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入手,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bf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第三个作文训练的主题是“从生活中找‘米’”,这“米”就是写作材料。“米”从哪里来?当然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米仓”。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的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可是,在很多时候,学生捕捉不到写作材料,写作文困难已经成了时下大多数学生的难题。如何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呢?我认为要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就必须对生活多留心,多观察,多积累,多体验。
  一、留心生活点点滴滴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接收的信息,表达的意思,产生的情绪体验是各种各样的。但是有些学生到写作的时候总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即使搜肠刮肚,也只能写出干巴巴的几句话。一篇作文五六百字,他们凑来凑去只有四百多,而且枯燥无味。但是有些同学却文思泉涌,下笔如行云流水,这让写不出作文,写不好作文的学生很是困惑。这个时候就要教师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生活中美的东西要歌颂,丑的东西要鞭挞,激发他们想说、想写的热情。“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学生,让他们有话说,有话写。
  比如让学生介绍一段时间内国内外的焦点:近来的世博会,人们的关注热情非常高,报纸、杂志、电台介绍的也十分详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小小播音员”,介绍自己了解的世博会知识,传递世博会的最新信息。说说自己一天的见闻,特别是字字身边的事情,对有争议的人和事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是组织辩论,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见解、辩论的内容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经常这样做,无形中就促使学生留心生活,写作的材料也就在不自觉中丰富起来了。有了写作材料,再有意识的加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会逐步提高的。
  二、观察生活方方面面
  只有细心的观察,才能捕捉到更多材料,才能在说话时更具体,写作时更生动。现实是,由于学生处于这样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心智还很不成熟,各种非智力因素还很不稳定,学生观察生活十分粗心。他们认识一个事物就显得很笼统,无法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为此,就要求我们教师教育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引导他们宏观观察生活,如时代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社会面貌的革新,要将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要将自己的现实生活与其它地方进行对比,在观察中对比,在对比中观察。也要引导他们微观观察事物,养成“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的好习惯。
  如引导他们观察一片树叶,注意树叶的颜色、形状、脉络、气味、正反面的区别等等,让他们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可能在一开始训练的时候学生观察得还不够仔细,体验的还不够深刻,写的也不够具体,但逐渐的他们就会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观察,观察得也会越来越仔细,体验也会越来越深刻,写作自然也会逐步从简单到具体,从平淡到生动,写作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三、积累生活林林总总
  生活在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材料入选文章,但这些材料毕竟比较粗糙,在写作中一时还能用不上。有的时候,发现一个好的材料,但是还没有一个很好的主题要它去表达,或表达主题还不够贴切。对于这些材料,“食之无肉,弃之可惜”。这时就要要求学生写观擦日记,制作资料卡片,把收集的材料保存起来,建立起写作材料的“小仓库”。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事情太多了,值得我们积累,值得我们表达的内容也是数不胜数。懂得积累,学会积累,认真积累,可以养成学生写日记、制卡片的好习惯,还能积蓄素材以备用。日积月累,素材多了,选择面广了,写起作文来就会有“自有源头活水来”的舒畅感,加上一段时间的系列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质量,自然会不断的提高。
  四、体验生活酸酸甜甜
  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生活的情境,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情绪倍增。同时,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在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记叙事物的字词句篇,具体形象,易于运用,效果显著。”创设一定的情境,然后要求学生把当时的情景、感受写下来,这种做法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要求学生写校园的一角,学生坐在课堂里,凭借自己的回忆,写出的作文总是与实际大相径庭。
  我在引导学生写作的过程是:首先告知学生的写作目标,明确的目标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学生在具体工作的过程当中,针对性也会大大增强;接着要学生选择校园的一角,这个一角要是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在大脑里第一时间能想到的,而且要有代表性,景观有典型性;第三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这很重要,因为有些同学不会观察,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去观察,在他们观察前,一定要告诉他们观察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再到实地仔细观察,观察时要努力归纳出这里的特点,并且要知道,这个或这些的体现在哪些方面,并做好详细的观察笔记。回到教室后,学生兴趣非常高,迫不及待的腰将自己的收获告诉对方。这个时候,我要求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写出来,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轻松自如,一篇作文可以说是一挥而就。
  文章中精彩的地方,就是生活中爆发出最亮的火花。作文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主人,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体验生活,从分利用从生活中获得的材料进行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其他文献
在现实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面对抽象艺术作品时,常常会发生“欣赏障碍”的心理现象。学生进行鉴赏活动时,经常会有一种感觉,即在欣赏著名的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和西方古典艺术作品时,很容易就能感到作品身上所散发出的艺术的魅力,而在欣赏著名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时,却往往感到这种艺术的魅力很少在作品身上显现出来,甚至觉得根本就没有显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不管进行审美鉴赏活动的欣赏者是否意识到,其实他们所给
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听力的培养。听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增强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记忆。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对英语教师的听力教学提出了一个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者对听力课的教法上进行探索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笔者就平时教学所得,与大家交流。  一、课前准备阶段  1.准备好听力材料  根据学生的学习及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这样才能让学生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自然过渡,进入高中的物理学习。  一、应了解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显著差别  1.从直观到抽象:物体——质点  2.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多力平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  一、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  教材中的题型设计,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就习题本身而言,练习形式比较单调。因此,在挖掘快乐因素上主要应在组织完成练习的形式和对习题处理方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听力成为中考必考题型,听力训练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要,而且听力训练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一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重培养听力方面的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许多学生在听录音时感到紧张,对里面连珠炮似的对话感到一筹莫展,甚至产生一种恐惧感。为此,我以自己的亲生感受,来帮助学生摆脱心理负担,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一、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
摘要: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物理现象及其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因而,物理习题课在物理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在高三复习课教学中,希望通过习题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三;物理;习题课    习题课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课型之一。通过习题课的教学能让学生更准确、更深入地认识物理的新概念、新规律,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物理知
摘要: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听说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但若想再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进一步增强语感,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进行大量广泛的阅读,就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我们的多数学生恰恰缺乏此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阅读;培养;能力    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我发现阅读能了一直是学生比较薄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精心设计课堂导语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顺利的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导语    语文是一门集知识与艺术融入一体的学科。教师如果想达到一种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就要在课堂导语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课堂导语要突出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艺术性。课堂导语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优化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可以从六个细节做起。  一、优化课堂问题的设计  1.问题的设计要精  “精”指的是精炼扼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以点带面,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