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c班就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j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走班我做主
  每当别人问起我,作为名震九州风华绝代号称“杭师大附中汤川学(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创造出的物理神探——小编注)”的物理大帝却为何毅然决然地选择扎根于名不见经传的物理B班的时候,我都会笑着说:年轻人呐,你不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棒的!
  其实,刚进杭师大附中时,我的物理成绩并不像如今这样傲视群雄独孤求败,有时也会考得不理想。在走班分层的时候,我被分去了B班。起初,我有点失落,毕竟物理C班才是物理达人们期望踏进的殿堂。但我很快便欣喜地发现,物理B班其实很适合我。
  首先,这个班大部分同学的物理水平相当,老师上课进度和布置的作业也就更有针对性,不会顾此失彼。大家程度相似,更有共同语言。比如,我们会为同一道难题而困扰,这种时候,同学们就会聚在一起头脑风暴,集思广益,而不是各自为阵爱搭不理,学习的乐趣也尽在于此。正是受到了这种良好气氛的熏陶,我才更加喜欢物理了。再者,物理B班有物理学牛人陈老师,讲课生动幽默:扔飞镖,就是在学平抛和抛物线运动这一课;炮弹炸碉堡,学的是物体运动的分速度和合速度的关系;拆自行车,就是学习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互相之间的关系。那么好玩的物理课,同学们怎会不喜欢呢?正因为陈老师课讲得好,又特别认真负责,班里一开始对物理不感兴趣的同学现在也都路人转粉了呢!
  水准相当的同学在一起,竞争意识更强了。假如我和一个水平高出自己很多的同学在一起,会失去信心。但在大家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我就会想: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却做不到?走班制学科分层的好处在这里就凸显了出来。我们班就是这样的情况,老师没硬逼着大家非得拿到怎样的成绩,但同学们私底下都暗暗较着劲,课桌前砖头般的物理习题册和笔记资料便是证明。我就和班中的一位物理好手誓要比出高下,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场场不分伯仲,紧张刺激,可谓酣畅淋漓。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我学得“如痴如醉”,几乎每天刷物理习题到很晚,常常是班里最后一个下晚自修的学生。
  正因为分层走班带来的这种良性竞争和浓厚学习氛围,我的物理成绩突飞猛进,稳稳保持在全年级前列。虽然之后我有机会进阶去C班,但我还是决定留在自己深爱着的B班。原因很简单,我始终坚信B班才是最适合我的,它赋予了我思考的土壤、学习的动力,这里有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有一群热爱物理、团结向上的小伙伴们。我想这也是走班分层的奥义。志同道合者在一起互相切磋交流,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这种感觉真好!
  微讨论
  @吴启凡:要接受一项新制度,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怎么说,我也曾贴着金光闪闪的“学霸”两字。可分班后,英语渣渣的我只能去A班,一度感觉面子挂不住,一蹶不振。后来,我发现老师对我们每个同学都很耐心,A班的教学也确实更适合我。我也慢慢重拾信心,决定摆正心态,认清现实,趁机好好把英语基础打扎实。
  @贡湘玉:谁的成绩怎么样同学彼此之间原本也是清楚的,况且每个人都有比较不错的学科和比较弱的学科,被分到哪一层应该最终都是能接受的。
  @许天歌:因为走班的关系,我的各科成绩基本上都提高了。我最初觉得分ABC层可能会打击一些同学的自尊,但后来发现,同学之间平时说起此事都会用说笑的方式轻轻带过,没有人会利用这个恶意中伤同学。
  @高 瑞:在选课的时候我算比较奇葩的。历史课,我明明可以在B班,却选择了去A班,因为我了解自己,也相信自己有实力保持自己的水平。在A班我会更有自信,由于讲的内容相对简单,老师会让我在上课时解释比较深的问题,我会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在B班就相对较少了。事实证明,在A班我发展得很好。我觉得在分层走班选课的环节中,做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是最重要的。
  @黄心怡:我对目前这种分层还是挺满意的,因为上课的老师都是我喜欢的老师。对我来说,分到哪一个层次并不重要,有自己欣赏和喜欢的老师才是王道!
  @严晶晶:不管在哪个班,我相信老师都会认真教的。同样的,学生要做的只是上课认真听讲。
  @胡加睿: 对于ABC层的划分,说不在意是不可能的,进入A层当然不会那么愉快,多少会有些消极的情绪。然而从高一时期的茫然,到现在拥有一颗想要努力的心,我觉得走班带给我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在我看来,走班是越走越好,还是越走越差,最终还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学习态度。记得以前我每次英语测验几乎都在90分以上,在班里有种如入无人之境的优越感。但走班以后,在英语B班与我实力不相上下的同学陡然多了很多,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会不时鞭策自己:我还能不能做得更好?我是否还可以在这门学科上更加精进?16岁的我愿意尝试新的模式,迎接更多挑战。
  【小编字幕组】
  走班分层是为了因材施教,不管是A班,B班,还是C班,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并能融入其中的学习环境才是王道!分层走班的意义在于让同学们认清自身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最适合自我发展的层次,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水平。千万别太在意别人的异议与眼光。在这一点上,不妨做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充满自信,做最好的自己!
其他文献
很多年以后,我还会记得那个在西藏盲童学校与孩子们共处的下午。  那次盲童学校之旅的成行源于德国好友萨布瑞亚·田贝肯的邀请。萨布瑞亚·田贝肯是藏盲文的发明者,同时也是西藏盲童学校的创始人,我们相识于2009年。尽管在这次西藏之行前,我已陆陆续续地接触过一些公益活动,但当我真正身处于西藏盲童之中时,还是被他们的遭遇所深深震撼。这些盲童都十分乖巧懂事,但他们的生活环境却极为困苦,同时,他们还时常受到别人
9月4日上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在上海、浙江开展高考改革试点,从今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这是1977年以来变动最大的一次高考改革:文理不分科;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加分;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这意味着今年沪浙高中新生将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发展潜质、兴趣爱好,结合职业规划,在思想政治、历史
编者按: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从小到大,我们接受过不少普法教育。但是,请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反省一下:当国家颁布、实施新的法律法规的时候,我主动去学习了吗?我了解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吗?  学习法律是我们的终生任务。  你也许会迷茫,那些看起来深奥、专业的法律术语难道真的和我们这些未成年人如此贴近?也许你还会嗤之以鼻,就算这样,我所在的校园中,怎么可能发生
去一个新的地方,满怀好奇。  认识一个新的人,充满想象。  理解多一种规律,  包容多一种不同,  就能领取多一份礼物。  只要你对整个世界敞开怀抱,  你就能比所有人都更自由。
有压力,未解决?合理地释放自己,才能为下一个阶段的挑战做好准备。不过,怎么样的解压方式才最适合你呢?做个小测验吧。    1. 你的生活就像是机器般规律?  是的→3不是→2  2. 看到枝条上长出新芽,会有掐掉的冲动?  不是→4是→5  3. 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有→4没有→6  4. 不考虑客观现实,你更愿意生活在深山,还是孤岛上?  深山→8孤岛→5  5. 更想成为武林大侠还是红粉佳
这个丹麦人常挂嘴边的陌生词语在全球迅速走红,它指创造舒适欢快、有益健康的氛围来提高幸福指数,有点像加长版的“小确幸”。正如丹麦人自己说的,“Hygge”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不是拿来翻译的,而是用来感受的。
【摘 要】双语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是实施双语教育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科学的双语教育课程设计,必须在遵循双语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尊重其内在逻辑体系的基础上,确定在什么学科课程实施双语教育以及怎样实施双语教育。双语教育的课程资源,既包括高质量的双语学科教材,也包括依照双语教育的课程理论所开发的其他双语课程教学资源,并合理加以运用。唯有如此,双语教育课程的实施才能具备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谁的童年不蠢萌 等
编者按:辛亥革命至今,一晃百年。今年10月,我们可以从铺天盖地的史料重现中,林林总总的纪念活动中,全面了解那场改写中国历史的革命。只是,许多同学会问:100年前的事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那些活在历史名录中的古老人物如何走到我们的眼前来呢?一场轰轰烈烈的纪念究竟要在人们心里留下些什么呢?小编觉得,站在宏大的历史面前,有一个词,比全面、深刻更重要,它叫:感动。  《中学生天地》7、8月合刊出版后,有不少
杜徐达,18岁,永康综合学校学生。今年四月,小杜跟朋友们一起,创建了可能是当地有史以来第一个纯民间的慈善团体——“永康综高爱心团”。  高中生,慈善,民间……这些关键词串起来,在记者的脑子里,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几乎是纯原创的“慈善机构”,又能闯出一条怎样的路呢?  “好吧,就算帮你个忙”  “爱心团”的点子其实来得相当偶然。一天晚上,杜徐达在湖南卫视的一档电视节目中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