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人格下的“正”“反”原旨与误用——《老子》“阴谋说”的辩证逻辑溯源

来源 :兰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不是阴谋之说,但现代学者从辩证法的角度解释《老子》并不能洗脱其与阴谋说的联系,相反却潜在地为阴谋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彻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真正理解《老子》的理想人格,理解《老子》所包含的"有"、"无"和"正"、"反"两层对立关系。其中,"无"是《老子》无欲无知无德无我的、非社会的理想人格和精神自由,"有"与"无"相对而统摄"正"、"反",辩证法分析只适用于"有"的层次、只适用于处理"正""反"关系。而《老子》的价值追求是"无",是"无"对"有"、对"正""反"辩证循环的消解、抽离和超越。阴谋论和辩证法对《老子》思想的变异在于:它们都忽视了"无"的层面,而只关注"有"的层面;只看到"正""反"的辩证转化,并加以利用,企图在其中树立《老子》的价值目标和行事准则。
其他文献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人在实践中的认识活动,通过认识活动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以及它们在人身上所具有的个性特点。在这其中,构建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认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药使用的影响。方法 100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
研究角度,是指在案头研究构思中,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对研究对象所选择的一种切入点。文章以近年来音乐学界的研究成果为参照,对研究角度的内涵、种类,以及选择角度的途径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