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封闭抗体与HLA-G的相关性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z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外周血封闭抗体(BA)与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寻找URSA的发病原因。

方法

选取160例URSA患者为观察组,154例孕期保健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RSA患者BA对其配偶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CD3、CD4、CD8封闭效率。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HLA-G抗体。

结果

观察组血清BA阴性率为8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 (P<0.01);观察组患者CD3、CD4、CD8封闭效率阴性率分别为73.75%、81.25%、64.38%,CD4封闭效率阴性率明显高于CD8(P<0.05);观察组CD3、CD4及CD8封闭效率[(-2.77±3.50)%、(-1.64±1.99)%、(-1.07±1.84)%]均低于对照组[(4.37±1.63)%、(3.85±1.31)%、(3.00±1.37)%],观察组HLA-G的表达[(15.26±2.70)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9.30±6.8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RSA患者CD3、CD4、CD8封闭效率与HLA-G呈正相关(r=0.326、0.390、0.496、0.570、0.382、0.470,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患者CD3、CD4、CD8封闭效率及HLA-G对URSA具有较强的诊断能力(AUC=0.953、0.961、0.946、0.948)。

结论

育龄期妇女BA、HLA-G的缺失与URSA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可以为URSA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颈下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逆行解剖面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颌骨髁颈下骨折患者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两组均采取下颌骨踝颈下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顺行法解剖面神经,研究组采用逆行法解剖面神经,术后1~6个月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及切口美观效果满意度,术后1个月统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效果:研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青光眼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采用单纯超声乳化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和手术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mGCC上方厚度、下方厚度、平均厚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mGCC上方厚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不同血压参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103例,其中至少1支主要分支狭窄≥50%者55例,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正常者48例,为对照组。于相同条件下行动脉功能检查测定两组无创中心动脉压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夜间外周收缩压均值、全天外周脉压、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CSAP)、无创中心动脉脉压(CPP)
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41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1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及血清cTnI水平检测。统计两组入院后不同时间(入院后2、4、6 h)血清cTnI水平、心电图,比较两组血清cTnI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院后2、4、6 h,研究组血清cTnI水平均高于对
目的评估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多索茶碱治疗组(治疗组,79例)与布地奈德单用组(对照组,7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索茶碱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超声对瘢痕子宫并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二维超声、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患者进行追踪,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74例患者中,手术病理确诊为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37例。二维超声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67.57%、83.78%、75.68%、65.79%、8
目的总结脑多发海绵状血管畸形并发癫痫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多发海绵状血管畸形并发癫痫手术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手术治疗后,13例患者手术后至随访时无癫痫发作,2例患者术后再次发作。1例额叶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肌力下降,经治疗后逐渐好转。无术后死亡患者。平均随访27.5个月(6~66个月),无海绵状血管畸形复发者。结论脑多发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易并发癫痫。依据海绵状
目的对比分析大剂量输血患者采用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350例需大剂量输血患者根据输血方式分成对照组(175例,常规输血)和研究组(175例,去白细胞输血)。对比观察组间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输血前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后CD4+及CD4+/CD8+明显下降,IgA、IgE、IgG及IgM均显著下降,且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部术后远期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尽可能避免大量肠管坏死及切除。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腹部术后远期粘连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肠梗阻发生距首次手术的时间、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例数、首次手术方式、再次手术方式、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及其比率。结果57例患儿中,肠梗阻发生距首次手术时间平均7.6个月,其中42例患儿于首次手术后1年内发病。首次手术为肠管切除术的患儿49例,首次手术为阑尾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对胸苷磷酸化酶(TP)的调节及其对卡培他滨抑制宫颈癌细胞SiHa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宫颈癌细胞SiHa为细胞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rhTNF-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SiHa,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ELISA法检测TP水平。结果rhTNF-α能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SiHa的生长,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随着rhTNF-α浓度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