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福布斯》杂志的编辑思想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15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布斯》杂志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大型商业杂志之一。自创刊以来,《福布斯》在编辑实践中一直不断创新发展其思想,正是由于其特色独具的编辑思想,《福布斯》成为今天美国主要商业杂志中唯一保持10年连续增长的刊物,在全球拥有近500万高层次商界读者,《福布斯》制作的财富排行榜也被誉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和全球的财富指标。在强手如林的商业期刊市场,《福布斯》不但表现出鲜明的风格,而且获得极大的商业成功。在《福布斯》成功的背后,有哪些值得称道的编辑思想呢?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 高度重视新闻产品质量
  
  《福布斯》杂志高度重视新闻产品的报道质量,这一思想体现在采访前和采访中对内容和细节的小心求证和采访后的详尽核实方面。
  
  (一)“小心求证”
  为了保证新闻产品的质量上乘,老福布斯(B.C.福布斯)在创刊伊始就为杂志确立了“小心求证,刺中要害”的信条。老福布斯要求记者在采访前和采访中要对内容和细节小心求证,在写批评报道时,更应该小心求证,以确保证据充分确凿,击中要害。他还要求新闻报道要生动刻画出被报道者的外表和个性特征,通过对报道对象的外表或个性特征的描写,再加上生活小故事描写,让读者看清事实真相。
  
  (二)详尽核实
  《福布斯》杂志把详尽的核实工作作为确保新闻产品质量、实现内容为王目标的重要环节。为此目标,《福布斯》专门设有资料室以备记者、编辑核实信息,资料室保存着历年来《福布斯》的出版物,此外还提供网络数据服务。资料室负责人强调,这些都是为了给编辑部门提供更加精确的材料和数据,是为“核实”工作服务的。
  详尽的核实工作还体现在编辑部的工作流程中。在编辑部,“核实”成为编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核实工作之细致在福布斯的各类排行榜上表现尤甚。《福布斯》编辑部的负责人说,他们用尽可能有效的办法搜集上榜人物的信息,除了比较容易获得的股票信息之外,还有房地产、投资额度、海外资产等各方面信息,并不断关注他们(报道人物)财富的变化。为了保证准确,一位记者的稿子要经过多个程序才可以发表,每个审稿人都会对其中的内容提出质疑。因此,《福布斯》的记者不是守在你(富豪)的家门口,而是在暗中跟踪你,跟踪着你的财富变化,不断核实着你的财富,为每年新的财富榜单发布提供支持。
  《福布斯》杂志的副总编辑Stwmart Pinkerton认为《福布斯》的特点,除了“风格稳定”“前瞻性”、有自己的观点和文章短小精悍之外,最为重要的是“有很多真实有效的数字”,而且这些数字是经过“核实再核实”的。《福布斯》的亚洲版副主编在谈到中国富豪榜时,再次重申核实工作的重要,并说《福布斯》的亚洲版和《福布斯》总部在核实工作上都是一样的。在《福布斯》,核实是一种工作方式和习惯。
  恰恰是因为对核实这个编辑环节的重视,使得《福布斯》产品以内容为王、高度重视新闻产品质量的编辑取向得到保证,也成为其产品品质的保证。
  
  二 财富和市场至上的价值取向
  
  美国财经杂志从内容到延伸产品——排行榜或论坛,都围绕一个大的主题——财富和市场而展开。《福布斯》自然也毫不例外,并视其为至高追求。《福布斯》杂志创始人一开始就认为,追求财富是人的天性,关注财富才会吸引读者。因此,《福布斯》鼓励追求个人创业、个人利润的财富主张,倡导开拓、冒险、进取的创业精神。在《福布斯》杂志创刊词上,B.C.福布斯写道:“商业的目的是创造幸福,而不仅仅是财富的堆积。”第二代掌门人马尔康姆,福布斯认为:做成一个出色的产品只是做成一半,而开拓市场是更为关键的另一半。从某种程度上说,财富排行榜与各种论坛活动是最能体现《福布斯》财富与市场价值取向的。
  财富排行榜与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美国的文化观念和财富观念密切相关,自20世纪初开始,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经济高度发达。经营企业商业而成功的人士在这个崇尚财富的社会和文化里成为焦点人物。但是,由于经济危机的不时发生使得经济活动充满巨大风险,而变化本身使得人们对财富持有者的排行与变化充满期待。基于这样的定位与考虑,在《财富》杂志推出“美国工业企业500强”27年之后的1982年,《福布斯》编制“美国400富豪排行榜”。而至今,《福布斯》已经衍生出“全球富豪排行榜”“全球名人榜”等众多排行榜。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中国。《福布斯》杂志也开始关注中国,并发现“其读者对中国以及中国的经济和那些在中国的成功人士特别感兴趣”,《福布斯》第三代掌门人史蒂夫·福布斯认为,富豪榜“也只是一种服务产品”,它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经济和发展的情况,进而了解在中国掌握财富、创造财富的究竟是哪些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完成的。基于此考量,1999年《福布斯》全球版推出了“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此后又不断编辑开发出有关中国内地的“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中国内地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等排名产品,使其成为《福布斯》杂志财富观的一张注释。
  例如,2003年的上海《福布斯》论坛最能体现其财富和市场价值观。此次论坛将开幕式选择在热气球上举行,利用《福布斯》的招牌标志——热气球,充分展示了福布斯品牌与市场价值观。开幕式上,包括史蒂夫·福布斯在内的嘉宾在浦东陆家嘴中央绿地上乘蓝绿相间的热气球冉冉升空,在空中宣布论坛开幕。此次与会的嘉宾有福布斯集团主席温伯格、德国宝马公司董事长赫穆特·庞克,UpS国际总裁大卫·艾博尼、香港汇丰银行总裁戴维·爱尔顿等。中国企业家代表中有10余位曾经上过福布斯的中国内地100富豪排行榜,其中包括世茂集团许荣茂、新希望集团刘永好、东方希望集团刘永行、复星高科郭广昌以及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搜狐总裁张朝阳、“小灵通之父”吴鹰、上海集团总裁胡茂元、远大空调总裁张跃以及徐明、陶新康、黄巧灵、杨澜等。《福布斯》论坛排出了如此强大的阵容,吸引了众多耀眼的商界名人,显然不仅仅在于活动本身,而是对其财富和市场价值观的极大张扬与最好诠释。
  此外,《福布斯》通过设立论坛和大量关于论坛的各种报道,进而集中全球富豪的注意力,引发当地政府对论坛的关注,政府和资本的注意力得以凝聚在一起,形成合谋。例如,2002年的“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年会”(简称“福布斯论坛”)选择在香港举行,2003年在上海举办,2004年的论坛又选择了香港。《福布斯》连续3年选择对有“世界工厂”、潜力最大的市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最持久的中国的关注,其本质是对世界新的财富诞生地中国的关注、是对 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庞大市场的关注,《福布斯》通过论坛将财富与财富创造者、财富所有者等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不断制造出排行热点。诚然,这种符合资本逻辑与经济规律的关注本身毋庸置疑,然而其作法却是其市场与财富价值观的最好说明。
  
  三 “以人为本”的报道视角
  
  1917年,在老福布斯(B.C.福布斯)创办《福布斯》之前,“商业报道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而已,媒体很少会注意数字背后的人物”。因此,老福布斯尝试真正去创办一份报道人物的杂志。在《福布斯》创刊以后,老福布斯为他确立的宗旨是:“为商业加入人性的东西。”此后,《福布斯》以人物报道为主、对财富人物的创业经历和企业精神进行深入发掘和独到的财经市场分析的原则也得以确立。
  1964年,《福布斯》第二代掌门人——马尔康姆·福布斯接任后,利用自身的人性魅力,将对人物的关注推向一个极致。马尔康姆要求编辑记者“着重于描写企业精英的思维方式”,不断倡导“开拓、进取、冒险的企业家精神”。此外,马尔康姆·福布斯还要求把“以人为本”的编辑思想体现在对人物的关注和报道上。例如,《福布斯》排行榜上尽显个人的实力,《福布斯》论坛上彰显个人的魅力,《福布斯》杂志的定位和内容更针对商业人士。
  《福布斯》杂志“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就是《福布斯》杂志一直认为财富创造的过程是人努力的过程,把这个过程提示给读者,让他们感觉到人有多大的可能性、有多大的潜力。让人们看到他们周围存在着很多的机会,他们也可以变成很富有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可以变得有价值,这个价值是多方面意义的价值,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可以给人很多的机会。概言之,就是人人都有可能通过个人努力与机会把握成为财富拥有者(富翁)。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多表现出对个人价值、个人创造、个人努力的张扬与肯定,是对资本主义精神与资本主义市场价值的一种弘扬,更多体现出对人的认可与尊重,恰恰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重视个人价值与创造的最直观的“以人为本”,更是《福布斯》杂志的一大亮点。
  对此,《福布斯》第三代掌门人斯蒂夫·福布斯说:“我们高人一等的地方就是向人们讲述公司本身的成败故事,讲公司背后那些实干家的创业历程。我们将重点放在了企业发展,尤其是放在人的身上。争取让读者看到企业家的特质,从中得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我们的杂志引人入胜的地方。他还说:“我们的文章充满了统计数字,但它们总是聚焦于人。”例如,杂志的“封面故事”中很多文章以人物的经济活动为主,“公司、人物、观点”和“创业者”栏目包含了人物专访、创业经验等方面的内容。即使是一个对枯燥的财经新闻不感兴趣的人,也会被每年在固定时间里出版的《福布斯》排行榜所吸引——它会告诉你: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迈克尔·戴尔是第一阔少、欧洲首富是个女人等等。
  
  四 借助活动推广提升影响力
  
  在营销宣传和市场推广方面,《福布斯》大胆通过“标新立异”、创造焦点活动的手法来推广提升自己的品牌,并不断创造出被关注的焦点,进而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
  《福布斯》第二代掌门人马尔康姆·福布斯先后策划并身体力行地执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提升《福布斯》的知名度,有时甚至动用传统或非传统的一切工具来进行市场推广。例如,马尔康姆·福布斯深信宣传口号词不惊人死不休的道理。1965年,他把福布斯的宣传口号定为“福布斯,资本家的利器”,从1966年起,《福布斯》杂志的广告中就大肆宣扬自己是“资本家的工具”。这在当时的特定背景下可谓大胆、骇俗的自我定位,但是,这种定位为《福布斯》杂志带来了很大成功。
  1973年,马尔康姆·福布斯开始了新的活动宣传战,他定做了一个耗资13万美元的热气球,并且在上面写着广告语“福布斯——资本家的利器”。在他亲自乘热气球横跨美国成功后,遂将目光转向了全世界。他曾先后率领热气球队出访过中国、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热气球上用中文写着“福布斯向中美友好关系致敬”;在巴基斯坦,热气球被制成了巴基斯坦的自由纪念碑的模样;在泰国,热气球被吹成了大象的样子。马尔康姆通过策划实施热气球系列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提升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塑造福布斯的国际形象。让“福布斯”名声大振,大大吸引观众眼球,也提高了影响力,成为借助活动推广品牌和影响力的知名事件。2003年的上海《福布斯》论坛,史蒂夫·福布斯在浦东陆家嘴中央绿地上乘蓝绿相间的热气球冉冉升空,并在升空的《福布斯》热气球上宣布论坛开幕,重拾30年前他父亲惯用的“手段”,当时所造成的轰动与惊叹让上海的市民与与会者大饱眼福,当然这是后话。
  此后,马尔康姆又通过“制造”骑摩托车、收藏玩具士兵等活动,使《福布斯》杂志不断扬名。马尔康姆死后,他的儿子史蒂夫·福布斯又继承了其父通过活动推广提升品牌与影响力的衣钵。到1995年的时候,《福布斯》成为美国广告量最大的杂志,这其中,活动推广功不可没。而2002~2004年连续三年在中国香港、上海、香港举办的“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年会”活动,在第三代掌门史蒂夫-福布斯的策划下,更是大赚眼球,为福布斯深耕中国积聚了人气与注意力。
  在所有被制造出来的活动背后。隐藏着福布斯的目的——在深度开拓市场的基础上,搞好与各种企业财团的关系,以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进而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品牌与影响力。这个目标才是所有被“制造”出来的活动的灵魂和编辑思想的核心。
其他文献
饥荒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诅咒。从人类出现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开始了与饥饿作斗争的历程。饥荒绝非纯粹地由自然灾害造成,即使在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饥饿和饥荒现象依旧存在,其给
图书作为一种产品,有其独特的质量特性及评价特点。图书质量可以按图书出版过程划分为选题、内容、编辑加工、校对、装帧设计、印刷装订等项,分别对其达到的质量水平进行评价,然
中医有许多具体的方法,如诊法中的望、闻、问、切,疗法中的药物、针灸治疗等;中医方法属于哲学思维和抽象的性质,是指导各种具体方法的理论基础,总纲领和总原则,是对中医学方
现代伦理学对传统伦理规范的挑战,现代伦理学原理己向传统伦理规范的理论提出挑战,毫无疑问这一挑战已使根基牢固的伦理理论发生急剧变化.
关于死刑的保留与废除之间的争论已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了几个世纪,双方均有针锋相对的立论。虽然世界上近半数国家废除了死刑,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偏向“保留论”。这就涉及
生态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中备受瞩目的热点,致力于建设一个可持续的社会是现时代人类的一项宏伟事业.世界的构建有赖于观念的改变.综观宗教伦理观念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曾存有
法律不可能完全防止腐败的产生,反腐败应把行政道德建设作为重大的战略决策之一,在中国公共行政步入法治轨道的进程中,还必须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制约公共权力的异
本文通过对民间歌舞大赛的历时性考察,论述了广场民间歌舞通过民俗氛围的时空营造、地方民俗节庆时间坐标的确立得到传承与保护。而民俗基因的挖掘使得广场民间歌舞在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