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误区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814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正处于教育观念新旧交替、发展改革的时期,纵观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我认为还存在以下误区。
  一、重教,轻学。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研究往往侧重于教材的研究和教法的研究,而疏于对学生学习心理规律的研究和学习方法的研究;数学课堂教学则侧重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和“注入式”,而疏于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颠倒了教学中的主、次关系,它与现代教学论所倡导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相违背,也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相背离;它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二、重知识,轻能力。
  传统数学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强调对“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数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解题以训练为中心,教学程序以“讲、练、测”为基本步骤,课堂教学以“满堂灌”为基本形式,教学效果以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为评价标准,造成“题海战术”和“高分低能”现象长期存在。即使现在有了“三基四能”的提法,注意到了数学能力,也往往集中在一些特殊能力的培训,如“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忽视了一般数学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应用能力等等。
  三、重结果,轻过程。
  过分重知识还导致了教学中只看重知识的“结果”,而忽视知识发生的“过程”,形成了“概念+例题”或“公式(定理)+例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展现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和揭示教材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丢掉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个活生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分依赖于逻辑演绎体系,违背了学生的思维规律和数学的发展规律,造成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恶果。“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高明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结果”教学与“过程”教学的利弊。
  四、重智力的开发,轻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提起数学学习,人们自然把它和智力因素联系在一起,一方面认为智力因素在数学学习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开发人的智力,其实这两种认识都是很片面的。一个学生能否学好数学,除受智力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兴趣、动机、意志、情感、欲望、性格、习惯等众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甚至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不仅有助于数学学习,而且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数学教学中应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齐抓共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重逻辑推理,轻合情推理。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过分地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合情推理这一生动活泼的侧面,以致使数学给人以单调、枯燥,令人生畏的印象,这样既打消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其实逻辑推理和合情推理应该是数学思维的两翼,合情推理是“发现”的工具,逻辑推理则是“论证”的手段。从数学史上看,每一个重大的数学发现,都是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产物,如哥德巴赫猜想、四色问题等。
  六、重理论,轻应用。
  我国数学教学过分偏重于数学理论的建设和学习,而忽视了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基础性学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以致于让人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理論的演绎科学,没有多少用处,这种失误既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冲淡了数学的社会化功能。近年来,由于一批有识之士呼吁,数学应用越来越被数学教育界所重视,并走进了高考。但由于教材相对滞后,加之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改变,因此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从调整教材、《大纲》,转变教师观念等方面长期不懈地努力。
  七、忽视教师的适时引导
  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我感觉到:“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注入式”的教法的确是越来越少了,这一点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转变教育观念后,很多优秀教师已经摆脱了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能够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树立新理念之后,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该被我们教师所舍弃。但是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先让学生自读教材,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对重点、难点进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少讲,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讲就是“注入式”,就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展示现成的结论。我认为,若该讲的也不讲,那么学生就连基本知识点都无法理解,还怎么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如果忽视教师必要的、适时的引导,而让学生去一味的自主发现问题,我觉得这就陷入了另外一种误区。对于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必须反复地耐心讲解,使学生理解并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创新,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起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自主思考。
  总之,在数学教学只有尽早走出以上误区,才能实现由传统教学观向现代教学观过渡,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其他文献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学困生是教學中的难点。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中受挫,往往由于长期被批评、被遗忘、被歧视,他们的情感极其脆弱,他们越发需要老师格外的呵护和保护。细细观察每一个“学困生”我们会发现,其实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学习以外的闪光点,他们渴求老师对他们这些方面的表扬,希望得到同学们对他们这方面的认可。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困生 原因 对策  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
摘要: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在当前的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教育和数学史两者的联系是非常的紧密的,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对于数学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提高也非常的有利,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就当前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应用数学史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探究,并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进行说明两者的紧密关系,希望能够对此领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在新课标下,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主体创新的精神,应成为体育教师新的教学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科意义及相关理解的传达,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
摘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学生对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音乐 欣赏课 教学  现阶段,音乐欣赏越来越被人重视,但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学并不容乐观,学生在课堂上并不是认真的聆听音乐,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昏昏欲睡,更有甚者偷偷地用耳机听流行歌曲。根本谈不上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学生喜欢音乐,但不愿上音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了能直接地 、迅速地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阅读能力作为目标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是每一个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目标。  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
旅游用地利用要寻求一种既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又能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旅游用地可持续利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另一方面能够产生
2018年以来,中美两国之间围绕贸易问题产生的摩擦日渐升级,2018年7月至2020年初,中美之间共经历了五轮贸易摩擦.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外商投资等都造成了一定
所谓思想道德教育,是指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就有关方面组成一个系统的、丰富的教育专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例如,以“锦绣河山,壮美富饶”为主题,把有关描绘祖国山水的游记课文,加以综合梳理。这样,从天山南北到东海之滨,从皑皑白雪的大兴安岭到万花缤纷的南国边陲,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无论是自然景象还是人文景观,美丽富饶的中华大地就完整地层现在我们眼前。随着课文作者的浓妆淡
首先这是一篇自我认识性的,对舞蹈艺术功能与价值的思考。同时,也是对舞蹈艺术在未来能真正体现它的功能与价值,而充满了期待!说起功能与价值。可以说一个是主观,一个是客观,但我认为,这两者之间是可以划等号的!因为在更多时候,一样东西的功能好坏与其的价值大小是成正比的!因此在这,我通过舞蹈艺术价值的比衡,把舞蹈艺术的功能性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娱乐健身功能,政治功能,精神引领(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