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山访驾庄墓地M8发掘简报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河北平山;访驾庄墓地;中山国;战国晚期
  【摘要】1998年,为配合朔黄铁路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河北省平山县访驾庄村发现的9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其中M8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为丰富,为战国晚期中山国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本文得到中国人民大学项目资金支持,项目号:12XNI011
  1998年7月,为配合朔黄铁路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石家庄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所和中山国文物管理处的配合下,对施工范围内的访驾庄墓地进行了发掘。
  访驾庄墓地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上三汲乡访驾庄村北,南距战国中山国灵寿城城址北城垣约1公里(图一)。发掘区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50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此次共发掘了9座东周时期墓葬(编号为 98PFM1—98PFM9,简称M1—M9)(图二)。
  该地地层分为耕土层和后期垫土层两种,耕土层厚20~30厘米,垫土层多为晚期耕种时垫的土,厚70~100厘米,此次发掘的墓葬均开口于这两种地层下。
  M1—M9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有被扰乱痕迹。墓内填土经夯打,其中2座墓(M3、M4)内有积石。除M9有石椁外,其余墓葬的葬具均为木质,随葬品多寡不一。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为泥质灰陶或灰黑陶,多素面,纹饰以凹、凸弦纹为主,还有少量压光暗纹;以鼎、豆、壶为基本组合。此外,还出土有铜器、玉石器、骨蚌器等随葬品。
  其中,M8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为丰富,本文仅对其发掘情况简报如下。其余各墓出土情况见附表。


  一、墓葬形制
  M8位于访驾庄墓地西端。开口于耕土层下,墓口距地表0.25米,墓向65°。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被轻微扰乱,墓内填土经夯打。墓圹长3.86米,宽2.2米,深2.3米。葬具为一棺一椁。椁长3.28米,宽1.64米,高1米;棺长2.16米,宽0.7米,高0.6米。棺内有人骨一具,腐朽严重,从残迹看,墓主为直肢葬,头向东北。墓主人头端棺椁之间放置有8件陶器包括鼎3件,盖豆2件,壶2件,匜1件;南侧棺椁之间放置有1件铜戈,1件铜车饰,1组玉璜,1件石饰件以及200余枚骨贝。脚端的棺椁之间还葬有一人,头向西北,仰身,面朝墓主人,下肢略屈,其头部右侧放置石圭1组(图三)。
  二、出土器物
  M8共出土随葬品14件(组),有陶器、铜器、玉石器和骨器,大多残损严重,现介绍如下。
  1.陶器共8件。
  鼎3件。均为泥质黑灰陶。盖为覆钵形。鼎身子母口,口内敛,两侧有外撇的长方形附耳。弧腹,圜底,三柱形足。M8∶6,腹部饰2周凸弦纹。口径17.7厘米,通高17.5厘米(图四,1)。M8∶7,口沿下饰1周凹弦纹。口径18厘米,通高17.6厘米(图四,2)。另有一件残损严重,不可复原。
  盖豆2件。均为泥质灰黑陶。盖为覆钵形。豆身子母口,口内敛,弧腹,圆柱状长柄,喇叭口形底座。M8∶1,盖中部饰2周凹弦纹,豆盘腹部饰4周凹弦纹。通高19.7厘米,口径16厘米,底座径11.2厘米(图四,3)。M8∶2,盖中部和盘下部各饰一组2周凹弦纹。尺寸与M8∶1相同(图四,4)。
  壶2件。均通体磨光,方唇,束颈,溜肩,弧腹斜收,平底。M8∶3,泥质黑陶。敞口,肩部饰1周凹弦纹。高36.7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10.6厘米(图四,5)。M8∶4,泥质灰黑陶。覆钵形盖,子口内敛。高39.2厘米,口径14.1厘米,底径7.8厘米(图四,6)。
  匜1件。M8∶5,泥质灰陶。椭圆形口,一侧出尖嘴状流,敛口,折腹,底部等距分布三个蹄形足。内壁有轮制旋痕。通高5.8厘米,口径12.4厘米(图四,7)。
  2.铜器共2件。
  戈M8∶11,残。前锋作弧形尖削,援狭而尖,胡、内皆狭,援中一穿,胡上二穿,内上一穿,胡及援上有柲的残迹。援长10.8厘米,宽2.8厘米,厚0.96厘米;胡残长6.6厘米,宽2.8厘米,厚0.7厘米;内长7.2厘米,宽3.3厘米,厚0.54厘米(图四,8)。
  车饰1件。M8∶12,锈蚀严重,不辨形状。
  3.玉石器共3件(组)
  玉璜1组4件。呈青灰色,形制相同,大小相近。两端浮雕,中部有穿孔。M8∶10-1,长9.5厘米,宽1.8厘米,厚0.36厘米(图四,9)。
  石圭1组9件。青灰色石质,片状,磨制。上端呈三角形,下部呈梯形或近长方形。M8∶12-1,长7.7厘米,宽1.5厘米,厚0.36厘米(图四,11)。
  石饰件1件。M8∶8,青灰色石质,磨制。呈棱台状,细端中心有一圆形孔。高2.65厘米,粗端径2.8厘米,细端径2.3厘米,孔径1.25厘米,孔深1.54厘米(图四,12)。4.骨器
  骨贝1组200余枚。骨质,仿海贝,形制相同,大小不一。M8∶9-1,长2.27厘米,宽1.75厘米,厚0.47厘米(图四,10)。
  三、结语
  1.墓葬年代
  访驾庄墓地未发现有明确纪年的遗物,所以M8的年代只能依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进行探讨。


  M8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具为木质棺椁,随葬品放置在墓主人头端的棺椁之间,其组合为陶鼎3件、陶盖豆2件、陶壶2件和陶匜1件,墓室内填土夯实。其墓葬形制、葬具、对填土的处理、陶礼器组合及放置位置等情况与战国中山国灵寿故城遗址中七汲村北M8001、访驾庄北M8304[1]基本相同。
  随葬的8件陶器均为泥质磨光灰陶或灰黑陶。鼎(M8∶6、M8∶7)为覆钵形盖,盖上无钮,子母口,腹较浅,对称方形附耳外撇,圜底,柱形足。盖豆(M8∶1、M8∶2)为覆钵形盖,盖上无捉手,子母口,喇叭口形底座。壶(M8∶3、M8∶4)为敞口,束颈,长腹,平底。壶M8∶4顶盖为覆钵形,盖上无钮,子口内敛。这些器物特征与中七汲村北M8001、访驾庄北M8304[1]出土的同类器物相同。
  中七汲村北M8001与访驾庄北M8304发掘于1975—1993年。访驾庄北M8304位于中山国灵寿城北侧,与此次发掘的访驾庄M8属于同一墓地,中七汲村北M8001位于中山国灵寿城西侧(见图一),发掘报告的作者认为这两座墓葬的年代为战国晚期[1]。滕铭予在《中山灵寿城东周时期墓葬研究》[2]中也持此观点。综上,我们认为访驾庄M8的年代也在战国晚期。
  2.埋葬习俗


  该地区曾发现多座二人同穴合葬墓,如灵寿岗北墓地M33、M83、M106,葬具为并列的一椁二棺或二棺,头向一致(待刊)。与其不同的是,访驾庄M8的第二具人骨发现在墓主人脚下的棺椁之间,与墓主人呈垂直状态,无棺,骨架保存基本完整。这种现象在该地区已发现的战国墓葬中尚属首例,墓主人脚下的一人与墓主人是何关系,又为何会呈现此种葬式,因目前资料有限还无法给出合理的结论,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发现与研究。
  [1]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战国中山国灵寿城1975—1993年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299—326.
  [2]滕铭予.中山灵寿城东周时期墓葬研究[M]//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边疆考古研究:第19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80—206
  〔编辑:迟畅;责任编辑:成彩虹〕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探讨思维能力的定义以及培养思维能力的原因,说明语文课堂上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1  思维能力是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它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思维能力需要从小进行培养,并且要制定目的明确的、
期刊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这个大框架中,英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应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全面、素
2004年,luthans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资本理论,为我们研究心理学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教育做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本研究将简
【关键词】山西定襄;西社遗址;龙山时期;调查勘探  【摘要】西社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道乡西社村东部,2014年4月,山西省文物勘测中心对该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和勘探。调查发现,西社遗址以龙山时期遗存为主,遗迹主要有灰坑、文化层堆积、房址等,遗物均为采集所得,有陶器和石器等。此次调查勘探为研究该地区龙山时期的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资料。  西社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
吉祥文化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把这种吉祥文化付诸于传统艺术造型而生成的中国传统吉祥造型,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更折射着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是关系职业优化教育的大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良策.良策颇多,针对情况特殊的高职学生探索出独特的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便是下笔之意.
被众多拳迷期盼的超级“龙虎斗”盛宴,“亚洲驱逐舰”帕克奥VS墨西哥“杀手”默拉雷斯的第三番拳台大战,北京时间11月19日终于在“赌城”拉斯维加斯托马斯中心竞技场开打。虽然此前各种媒体上拳击专栏作家、博彩公司拳赛分析纷纷预测比赛的结果为帕克奥获胜的机率较高,还是没有人否定这将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比赛。因为在130磅的级别中,帕克奥和默拉雷斯都是当今拳坛的顶尖高手,实力在伯仲之间,没有多大的差异。然而,令
教育发展,德育为先.德育优先,要从儿童抓起.古人告诉我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而德育实效性不高一直是困扰德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