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诺贝尔奖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3年10月7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3位科学家分享殊荣,他们分别是:来自耶鲁大学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美国科学家兰迪·W·谢克曼以及斯坦福大学的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他们的研究成果解答了细胞如何组织传输,谢克曼发现了能够控制细胞传输系统不同方面的三类基因;罗思曼20世纪90年代发现一种蛋白质复合物,令囊泡基座与目标细胞膜融合;基于这两人的研究,祖德霍夫发现并解释了囊泡如何在指令下精确释放内部物质。
  个人介绍
  谢克曼
  现年64岁的谢克曼出生于美国,现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2002年因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研究获得艾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他发现了用编码来调节囊泡运输关键蛋白的基因。他通过对被打乱的基因突变酵母个体进行检测,发现了将囊泡运送到不同细胞器或者细胞表面的那种基因。
  罗斯曼
  现年62岁的罗斯曼出生于美国,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纪念Fergus F. Wallace生物医学教授。曾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露依莎-格罗斯-霍维茨奖、拉斯克奖基础医学奖(2002年)、费萨尔国王奖。2002年因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研究获得艾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他发现了某种蛋白复合物,它可以使囊泡融合到相对应的内膜系统或者细胞膜中。囊泡上的蛋白会与内膜的特异补体蛋白相互结合,这样就能够确保囊泡的正确融合,也就可以使运输的分子到达正确的位置。
  苏德霍夫
  现年57岁的苏德霍夫出生于德国,2011年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获得者,也是中科院物理所的顾问专家,2013年摘得拉斯克奖,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他把细胞运输活动放在特定的身体部位去研究:大脑。他想知道大脑中的信号是如何从一个神经细胞传输到另外一个去,以及钙离子是如何调控这一过程。他发现了脑细胞是怎样感知到钙离子,并将此信号转换成囊泡中分子的形式。大脑信号如此这般神奇微妙的传递原理从而得到明确的解释。
  获奖反应
  谢克曼的第一反应是非常吃惊,他对随后打进电话的记者说,“我很想说些富丽堂皇的话,可我现在只有吃惊”。放下电话,他第一个给他父亲报告这个好消息,并表示将跟夫人及同事们共同庆祝这一荣誉。谢克曼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于他们三人近40年工作投入的肯定,获奖并不能改变他的生活,他将继续投入科研工作。罗特曼称:“我非常荣幸能得到诺贝尔奖。这是世上最光荣的奖项。此刻我很激动,但最激动的时刻是我1993年细胞囊泡试验成功时。”此外,他说,研究成果绝非一蹴而就,大多耗时数年,乃至数十年。被问及获奖会否影响他的工作和科研经费,罗思曼回答:“不知道,这是个新情况。”
  获奖理由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这一机制的发现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了多种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免疫系统紊乱。希望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研究能继续推动药物研发,治疗人体代谢缺陷等疾病。
  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3年10月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揭晓,现年81岁的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现年84岁的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获奖。
  个人介绍
  恩格勒
  1932年11月6日出生,在粒子物理学做出重要贡献。1964年,恩格勒和已故的罗伯特·布绕特共同提出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玻色子理论。同年,彼得·希格斯也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文章,提出希格斯机制理论。
  希格斯
  1929年5月29日出生,爱丁堡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他以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粒子而闻名于世,其希格斯机制理论于1964年提出。
  获奖反应
  恩格勒表示自己很高兴获得这一奖项。“起初我以为自己没有获得这个奖,因为我没有看到宣布的结果。”
  希格斯获悉得奖消息后,他说自己高兴得有点不知所措,除感谢瑞典皇家科学院外,他特别感谢了家人、朋友以及同事的支持,同时他希望对基础科学的认可将帮助提升外界对理论研究价值的重视。
  获奖理由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读了获奖理由,称这二人的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亚原子粒子质量起源机制,而且欧洲核子研究所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的基本粒子,证实他们的理论”。
  评论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斯塔凡·诺尔马克说:“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关于很小的事物,但其却让一切变得不同。”
  注:希格斯玻色子,得名于彼得·希格斯,又称“上帝粒子”,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也是解释物质质量之谜的最重要粒子。假设中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
  诺贝尔化学学奖
  2013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名美国科学家,即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和阿里耶·瓦谢勒,以表彰他们在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所做的贡献。
  20世纪70年代,这三位科学家结合经典和量子物理学,设计出这种多尺度模型,将传统的化学实验搬到了网络世界。这一完美结合现实与理论的化学系统模型,为更全面了解并预测化学反应进程奠定了基础。
  个人介绍
  马丁·卡普拉斯
  美国和奥地利公民。1930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53年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迈克尔·莱维特
  美国和英国公民。1947年出生于南非比勒陀利亚,1971年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
  阿里耶·瓦谢勒
  美国和以色列公民。1940年出生于以色列,1969年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为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
  获奖反应
  在得知获奖后的现场电话连线中,瓦谢勒表示感觉很棒,他自己仍在使用这一组合模型来了解细胞内物质的传输。“我想这就像理解一项发明一样,通常人们在关注结果的时候会忽略过程中准确的计算步骤。在我确定了研究目的以后,事情就会变得很清晰,那就是计算机是一个很好的模仿化学实验内部生物变化的一个工具。我认为获奖一定会对我的研究有帮助的。”
  获奖理由
  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如今对化学家来说,电脑同试管一样重要,计算机对真实生命的模拟已成为当今化学领域中大部分新研究成果成功的关键因素。科学家可以用电脑来揭开复杂的化学过程,例如催化剂对废气净化或者绿叶的光合作用等,通过模拟,化学家能获得比传统实验更快速、更精准的预测结果。
  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当地时间2013年10月10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7时),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现年72岁的加拿大作家艾丽斯·芒罗(Alice Munro)获此殊荣。
  个人介绍
  艾丽斯·芒罗
  1931年生于安大略省温格姆镇,少女时代就开始写小说。她总是将目光流连于平凡女性的生活,从自己和母亲身上寻找灵感,精确地记录她们从少女到人妻与人母,再度过中年与老年的历程,尤擅贴近女性之性心理的波折与隐情,以及由此而来的身心重负,细致入微,又复杂难解,看似脆弱,却又坚忍顽强。
  诺贝尔和平奖
  2013年10月11日,诺贝尔官网称: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获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该组织于1997年成立,总部在荷兰海牙;其在叙化武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他有着极其丰富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份十分丰厚而又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巨大的鼓舞力量,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影响甚大。义务教育观是陶行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教育是这一观点的精髓,他从保护教育机会平等角度去理解和推进义务教育,开展有中国特色的普及教育。借鉴这样的思想,可以促进我国义
某国家粮库预应力屋盖体系为预应力拱板结构,构件体积大、板壁薄、自重大.为保证施工质量,预制时在两榀屋架预制场地中间留设伸缩缝.上下弦连接板预制成半成品,在屋架整体成
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奠基作用。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一个优秀的学校领导可以将一批优秀的教师团结在一起,形成学校、家庭、教师三方面的教育合力,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终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  小学教师肩负的不只是传授知识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