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来源 :水土保持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ia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索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陕西省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时空变化。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18年的3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以“生产—生态—生活”为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陕西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差异较大,生产、生活用地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生态用地主要分布陕北高原和陕南山地;其中生态用地面积最大且呈扩张趋势,生产用地面积居中且持续下降,生活用地面积最小但扩张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图们江核心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三生空间”功能用地变化特征及其生态质量影响,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从“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功能分类角度出发,引入重心模型及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生态用地面积减少1143.34 km2;生产用地面积增加915.25 km2;生活用地面积增加228.85 km2。(2)延边州生态质量指
为了巩固贵州省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叠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2422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贵州省扶贫村整体呈不均衡的凝聚型分布特征,市域尺度下以凝聚分布为主,县域尺度下以均匀分布为主;(2)其地理要素上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格局,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3)其空间分布受到地形地貌、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的影响。有68.3%的旅游扶贫村集中分布在600~1400 m的海拔区间内;有79.7%的旅游扶贫村分布于高A级景区(4A,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