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涤纶网板单向皮肤扩张器的应用
【摘 要】
:
【出 处】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00年16期
其他文献
目的使纤瘦型女性隆胸后的乳房外形更为逼真。方法选原乳房体积单侧小于70ml的15例求术者,在隆胸的同时,合理设计胸大肌下分离间隙,利用上提、固定乳房下分组织的方法重建乳房下皱壁。结果经6~12个月随访,效果良好。结论该方法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便易行,表面不留痕迹,效果逼真持久,易被广大施术者及受术者接受。
目的探讨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动的调控因素。方法以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基因重组γ干扰素(下简称IFN-γ)对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胶原合成及其重构等生物学活动的影响。结果IFN-γ可以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胶原合成以及胶原纤维凝胶的收缩。结论表明IFN-γ是创伤修复与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负性调节因子,有望在病理性瘢痕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鉴于肩胛背部受旋肩胛动脉浅皮支、胸背动脉肌皮穿支、颈横动脉浅皮支及肋间后动脉皮支重叠供血,互相存在广泛的吻合网,探讨是否可以安全的形成扩大的肩胛皮瓣。方法本组应用横过脊柱中线的肩胛游离皮瓣移植,治疗下颌颈部严重瘢痕挛缩8例。结果除2例远端表皮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本组病例皮瓣切取的最大切取面积为31cm×34cm,越过中线最长15cm而达对侧肩胛区,扩大了肩胛皮瓣的切取面积,增加了临床应用范围
目的总结1985年以来,临床52例应用15种岛状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创伤软组织缺损、瘢痕挛缩畸形、先天性畸形鼻再造以及巨大直肠阴道瘘的修补经验。方法以非主干动脉的岛状皮瓣为主共47例(90.38%),其中逆行岛状皮瓣24例,占46.15%。结果52例中除1例胸大肌岛状肌皮瓣远端有很小面积坏死外,余均全部成活。40例术后随访8个月~11年,功能及形态恢复满意。结论岛状皮瓣、肌皮瓣具有血运丰富、抗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