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对教师的需求也不断上升。英语师资的需求尤为突出,很多高校几乎每年都要补充英语老师,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师职业队伍不断壮大。与以往相比,这批青年英语老师年龄相对小,学历高,知识结构系统化,学科知识扎实,能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然而,正如任何职业拓展都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这批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体现出了自身的特征和困境。
在新世纪,我国在英语教育领域开展全面的课程改革,呼唤一支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素质英语教师队伍。因此,应审视和思考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此类问题与矛盾,以寻求解决问题之道,促进我国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文秋芳、任庆梅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中把近十年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的文献分为两个阶段:起步阶段(1999—2004年)与发展阶段(2005—2009年)。总体发展趋势可概括为论文数量增加迅速,但非实证研究仍占主导地位。该领域的研究存在四个主要问题:(1)实证研究严重不足;(2)脱离课堂教学;(3)与一线教师需求脱节;(4)教师与研究者的关系不平等。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检视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和实际情况尤其是地方性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目前我国高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恒亮(2010)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缺乏专业发展权。高校教师一般在百忙中挤出宝贵时间“进修”,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进修”往往与真正意义的“专业发展”相去甚远。唯学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的盛行使得教师看似在发展专业,实则学非所需,学非所愿,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所以实质上也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权的侵犯。(2)缺乏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发展规划。地方性高校教师自身的压力与省会城市高校教师相比,自然小得多,大部分老师安于现状,普遍存在缺乏内在的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只注重学历、学位的提高,在年轻教师群体中这一现象更为严重。(3)教师个体差异明显,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在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群体中,存在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有些教师虽然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但教育基础知识缺乏。(4)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严重失调,教师专业发展呈现片面性。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教学和科研能力齐头并进。但在许多地方高校的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学型教师科研能力不强,科研型教师基本脱离本科教学,出现了教学科研两极分化的趋势,尤其是青年教师这个群体,科研能力还比较弱,急需加强学习与提高。
2.地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存在的现实问题
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英语师资及专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具体情况如下:(1)师资数量还不足,尤其是博士师资缺乏。地方高校由于地理位置处于二三线城市,有些甚至在革命老区,引进英语专业的博士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类博士一般宁愿选择留在省会城市的高校任教,而博士的缺乏压抑了地方高校科研意识的积极性。(2)近年来虽然新补充的师资结构较平衡,尤其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趋向合理,但骨干英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还很缺乏,地方高校近年来新补充的都是硕士毕业的年轻英语老师,他们大部分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各方面还刚处在起步阶段。(3)待遇一般,工作量过大,课件制作费时费力等问题。在大部分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由于同时承担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课程,他们每周上课有的甚至超过20节,身心俱疲,无心搞科研,因此科研意识薄弱。夏纪梅(2002)在对476名在职大学英语教师英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没有学过应用语言学或二语习得理论者、没有看过TEFL专业著作者达30%—40%;自觉定期阅读国外英语教学研究学术期刊的人只有30%左右。不少学者指出,外语教师理论意识淡薄,课堂教学缺乏理论指导,将极大制约我国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束定芳等,2004;戴炜栋,2001;王守仁,2009)。周燕(2005)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师在科研方面面临的诸多困惑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没有时间,不太会做,学校压力很大。夏纪梅还提到,不少教师在理念上对科研对于教学的指导意义存在怀疑,对会搞科研的老师的教学能力存在质疑,对所发表的科研文章的原创性和真实性缺乏信心,这些观念上的问题和客观实际的困难结合,使得很多教师对科研选择了漠视或退缩的态度。这种意识在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当中普遍存在,地方高校讲师以下英语教师在科研上业绩寥寥无几。(4)进修资源不足,培训有待加强。我国不少高校,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大学英语的教师,出国进修的机会都少之又少。在地方高校,由于分配下来的出国的指标本身就少,普通英语教师出国机会几乎为零;教师申请国内进、在职就读学位或脱产进修等也受到学校各种政策、条件的限制。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8年对全国230所院校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2005—2008年每个高校参加国内专门培训的大学英语教师人数平均7人次/年;出席国内学术会议人数平均6人次/年;出国接受培训或到国外工作、学习人数平均4人次/年,这远远无法满足大学英语教师强烈的专业发展需求。(王淑雯,2010)(5)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与高校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群体的专业化水平三者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目前,每年都有外语专业硕士生进入高校任教,其专业主攻方向大相径庭。这使得外语教师的师资结构多样化,外语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孤立起来,外语教师个体如何在教学的同时,发展和研究自己的主攻方向,从而使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因此,各地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要发展,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
三、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专业发展主观意志
英语教师的主观意志是教师持续发展的一个思想前提,客观条件是否成熟也将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海莺,2011)实践工作中的教师主体性缺席根源在于理论研究对教师主体的忽视,即研究者“很少把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予以考虑,没有探讨教师自觉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责任问题,也没有探讨教师自觉对后续专业发展会有多大作用”。忽视教师的自我成长意识,使得青年教师以一种依赖性人格出现在专业发展中,缺乏自我设计、自我追求与自我指导,不利于教师专业情感的培养及专业后续发展。就英语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而言,较之其他学科,其难度是很大的。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博士点少之又少,导师数量及所带学生名额极其有限,很难满足众多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深造的诉求。(秦云,2011)除通过攻读博士来发展专业的主观意志外,英语教师还应有课堂外自主学习的主观意志,而不是仅仅围绕教材转,知识的积累是自己长期学习的一个积淀。英语是一种语言,更加需要在平时积累,青年英语教师需要专业理论知识积累、日常阅读的积累和教学经验积累,以不断扩大知识面,这就要求地方高校英语教师首先要有发展专业的主观意志。
2.终身学习的学习精神
作为语言类的、文学类的专业,英语要使本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坚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孜孜不倦地学习。国内外各大语言学家、文学家之所以成为大家,跟他们自身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息息相关。而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平日里大量阅读。英语的学习跟汉语学习一样,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潜移默化到了头脑中了。学习者在使用时就能脱口而出,信手拈来了。地方高校科研氛围不浓,如青年英语教师能长期保持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热情,那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教学合作途径
在校本环境下,地方高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同伴观摩和教学反思这三个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合作途径,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协同完成教学实践,促进专业发展。首先,集体备课本身就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方式,可以通过三种模式进行,即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从三个方面考虑备好课。其次,同伴观摩(peer observation)指“以坦诚、关注的态度出现在另一位老师的课堂上,以专业发展(而不是监督或评估)为目的,观摩和倾听课堂互动的行为”。(Bailey K,Curtis A,Nunan D,2001)。第一种方式是教师自己事先了解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想要提高的方面,然后带着问题进入其他教师的教学课堂,通过观察和收集记录重要的课堂资料,获得教学启发,增强对教学实践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第二种方式是邀请其他教师进入自己的课堂进行观察记录。(王淑雯,2010)最后,教学反思即是对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和专业发展方向的认真思考,Richards和 Nunan认为没有经过反思的教学经验远不能满足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学反思能给教师的专业化自主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促使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不断进步并最终获得专业发展。
4.引进本专业博士
建立一支具有“博士学历结构、合理的职务结构、多元的学缘结构、相融的学科结构”的教师队伍是国内高校,尤其是当前各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地方高校如果能以博士带动硕士,教授带动讲师进行科研活动,将会大大地促进地方高校专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在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博士少之又少,如果能引进本专业的博士,英语专业的发展就将会有另一番景象。
四、结语
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本文对其现状进行了研究,首先综述了在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发展面临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发展专业的四点对策,旨在促进地方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2]束定芳,张逸岗.从一项调查看教材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外语界,2004,(2).
[3]周燕.英语教师培训亟待加强.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4]周燕.高校外语教师发展需求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5]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外语界,2002,(5).
[6]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与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9,(4):6-13.
[7]海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三位一体”平台建设研究[J].教师发展,2011,(1):72.
[8]秦云.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
[9]Bailey K.Curtis A.,Nunan D..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self as source[M].Boston:Heinle&Heinle,2001.
[10]王淑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1-112.
[11]Richards J.,Nunan D..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对教师的需求也不断上升。英语师资的需求尤为突出,很多高校几乎每年都要补充英语老师,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师职业队伍不断壮大。与以往相比,这批青年英语老师年龄相对小,学历高,知识结构系统化,学科知识扎实,能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然而,正如任何职业拓展都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这批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体现出了自身的特征和困境。
在新世纪,我国在英语教育领域开展全面的课程改革,呼唤一支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素质英语教师队伍。因此,应审视和思考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此类问题与矛盾,以寻求解决问题之道,促进我国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文秋芳、任庆梅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中把近十年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的文献分为两个阶段:起步阶段(1999—2004年)与发展阶段(2005—2009年)。总体发展趋势可概括为论文数量增加迅速,但非实证研究仍占主导地位。该领域的研究存在四个主要问题:(1)实证研究严重不足;(2)脱离课堂教学;(3)与一线教师需求脱节;(4)教师与研究者的关系不平等。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检视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和实际情况尤其是地方性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目前我国高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恒亮(2010)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缺乏专业发展权。高校教师一般在百忙中挤出宝贵时间“进修”,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进修”往往与真正意义的“专业发展”相去甚远。唯学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的盛行使得教师看似在发展专业,实则学非所需,学非所愿,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所以实质上也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权的侵犯。(2)缺乏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发展规划。地方性高校教师自身的压力与省会城市高校教师相比,自然小得多,大部分老师安于现状,普遍存在缺乏内在的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只注重学历、学位的提高,在年轻教师群体中这一现象更为严重。(3)教师个体差异明显,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在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群体中,存在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有些教师虽然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但教育基础知识缺乏。(4)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严重失调,教师专业发展呈现片面性。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教学和科研能力齐头并进。但在许多地方高校的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学型教师科研能力不强,科研型教师基本脱离本科教学,出现了教学科研两极分化的趋势,尤其是青年教师这个群体,科研能力还比较弱,急需加强学习与提高。
2.地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存在的现实问题
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英语师资及专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具体情况如下:(1)师资数量还不足,尤其是博士师资缺乏。地方高校由于地理位置处于二三线城市,有些甚至在革命老区,引进英语专业的博士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类博士一般宁愿选择留在省会城市的高校任教,而博士的缺乏压抑了地方高校科研意识的积极性。(2)近年来虽然新补充的师资结构较平衡,尤其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趋向合理,但骨干英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还很缺乏,地方高校近年来新补充的都是硕士毕业的年轻英语老师,他们大部分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各方面还刚处在起步阶段。(3)待遇一般,工作量过大,课件制作费时费力等问题。在大部分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由于同时承担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课程,他们每周上课有的甚至超过20节,身心俱疲,无心搞科研,因此科研意识薄弱。夏纪梅(2002)在对476名在职大学英语教师英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没有学过应用语言学或二语习得理论者、没有看过TEFL专业著作者达30%—40%;自觉定期阅读国外英语教学研究学术期刊的人只有30%左右。不少学者指出,外语教师理论意识淡薄,课堂教学缺乏理论指导,将极大制约我国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束定芳等,2004;戴炜栋,2001;王守仁,2009)。周燕(2005)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师在科研方面面临的诸多困惑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没有时间,不太会做,学校压力很大。夏纪梅还提到,不少教师在理念上对科研对于教学的指导意义存在怀疑,对会搞科研的老师的教学能力存在质疑,对所发表的科研文章的原创性和真实性缺乏信心,这些观念上的问题和客观实际的困难结合,使得很多教师对科研选择了漠视或退缩的态度。这种意识在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当中普遍存在,地方高校讲师以下英语教师在科研上业绩寥寥无几。(4)进修资源不足,培训有待加强。我国不少高校,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大学英语的教师,出国进修的机会都少之又少。在地方高校,由于分配下来的出国的指标本身就少,普通英语教师出国机会几乎为零;教师申请国内进、在职就读学位或脱产进修等也受到学校各种政策、条件的限制。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8年对全国230所院校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2005—2008年每个高校参加国内专门培训的大学英语教师人数平均7人次/年;出席国内学术会议人数平均6人次/年;出国接受培训或到国外工作、学习人数平均4人次/年,这远远无法满足大学英语教师强烈的专业发展需求。(王淑雯,2010)(5)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与高校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群体的专业化水平三者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目前,每年都有外语专业硕士生进入高校任教,其专业主攻方向大相径庭。这使得外语教师的师资结构多样化,外语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孤立起来,外语教师个体如何在教学的同时,发展和研究自己的主攻方向,从而使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因此,各地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要发展,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
三、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专业发展主观意志
英语教师的主观意志是教师持续发展的一个思想前提,客观条件是否成熟也将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海莺,2011)实践工作中的教师主体性缺席根源在于理论研究对教师主体的忽视,即研究者“很少把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予以考虑,没有探讨教师自觉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责任问题,也没有探讨教师自觉对后续专业发展会有多大作用”。忽视教师的自我成长意识,使得青年教师以一种依赖性人格出现在专业发展中,缺乏自我设计、自我追求与自我指导,不利于教师专业情感的培养及专业后续发展。就英语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而言,较之其他学科,其难度是很大的。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博士点少之又少,导师数量及所带学生名额极其有限,很难满足众多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深造的诉求。(秦云,2011)除通过攻读博士来发展专业的主观意志外,英语教师还应有课堂外自主学习的主观意志,而不是仅仅围绕教材转,知识的积累是自己长期学习的一个积淀。英语是一种语言,更加需要在平时积累,青年英语教师需要专业理论知识积累、日常阅读的积累和教学经验积累,以不断扩大知识面,这就要求地方高校英语教师首先要有发展专业的主观意志。
2.终身学习的学习精神
作为语言类的、文学类的专业,英语要使本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坚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孜孜不倦地学习。国内外各大语言学家、文学家之所以成为大家,跟他们自身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息息相关。而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平日里大量阅读。英语的学习跟汉语学习一样,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潜移默化到了头脑中了。学习者在使用时就能脱口而出,信手拈来了。地方高校科研氛围不浓,如青年英语教师能长期保持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热情,那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教学合作途径
在校本环境下,地方高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同伴观摩和教学反思这三个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合作途径,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协同完成教学实践,促进专业发展。首先,集体备课本身就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方式,可以通过三种模式进行,即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从三个方面考虑备好课。其次,同伴观摩(peer observation)指“以坦诚、关注的态度出现在另一位老师的课堂上,以专业发展(而不是监督或评估)为目的,观摩和倾听课堂互动的行为”。(Bailey K,Curtis A,Nunan D,2001)。第一种方式是教师自己事先了解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想要提高的方面,然后带着问题进入其他教师的教学课堂,通过观察和收集记录重要的课堂资料,获得教学启发,增强对教学实践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第二种方式是邀请其他教师进入自己的课堂进行观察记录。(王淑雯,2010)最后,教学反思即是对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和专业发展方向的认真思考,Richards和 Nunan认为没有经过反思的教学经验远不能满足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学反思能给教师的专业化自主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促使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不断进步并最终获得专业发展。
4.引进本专业博士
建立一支具有“博士学历结构、合理的职务结构、多元的学缘结构、相融的学科结构”的教师队伍是国内高校,尤其是当前各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地方高校如果能以博士带动硕士,教授带动讲师进行科研活动,将会大大地促进地方高校专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在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博士少之又少,如果能引进本专业的博士,英语专业的发展就将会有另一番景象。
四、结语
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本文对其现状进行了研究,首先综述了在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发展面临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发展专业的四点对策,旨在促进地方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2]束定芳,张逸岗.从一项调查看教材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外语界,2004,(2).
[3]周燕.英语教师培训亟待加强.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4]周燕.高校外语教师发展需求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5]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外语界,2002,(5).
[6]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与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9,(4):6-13.
[7]海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三位一体”平台建设研究[J].教师发展,2011,(1):72.
[8]秦云.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
[9]Bailey K.Curtis A.,Nunan D..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self as source[M].Boston:Heinle&Heinle,2001.
[10]王淑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1-112.
[11]Richards J.,Nunan D..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