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旅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_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佳作示例二】
  旅行是什么?
  白纸黑字的释义是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
  其实,旅行是以最好的方式去感受世界,带动人的灵魂和心灵,去寻找到生命的春光。
  2019年7月,故宫博物院。
  暑假的故宫是尤为热闹的,人山人海的喧闹在盛夏里迎面扑过来,压得人几乎不能呼吸。阳光映在宫殿的琉璃瓦上,再毫无保留地射进人的眼睛里,刺得眼睛生疼。
  大殿早被栏杆围起来,栏杆外头再围上一圈人,二者皆让人没法儿再往前一步。快门的声音此起彼伏,闪光灯接连不断地亮起来,映得里头的文物一片苍白。
  导游的声音从话筒里传出来,在一众人等的吵闹声与快门声中尤其响亮:“××旅游社的游客们,拍完照就可以走了,不要耽误后面的行程,来——往里走,前面保和殿还可以拍啊——”不带一丝温度的话音刚落,一群本来拥在殿门口的游客背着肩上的单反,攥好手里的手机,一下子散开去了。几十架闪光灯撤开了,里头的文物仍然寂寞。
  拍完照就可以走了。
  曾坐在那大殿中央的,曾立于大殿角落的,曾八抬大轿风光入殿的,曾含冤负屈死于殿上的,他们定然是想不到的,殿内所有的百官跪拜,殿外的一切人去楼空,两朝的换代,几百年的历史,现在仅是旅游时的拍照陪衬。
  什么时候,我们旅行仅仅是拍照打卡了呢?
  什么时候,我们旅行仅仅是发朋友圈了呢?
  从前没有手机,游玩的人在景点小摊上请个照相师来,拍一张打印好的、不怎么清晰的照片,再回去小心翼翼地夹好,整理成册,存到边角翘起发黄,照片上的人笑得依旧很灿烂。
  现在出去游览,拍照打卡仿佛成了头等大事,三步一拍,五步一照,不拍照好似没法证明你来过。旅游一回,照片倒是多了几百张,至于去了哪儿,干了什么,那儿有什么,历史是什么,却是一点儿不清楚。
  宫墙里的墙头马上,西湖畔的断桥残雪,姑苏城里的评弹说唱,都抵不过一张照片、一条朋友圈。
  可是,旅行本该是听别地的故事,看他乡的习俗,是心灵的释放,是为了追寻某种在社会里已经遗失的东西,为了让人从原来的窠穴中跳脱而出。
  旅行本该带着心启程,而不是只带着手机,或是在朋友圈中晒照或炫耀的心理。
  旅行,应该带着心去行走。
  【评点】
  此文不谈风花雪月,亦不谈来时路径去时归途,甚至不谈“既见美景,云胡不喜”,而是融入深思,带着疑惑,度过了一次充满思考的旅行。作者将文章取名为“心旅”,十分新颖,看似是观光旅行,实则是自己带着心来旅行、来体会、来感悟。
  开篇抛出问题,再引出别人的观点,最后否定,这种先破后立的写法非常獨特,令人眼前一亮。先抑后扬,先叙以“三步一拍,五步一照”的旅行现状,最后呼吁旅行“应该带着心去行走”,针砭时弊,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严肃又不显凝重,清冷又不失趣韵。作者以新奇的角度、独到的见解、贴切的主题,造就了这篇出色的游记,值得借鉴。
其他文献
那延伸到远方的青石板路上,一侧的庄稼正生长得茂盛,另一侧的人们在屋内端着茶杯寒暄着。多么熟悉的画面,而我却身处何方?  小时候,门前的庄稼是奶奶陪伴我的乐园。每天我幼儿园放学,便蹦蹦跳跳地拉着奶奶到庄稼田里玩捉迷藏。这时,不管奶奶在做什么,她总是会从容地放下,然后陪伴我玩乐。奶奶眼睛不好,经常红肿的眼睑影响着她的视线。庄稼正没过我的肩膀,我只要稍稍低下一点,奶奶就找不到我了。最后都是我自己跑出来,
雪后,一切都干净了,空落了。在一片茫茫的无生机的白色土地上,我却突然意识到,鸟竟有这么多。  最能给人以生机的昆虫,死的死了,蛰伏的再不出来。狗儿们养尊处优地待在房子里,一只野猫拖着慵懒的身子钻进了树丛,不像夏天一样追猎打斗了。冬天,只有鸟,在雪的世界中穿梭。  鸟雀们都是成群结队的,白头翁、麻雀、椋鸟和各种杂毛色的小鸟儿,尽管种类不同,却一齐飞翔,聚成一团,圆润的啼叫声点燃了白雪。它们像学生们在
2014年,刁鲲鹏第一次来到白熊坪,在四川唐家河保护区见到大熊猫。它趴在几块长满青苔的石头之间,一动不动。刁鲲鹏注意到,它肚子下有一片血迹,腹部撕裂,肠子外露。  刁鲲鹏马上上报保护区。因为在白熊坪被发现,他给这只熊猫取名坪坪,希望它能平平安安。然而,经过五六天的治疗,坪坪最终没能活下来。  刁鲲鹏从小喜欢动物,上大学时,他看了纪录片《海豚湾》,发生在文明社会里对海豚无限制捕杀的场景冲击着他,令他
阅读训练一  曹冲救库吏  太祖①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②。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③,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④。”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⑤,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⑥。”太祖曰:“此妄⑦言耳,无所苦也。”俄而⑧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⑨柱乎?”一无所问⑩。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
在一个古镇,我看到一棵千年银杏树,它的枝丫之间,裹挟着一块石头。那块当初不知道怎么跑上去的石头,被银杏树完好地包裹了起来,成了树的一部分。树会疼吗?石头会感觉到窒息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哪怕是树最后死了,成了木头,那块石头也绝不会成为木板的一部分。这一点,想必石头也知道,银杏树也知道。  很多“过去”,就像这样一块石头,被包裹在我们的体内。我们甚至有意无意地忘记了它当初带给我们的伤害、阵痛、不适
阅读训练一  老军校赌命救命  宝元元年,党项围①延安七日,邻于危者数②矣。范侍郎雍③为帅,忧形于色。有老军校④出,自言曰:“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⑤不善攻,卒不能拔⑥。今日万万无虞⑦,某可以保任,若有不测,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⑧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不验,须伏法。”校笑曰:“君未之思也。若城果陷,何暇⑨杀我
江南秋天的第一场雨,翩翩然拭去了燥意,好闻的凉味在空气中肆意进发。  秋蝉聒噪,心烦意乱。只有奶奶躺在小院的凉椅上,闭着眼,暗香的夜似在与她作伴,大蒲扇颠得奶奶荡悠悠的。  “奶奶,我嗓子又发炎了,疼。”我无心打破静谧,但疼痛却无可忍受。  老人并未睁眼,躺椅依旧颠儿颠儿的:“囡囡没事的,赶明儿我给你摘点枇杷叶吧。”  枇杷叶,我心中猛地一紧。这话、这叶,我都无比熟悉,但说话的人却已不再是他了。以
【书信摘抄】  尽管我知道,我一个人带你,会使我的生活发生很大的改变。你从此会成为一把无形的大锁将我锁住,使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自由。但我愿意——愿意成为你锁下的“囚徒”。我精心地计划着我们两人一起生活的方案,并对我们一起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但不久我就发现,事情远不如我想象的那样美好。你好像一只走失的羔羊,许多天后被找回,可是已经不再是那只羔羊了,仿佛在走失的日子里,你深中魔法,成了一只性情古
古时人们将“先生”一词解释为“比自己先出生的人,以及比别人先接触了解新事物的人”,“先生”一词最初通常指代男性,到民国时期,随着男女平等的新思想出现,“女先生”也越来越多,杨绛就是其中一位。她除了文学造诣高,还有博大的胸怀,在其丈夫钱钟书去世后,杨绛将八百多万的稿费和版税投入“好读书”奖学金,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读书和学习。当我们阅读描写杨绛、钱钟书和其女钱瑗一生的《我们仨》时,他们的形象便从令人憧憬
春天,坐火车,去一座相邻的城市。不为到达,不为找一个人,只为看沿途的花开。  火车是老式的火车,绿皮,K字开头,走一城停一城,好慢。就为了这慢。  日暖暖的中午,坐在火车窗边,恹恹的。车厢里弥漫古旧的寂寞气息,大家都不说话,或伏案瞌睡,或低头沉思。那神情,像是在这趟列车里坐了三十年,不曾下来过。火车出站,穿过半个城市,楼丛隐去,城郊近了。看见田地、池塘、村庄、树林,还有嵌在其中的油菜田,大片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