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7年杭州烧伤专科医院细菌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aaaa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本来源于2005年1月-2007年9月笔者医院烧伤病房收治的1704例住院烧伤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血液、中段尿、静脉导管尖端、气管导管,共计1468份。质控标准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2921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杆菌ATCC35218,白色念珠菌ATCC10231。

其他文献
通常认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但在实际工作中按照药物敏感判断标准,仍有2%~20%的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细菌耐药主要与其产金属酶有关,很多人以为几乎所有的SMA都产金属酶,但我们用金属13内酰胺酶E试验法仅能检测到约44%的SMA菌株产金属酶。可能原因如下。
为探讨烧伤患者感染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变化与感染的关系,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2000-2007年,笔者单位收治烧伤合并腹部外伤患者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0~46岁。烧伤总面积23%~71%TBSA,均为浅Ⅱ~Ⅲ度。腹部致伤原因为:爆炸伤2例,挤压伤、摔伤各1例。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在烧伤后期各种创面感染中,MRSA占多数。由于MRSA呈多重耐药性,菌株的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难题。在烧伤治疗中,残余创面一旦发生MRSA感染,其治疗难度较大。2006年5月-2007年5月,笔者单位应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治疗10例烧伤创面MRSA感染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腕部电烧伤多导致神经、肌腱损伤和手部功能严重障碍,甚至手部坏死。2003年7月-2007年6月,笔者单位应用腹外斜肌、筋膜皮瓣和保留部分腹直肌的腹直肌-筋膜皮瓣治疗8例腕部严重电烧伤患者,效果较为满意。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严重创伤或感染等损害引起炎性反应失控,导致同时或序贯出现的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乃至衰竭的临床表现。重度烧伤患者机体应激反应过度释放众多介质,血浆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浓度升高,造成炎性反应失控和免疫功能紊乱。虽然烧伤救治水平在近年来有了明显进步,但MODS仍是烧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1998-2006年,笔者单位收治烧伤后晚期胫骨外露患者16例,年龄16-47岁[(25±7)岁],男9例,女2例,其中5例为双侧胫骨外露。有6例患者曾接受过胫骨钻孔术,术后肉芽组织生长不良,无法植皮。见图1。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由肾脏产生的糖蛋白类激素.能刺激红系细胞增殖、分化及成熟。EPO的生成与缺氧、贫血、应激时相关激素分泌的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大鼠烧伤后EPO水平随烧伤程度的不同而异。为探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清EPO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期刊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致密、坚硬,注射时用力较大。为了解决瘢痕药物注射的困难,笔者设计了一种方便、省力的注射推进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并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0420065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