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中重度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收治的58例中重度脊柱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椎体高度恢复正常率为93.1%,术后未发生钉松动、折断和脱出的现象。结论:手术治疗中重度脊柱骨折具有显著效果,可作为治疗中重度脊柱骨折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手术;中重度;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是临床外科常见骨折,中重度脊柱骨折椎体和骨块的异位会对脊髓造成压迫,使患者瘫痪[1]。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给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在治疗中重度脊柱骨折时,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为了进一步研究手术治疗中重度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笔者回顾性分析58例中重度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58例中重度脊柱骨折患者,经CT、X线片检查,确诊为中重度脊柱骨折。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2.6±8.4)岁。受伤原因:交通伤34例,坠落伤12例,摔倒伤8例,其他伤4例。
1.2 方 法 58例患者均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取俯卧位,于后正中切口暴露伤椎及周围各一阶段的椎体、棘突、小关节和横突起始部,定位伤椎周围的正常椎体,明确进钉点。去除部分骨突,逐步完成开孔等步骤。采用克氏钉置入钉道,经透视机确定钉道情况,选择适宜的螺钉顺时针拧入钉道。患者若无骨块突入和神经损伤时,可抬高脊椎,实施前柱的复位,进行双侧交替后,撑开予以复位。随后前方撑开,使用延长杆手力压缩,使椎体的正常高度得到有效恢复。若患者伴有神经损伤时,需要进行椎管减压,切除半椎板,根据患者硬膜、脊髓和椎间盘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顶压法、塌陷法及摘除法等手术方法,避免压迫神经。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植骨、置入引流管,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
1.4 评价指标[2] 根据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标准。Ⅰ级:患者损伤部位出现深浅感觉,肌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Ⅱ级: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功能未恢复完全,需要借助拐杖行走。Ⅲ级:仅某些肌肉存在运动功能,未存在有用功能。Ⅳ级: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只存在骶区感觉。V级: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以及肌肉功能完全消失。
1.5 统计学分析 文中研究数据处理分析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分级情况 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
2.2 患者恢复情况 58例患者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54例患者椎体高度恢复正常(占93.1%)。患者术后未发生钉松动、折断和脱出的现象。
3 讨 论
脊柱骨折可发生于单个或多个椎体,早期脊柱骨折无明显典型差异,多是腰背疼痛、乏力、四肢关节酸痛等。中重度脊柱骨折椎体和骨块的异位会对脊髓造成压迫,使患者瘫痪,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中重度骨折部位的诊断率得到明显提高,主要是前中柱骨折较多,椎体和骨块会对椎管造成挤压,损害神经,使患者发生瘫痪。在治疗脊柱骨折时, 需要确定脊柱骨折的严重程度,明确脊柱复合要求,患者不论是否合并神经功能损伤,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3]。
在治疗脊柱骨折时,需要对骨折处进行有效减压,准确复位,牢靠固定,明显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脊椎内固定治疗,以此恢复神经功能。通用型内固定,由上到下,使用外径相同的螺钉螺纹,螺纹深度逐渐变迁,螺纹不一致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螺钉折断,同时也可避免术中反旋调整,使螺钉松动[4]。在手术中,对于椎管占位超过30%的患者,首先要进行减压,同时要选择合适长度的固定棒进行有效复位。在本次研究中,58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椎体高度恢复正常率为93.1%,术后未发生钉松动、折断和脱出的现象。由此可见,手术治疗中重度脊柱骨折具有显著效果,可作为治疗中重度脊柱骨折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韩成龙.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4):226-227.
[2] 陈世忠.脊椎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J].吉林医学,2010,31(21):3545-3546.
[3] 李程,潘宗香.脊椎骨折54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7(3):60-61.
[4] 庄鹏.脊椎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15):8-9.
【关键词】 手术;中重度;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是临床外科常见骨折,中重度脊柱骨折椎体和骨块的异位会对脊髓造成压迫,使患者瘫痪[1]。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给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在治疗中重度脊柱骨折时,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为了进一步研究手术治疗中重度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笔者回顾性分析58例中重度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58例中重度脊柱骨折患者,经CT、X线片检查,确诊为中重度脊柱骨折。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2.6±8.4)岁。受伤原因:交通伤34例,坠落伤12例,摔倒伤8例,其他伤4例。
1.2 方 法 58例患者均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取俯卧位,于后正中切口暴露伤椎及周围各一阶段的椎体、棘突、小关节和横突起始部,定位伤椎周围的正常椎体,明确进钉点。去除部分骨突,逐步完成开孔等步骤。采用克氏钉置入钉道,经透视机确定钉道情况,选择适宜的螺钉顺时针拧入钉道。患者若无骨块突入和神经损伤时,可抬高脊椎,实施前柱的复位,进行双侧交替后,撑开予以复位。随后前方撑开,使用延长杆手力压缩,使椎体的正常高度得到有效恢复。若患者伴有神经损伤时,需要进行椎管减压,切除半椎板,根据患者硬膜、脊髓和椎间盘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顶压法、塌陷法及摘除法等手术方法,避免压迫神经。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植骨、置入引流管,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
1.4 评价指标[2] 根据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标准。Ⅰ级:患者损伤部位出现深浅感觉,肌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Ⅱ级: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功能未恢复完全,需要借助拐杖行走。Ⅲ级:仅某些肌肉存在运动功能,未存在有用功能。Ⅳ级: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只存在骶区感觉。V级: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以及肌肉功能完全消失。
1.5 统计学分析 文中研究数据处理分析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分级情况 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
2.2 患者恢复情况 58例患者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54例患者椎体高度恢复正常(占93.1%)。患者术后未发生钉松动、折断和脱出的现象。
3 讨 论
脊柱骨折可发生于单个或多个椎体,早期脊柱骨折无明显典型差异,多是腰背疼痛、乏力、四肢关节酸痛等。中重度脊柱骨折椎体和骨块的异位会对脊髓造成压迫,使患者瘫痪,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中重度骨折部位的诊断率得到明显提高,主要是前中柱骨折较多,椎体和骨块会对椎管造成挤压,损害神经,使患者发生瘫痪。在治疗脊柱骨折时, 需要确定脊柱骨折的严重程度,明确脊柱复合要求,患者不论是否合并神经功能损伤,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3]。
在治疗脊柱骨折时,需要对骨折处进行有效减压,准确复位,牢靠固定,明显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脊椎内固定治疗,以此恢复神经功能。通用型内固定,由上到下,使用外径相同的螺钉螺纹,螺纹深度逐渐变迁,螺纹不一致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螺钉折断,同时也可避免术中反旋调整,使螺钉松动[4]。在手术中,对于椎管占位超过30%的患者,首先要进行减压,同时要选择合适长度的固定棒进行有效复位。在本次研究中,58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椎体高度恢复正常率为93.1%,术后未发生钉松动、折断和脱出的现象。由此可见,手术治疗中重度脊柱骨折具有显著效果,可作为治疗中重度脊柱骨折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韩成龙.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4):226-227.
[2] 陈世忠.脊椎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J].吉林医学,2010,31(21):3545-3546.
[3] 李程,潘宗香.脊椎骨折54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7(3):60-61.
[4] 庄鹏.脊椎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