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 如今 都是风景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_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去的旧舍,重修新筑,未必是焕然一新,也许是找回它最初的模样。
  是否觉得自己的房子老旧得已经跟不上潮流?
  是否想让自己的老房子看上去更加清新大方?
  又或者想要寻一间老屋,做成人见人爱的工作室?
  老屋改造,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重新布局、重新规划、重新打造,需要更多的创意、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投入……毕竟,不管当初,还是如今,都有自己特殊的味道,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且看上海、北京、成都三座城市,三所不同的老屋,在几个年轻人手中如何打造成家庭旅社、咖啡馆、摄影教室的吧!
  六个来自西安的年轻人,因户外相识,没想到几年后,竟然都在上海安了家。“不如找个专门聚会的地方。”不知道是谁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就这样,他们寻寻觅觅找到一栋公寓式老住宅楼,由其中一位充当设计师画图规划,另外五人倾力相助,便成就了老舍LOST——一个老上海时髦风与里弄生活混搭的聚会场所、家庭旅馆……
  老舍,拆或是还原
  老舍在上海山阴路,一路走来,幽静却又充满生活气息,难怪当年鲁迅、茅盾、瞿秋白等会在此处落脚。老舍所在的山阴大楼建于1949年,高耸的坡屋顶和锈迹斑斑的老铁窗露出它难以磨灭的老上海韵味。想要体会普通上海人的生活,这里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老舍的重装设计师袁守颖是一位建筑师,对老建筑有自己的深刻理解和理性思维。“我们一开始就没打算改变房屋的原始结构。”
  当然,必要的拆迁还是必须有的。只是没想到,能拆出这么多惊喜。他们把屋内的吊顶凿开,里面别有洞天,原来吊顶上面还有保存完好的三角梁空间。这一拆把原本不到三米的挑高一下子上升到七米,老舍直接从平房过渡到洋房。惊喜之余,他们掀开红色复合木地板,发现下面竟然还有一层传统亚光黑色木地板!“这就是老房子带给你的惊喜,总有岁月的礼物留下。”说到这里,王睿很开心。
  三角梁只需简单处理,木地板却腐坏不少,他们从各处寻来类似的老木头补上,再将原来的木地板打磨,重新上漆,总算找回最初的模样。“翻新未必是推翻重来,也可以是还原。”
  然而翻新老屋,没有麻烦是不可能的。周围都是居民,不能太吵,工期因此做了半年。老房不隔音,考虑到以后聚会聊天,他们足足做了四层隔音棉。
  LOST,找回的遗失
  LOST的中文含义是迷失、遗失。相对遗失而言的,是找回。走进老舍的人,都会有一种遗失与找回的感觉。是墙角的皮沙发、樟木箱让人看到故乡的岁月,还是树枝架、旧电视让人回想起童年的美好?阳光顺着高挑的铁窗撒进来,去柔软的床上打个滚吧,或坐到矮几旁,或躺进浴缸里,或泡一杯茶,或者什么也不做,就静静地坐着,感受岁月的流淌。这里,是暂时的落脚点,也是寻觅已久的家。
  为什么像家?“其实很简单,因为所有东西都是有历史的。”王睿说,“想想看,我们小时候家里哪样东西没个十来年。”
  老舍的每一件家具都来自大家的耐心寻找,甚至有些是他们的私人收藏,因为觉得符合老舍的气质,就大方地搬了过来。老皮椅、樟木箱子、矮几、旧地毯,满满的使用痕迹,满满的童年、故乡甚至家的味道。
  不能用的老家具也在这里获得新生:两台旧缝纫机上架一块长木板,做成西式的餐厨区,做些简单的早点没有问题;屋顶的灯,就是一根普通的竹竿缠上16个灯球……
  “在老舍你总能找到曾熟知却已失去的东西,这也正是我们取名‘LOST’的本意。”这些家具,没有一样是摆设,全都是实实在在,可以使用的。
  原本朋友聚会的地点,因为打造得太安逸舒适,以至于不断有人上门“求住”,渐渐“求住”的人多了,他们一合计,干脆真的租出去,大家分工合作,营销、修缮、布置,甚至还请了一个做清洁的阿姨。
  如今,老舍可相当受欢迎,许多人上门投宿。画画的学生、文艺青年、设计师,还有慕名而来的上海人。大家来,也未必是投宿,拍照的也数不胜数,淘宝店主、个性摄影,甚至还来拍婚纱照。
  与其说大家怀旧,倒不如说他们喜欢的是“房屋本来的模样”:实在、朴素。
  还记得去年11月刊《且放白鹿青崖间》里那个用七天时间,3000元打造出文艺范儿租房的李白鹿么?许多读者纷纷感叹他的精致与细腻。这次,他再度出手,以极少的价钱打造出一间美食摄影教室——入云屋。
  入云屋从选址到装饰完成,持续一个多月。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来得十分顺利。入云屋的面积不大,走进去,阳台正面全落地玻璃,阳光透过薄纱,照得屋内十分明亮。“其实屋子有点西晒。”他顿了顿,“不过,采光对我更重要。”毕竟这里首先是摄影教室,然后才是家。屋内并没有过多的家具,就是简单的木桌椅,以及无处不在的绿植,却看得出来,是经过精心搭配的。日式的温暖和禅意,森系的清新和自然,甚至还有说不出的怀旧与文艺。
  李白鹿并没有对房屋做过多改造,只是刷白了墙面,添置了家私。屋内大部分东西都是旧物改造或捡来的。半开合的斗柜是他在旧货市场淘来的,清洗、打磨、上木蜡油,每个工序都花去了一整天时间;储物柜是18个边角料做的木盒花盆坯,用蓝白胶粘成一体的;吧台旁是很有意思的灯,就是捡回来的桉树枝用麻绳系住,再挂上两个呆萌的灯具;而旁边挂餐具的木条,也是捡回来的枯枝……
  有人问他,你不担心这些东西坏掉么?“坏了就修,就像这个灯,树枝断了,就再捡一根回来就是了,多大的事。”文艺有时候就这么简单——不要怕麻烦。
  Free house在鼓楼东大街一处不起眼的小胡同里。从外面看,一扇简约别致的木门,上面写着“Free house”,首字母F仿佛屋檐的形状,让人感觉是一个文青咖啡馆。“我确实是想将它打造成私家咖啡馆的。”屋主宝姐说。
  因为喜欢胡同平房接地气的生活,在看了许多小区公寓后,宝姐买下了这个胡同尽头有点惨不忍睹的老房——房屋面积只有26㎡,主人还在前院搭了两间出租屋。在斥280万元的巨资将其买下后,宝姐请来两位日本设计师助阵。“这种活,非得是来自小空间专家的日本不可。”
  两间加盖的出租房被拆掉,原本破败的墙体被换成了落地玻璃,杂乱感随着进入屋内的阳光一扫而光。面积有限,她想要拥有迷你花园和池塘,怎么办?就在花园做旋转楼梯,屋顶铺上木板,做成温馨天台。天气好的日子,和朋友在上面弹弹吉他,喝喝咖啡,聊聊八卦,想想都觉得惬意。
  设计师果然厉害,算上天台,房屋面积瞬间翻倍达到78㎡。为了让空间更大,宝姐把卧室空出来,摆上小桌和软垫沙发,这样朋友们就可以窝着聊天了。家里书太多,她便将墙体和斜屋顶之间的缝隙用来放书,就是太高,拿的时候需要搭梯子。“习惯就好。”家里还有很多可供躺卧的储物柜,下面放东西,上面铺了垫子就可以睡觉,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来满足懒人习性。
  早上被阳光唤醒,上天台舒展一下,然后煮一杯咖啡,翻开一本书,打开音乐,美好一天就在老北京开始了。
其他文献
设计师的思想是难以琢磨的,他们除却长得形态各异,思想更是天马行空,难能顺应,他们的脑袋上长着指向各个方向的箭头。  这是陈卫新随笔集《鲁班的飞行器》的卷首语,仿佛描述的正如他本人。闲时,他喜欢弹几曲古琴,临帖作画,看书喝茶。他的设计作品,也充满书卷气,是诗意与空间的融合。  每個设计师头上都长满箭头  在南京老城南设计出青果,为人间烟火气的南京老城南开辟出一处文艺理想国;又在碧山设计了“碧山书局”
掀开锈迹斑斑的铁皮罐头盖,罐子底部不知被谁丢进了烟头;平底锅已被磨蚀,锅底竟然还盛着尚未煎熟的蛋;桶底早已不知所踪的园艺花洒,裸露的铁皮上还清晰地留下朵朵蓝白绣球花……拿起有些“与众不同”的旧物件凑近去看,竟发现经纬交织的细密针脚,原来这所谓的“烟头”、“煎蛋”、“绣球花”居然是使用十字绣技法绣制而成,而这块“绣布”可是货真价实的铁皮。  绣针穿越铜墙铁壁  独坐绣楼,身旁一方绷子,绷着一块绫绢,
书籍装帧只是『画封面』?在阅读方式多样化的时代,纸质书想要吸引人去阅读,除了文字内容本身,书籍的外观形态是吸引人注意力的第一步,書籍设计则是书的第二生命。  上世纪80年代,书籍设计还普遍停留在“画封面”和“书籍装订”层面。受到杉浦康平、吕敬人等书籍设计大师的影响,速泰熙的创作理念开始转变,慢慢走向书籍设计。  在速泰熙看来,书籍设计是书的第二生命。一本书,除了文字内容的气质,它的外观形态的气质则
劳动、做饭、生活,从远古进化而来的我们,正慢慢地改变着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本质。工业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吃饭的时间缩短了,花在劳动上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  其实我们生活的所有本源,都来自耕作。除却食物,服装的诞生,需要种植棉花;日用品的诞生,需要从各种植物中提取汁液。但在人工可以制造一切的面前,农产品——那个最原始、最直接的承载体已经显得微不足道。  但总有人会选择回到传统,回归自然。他们
俗语云:“羊,祥也。”这款雅致的“祥羊”摆件出自水晶品牌莱俪 (Lalique),透着内敛优雅的贵族气质。采用液态黄金手工压印技艺,在清水晶上将黄金加温至510℃,再用手描的方式制作成卷曲的羊毛。亮丽的金色与磨砂水晶的纯净度形成鲜明对比,完美至极。  出品:Lalique  材质:水晶  工艺:描金  价格:17200元
作为家乡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查体照在都市生活了13年,突然有一天,他说:“辞职,回家。”从辞职到返乡,前后不到一个月。  他的家乡在云南恩荣小寨,是一个没有网络,也没有水电的深山。“我很习惯,每天日出而作,修剪山上的树苗,修葺院中的百年核桃树,清扫满地的落叶;日落而息,点一盆篝火,放空自己,在沉沉的夜色中与天地融为一体。”饿了就在山里挖野笋摘野果,渴了就去小溪边饮清泉。看着山中的那些枯树枝桠,他想
30年来,陈修林雕刻了上千尊罗汉。然而,当别人尊称他为雕刻大师时,他却说自己只是捍卫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兵。  陈修林的雕塑艺术工作室在潍坊市寒亭区通亭街与祥亭路交叉口,是一座独立的砖墙大院。推开虚掩的铁门,眼前全是真人大小的铜雕罗汉,着实震撼。不过,还没来得及感叹,一条大狗便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帅帅,回来!”正不知所措,一个浑厚的男声传来。大狗闻声站住,掉头跑开。  须臾,陈修林从雕像后面钻出来。
长沙“老口子”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起个早,熟门熟路地往学宫门背街上走。老远,就看见陈叔在油锅前忙碌,一边擀面,一边翻动着锅里的面团。彭姨则在一旁给客人打包、上桌。看见常来的“老口子”,不用问,早早就把油货准备好。而那些刚发现“新大陆”的客人,则会在店前踌躇,犹豫着吃什么?其实,吃什么,在陈叔的店里真不是问题。因为几十年来店里的黑板上就只写着三个品种:香油饼、扇形馓子和甜酒冲蛋。眼见着旁边的“老口子
杨越晴就像一团海绵,努力吸收各种知识,从内向的高中生,成长为受全世界瞩目的设计师,在设计舞台上树立个性鲜明的旗帜。  在三个月前的“上海时装周·2015春夏时装发布会”上,杨越晴与女装设计师品牌TNC group的合作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是杨越晴设计的饰品第一次在国内正式亮相。设计灵感来自西班牙画家达利的作品“永恒的记忆”。杨越晴将作品命名为“融化的珠宝”,采用铜镀黄金,将传统珠宝做出了融化流
坐落于太湖之滨的灵山梵宫被誉为“东方大教堂”。殿内墙壁上彩色的琉璃,精美绝伦的壁画,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是穹顶上规模宏大、如梦似幻的木雕装饰,绝对是梵宫的神来之笔。  值得注意的是,灵山梵宫建成于2008年,并非古代建筑,里面的所有装饰,体现的都是现代工匠的水平。当下,致力于木雕工艺品制作的企业很多,技艺也不亚于古代,但把木雕运用于装饰的专业团队并不多,能够承揽梵宫这样大的工程,并且出色完成的,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