“师父”。
教师要像师父一样的严格来要求自己的“学徒”,还应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多了一份教书育人的责任。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应是比师父的含义和境界高尚得多的“师父”,他不仅仅是传统印象中的老师。这也许是在新常态下,职教老师应努力的。
现在的职业教育,需要职教老师要以家长的角度和态度,用家长的希望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学生,像师父般的态度,来传授技能知识,用学校的严谨和严格要求来管理学生。所有家长都会手把手牵着自己的小孩学走路,而没有因学生走路跌倒而责怪或嫌弃自己的孩子的家长。相反,家长会自责自己没看好,没提供给孩子更多更好的营养。这就是家长。我们要像家长相信所有孩子都会走路奔跑一样来看待我们的学生。职教老师更需要的是耐心、宽容和正确的引导,为了更好地引导,就需要我们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是师生又像师父,既像长辈又像朋友。应既有老师的严肃,又有师父的威严;既有长辈的温暖,又有朋友的轻松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这是更好地与我们的学生沟通的重要基础和渠道。
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就像对待较慢才会走路的孩子一样,来对待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像期待孩子会走路那天一样,来期待我们的同学。应该相信,他们都将撑起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蓝天;应该相信,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将在他们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天生我材必有用。大千世界,天地造物,各有独到之处。我们的学生各有千秋,不拘一格,作为教师不同于一般的师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独立的思考和自学能力,是我们另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教给了学生独立的思考和自学能力,就等于教给了学生通往浩瀚的知识海洋之门的钥匙。通过这些能力,他们能学到许许多多的他们需要的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这是每位学生学到的,也是我们要教的最有价值的知识。
总之,以做带教,让学生先动手实践,充分利用学生的活泼好动的天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唤醒他们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让他们在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慢慢地淡化厌学的情绪,有利于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达到我们既教书又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01).
[2]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