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景色彩写生是高等院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课程。通过风景色彩写生教学,学生一方面可掌握风景色彩写生的造型的规律和方法,表现技法与语言形式,另一方面可培养审美感受力和即兴作画的创造力,提高艺术修养。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获得在室内课中不能得到的知识,为彩色装饰、彩色设计、油画等其他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不仅应把风景色彩写生课当作风景色彩造型能力训练方式,而且应从更高意义上,把这门课当作提高学生绘画审美素养和艺术素质的重要手段。
从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现状看:一般把风景色彩写生课分为校内和外出写生两部分。这两部分在教学上是相铺相成、各有侧重的。校内写生:以课堂理论讲解和个别辅导为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风景写生的步骤和色彩规律运用,在学校附近的一些合适的景点,依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景物绘画,从中体会风景色彩写生对构图、透视、空间、色彩等练习的感受,培养感知能力。此外,还必须进行一定量的作品临摹与欣赏。这是一种比较快捷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外古今的大师经典的作品中体会精湛的技艺、独创精神。临摹和欣赏作品达到一定量才能丰富绘画知识,对一些好的构图、运色运笔、空间处理、个体物体的画法熟练地掌握和记忆,才能提高绘画审美和表现技巧。例如,学习凡高的骚动的笔触,忧郁的色调,画面的厚重感;学习修拉柔和的点彩;学习印象派莫奈主观感受中的光与影的描绘和独特的构图;学习波拉尔绚烂的色彩和明快的色调等。外出写生:外出写生所处的环境条件复杂,受天气、吃、住、行等客观因素和情绪波动、认识、疲劳等主观因素影响与室内不同,那么学生的收获就是室内教学难以企及的。在外写生让学生呼吸着大自然的清新的空气,脚踏着芳香的泥土,欣赏着瞬息万变景物,产生一种新鲜而兴奋的兴致感受物象。外出风景色彩写生的收获也会更丰富,大自然不仅是带个人真挚感情色彩的形象感受和强烈的乡土生活气息的审美体验,而且,大自然朴实无华的美和形象特征能激发学生考虑用怎样的造型、感光、空间、色彩等色彩语言营造所画景物氛围和境界。
教师在色彩风景写生课程中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倾向:一种是速写性写生,即在面对景物时,能迅速而敏锐地把当时的感受和强烈的景象特征表现出来,追求画面的生动,不必达到完美的程度。这种虽说能达到生动效果,但难免粗糙,属于纯写生习作。另一种是创作性写生,这类作品对景物有较细入的反复推敲,多次深入刻画,在作品内容和语言上有较完美的表现。但反复描绘会磨掉学生的真实感和新鲜感,画面的境界和意味因疲倦和习惯性臆想而变得呆板。怎样才能使这两方面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也是风景色彩写生的一个侧重点。所以要回到生活中去,进行艺术实践,引导学生多观察,从中发现什么是美。学生面对真实风景,通过直接与对象交流的写生,生动鲜活地表现所画物象,构成一种有别于自然的感人的艺术作品。教師要主动引导学生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注重启发学生创造意识,指导学生在自然风景中感受美的意味和形式,并把所看所感转化为画面。
在风景色彩写生时,面对大自然学生会心旷神怡,看着万物生机不由得尽情地挥笔绘画,但在写生绘画过程中不但要有冲动的欲望,学生而且必须注意主观能动的思考。平时我们刚开始画画时看什么就画什么,当完成时却发现画面没有让人有心动的地方而感到遗憾,这是因为下笔时没有好好斟酌。风景画的描绘对象是十分宽泛的,它潜藏着极大的想象空间和表现力,要想把它画成一幅感人的画画者必须对所画风景认真地观察和思考。首先要对客观事物根据艺术需要有所选择,把对比强烈、色彩鲜明的物体作为写生内容。在此基础上提炼、组织画面,也就是把看到的事物发挥想象力通过取舍、位移、剪切、加减、集散等手段,确定所选景物表现的主宾关系,明确表现过程中前景与中远景的关系,物体的形状大小、虚实、节奏、明暗与整幅画的色彩关系。通过构思使画面结构与表现语言整体、凝练、富有生气和精神,达到形体与色彩、刻画与表现、整体与细节等各因素的和谐与统一。让各个绘画因素充分发挥艺术的表现功能,将客观物象形象认识转化为主题的感受和情感的抒发。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风景色彩写生时,学生由于喜好、性格、造型的认识等主观的认识不同,对生活与艺术的理解和感受不一,会从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主观发挥形成写生的不同主题和艺术表现方法。如有的学生采取写实表现,按照严格的训练方法作画,风格质朴、自然;有的学生注重形式美带有装饰味;有的学生注重意境,强调美感和境界,采取提炼、概括、简化的手法;有的学生注重光色艺术,色彩斑斓,纯度高,画面明快;有的学生大胆运用抽象因素,用点线面整体组合构成画面。教师站在正确的角度上进行客观的、有意义的引导,使学生在较宽松而严谨的学习气氛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张扬艺术个性,反映活跃的内心世界。不管是具象表现,还是抽象、装饰表现,每一种风格都有各自特点。教师对学生的闪光点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和发挥他们的绘画个性语言。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大师绘画的特点和思维方式,而且要明白现代艺术思潮和艺术观念都对风景色彩写生有巨大的影响,把新的绘画理念和艺术形式介绍给学生。因为现代艺术的新面貌,闪亮、鲜明的色彩,跃动的时代旋律和节奏,艺术在不断地向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方向发展。让学生明白现在是学习绘画理论和审美观念等知识的阶段,理论付诸实践,在自己的艺术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发展,从而使自己的绘画思想和艺术审美观念发展、升华到一定程度,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因此在写生时,学生要从各自的特点出发,根据自己的表现需要,在艺术实践中主动思维,勤于观察,把握规律,抓住物象特质与美,反复实践和探索,用自己的视角去表现心中真切的感受,丰富艺术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色彩写生表现和情感的表达能力,画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在风景色彩写生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有关知识,而且要以自然美激发学生悟性,引导他们用心去感知世界,陶冶情操,提高绘画能力和艺术素养,结合理论与实践在不断探索中完善自我,取得艺术真谛。
油画语言作为油画的外在表现形式历来被油画家们所称道。任何成功的油画家,在运用色彩、线条、笔触、肌理质感、形、构图等油画语言表现形式时都有其独到之处。在各种油画语言中,笔触作为绘画色彩与造型的载体,展示画家个性、气质和内涵,是油画家精神内涵的真实写照,是油画家诉说情感的无声话筒。
1.绘制油画前的准备工作
(1)制作画框与绷布。绘制油画首先要制作画框与绷布,这一点所有的架上绘画都基本相同。画布有条件应尽量选择亚麻布,雨麻布最好,画布的经纬线要整齐匀称,不能有漏织与过大的线头。切忌选用成品画布,因为它上面的底料成分不明,容易渗油、龟裂,甚至变色。采用多次画法最好选用织线细密的细亚麻布,这样最后的画面效果易于平整。画框在画材商店直接就能买到,如不满意可去画廊定制,定制的价钱稍贵,但质量很好。绷布注意保持画布的织线与画框的两边平行就好。
(2)制作画布底子。现在许多作画的人几乎都不注意底子的重要性,好像在什么上面画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然而底子对画作的保存、画面的亮度、画作的寿命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影驹。即使不考虑长远效果,做一个好的底子,在作画时的心情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底子有两种:油底和胶底。胶底不适合多次画法,但油底做起来程序复杂,且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半年左右才可以使用。
(3)放样。采用多次画法作画,如果你对自己的造型能力很有信心,就可直接在画布上起形。如果信心不足,则可以选择做一个完整的素描稿子。素描稿做好后要将其放样到画布上,放样有很多种方法,较原始的有扑粉法、九宫格法,现在有硫酸纸转印法、投影仪投影等。
(4)媒介剂。说到多次画法,就不得不说使得这种画法得以实施的关键因素——媒介剂。在前面复杂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没有它我们无法将这种技法进行下去。传统的媒介剂制作方法复杂,且需罗达玛树脂、玛蒂树脂等昂贵材料,画材商店有卖成品的管装树脂媒介剂,但是这种媒介剂很昂贵,且只适合作细部刻画,不宜大面积使用。
2.一般的制作程序
说到制作程序,首先要强调制作程序是就每个艺术家自己的目的、愿望和习惯方法而论的,它没有绝对的、固定的法则。
(1)第一遍铺色。第一遍铺色的主要目的是简练地画出大的色彩区域、大的形体关系,以及为后来的肌理、色层打下好的基础。
(2)逐步塑造。塑造是指在第一遍铺色的大致平面效果上用笔触进行由大到小的体积建立,使形体和色彩逐渐明晰、实在。由于第一遍色很可能将启形的线条几乎覆盖掉,因此我们需要用具有一定色彩差别的重色重新勾画,确定形体的轮廓与结构,同时,进行由暗部向亮部的逐渐塑造。在塑造这一阶段的色彩时,相对第一遍铺色,纯度上应高一些,但不能一下子达到最后效果,同样要为罩染留有余地。相对第一遍铺色,在色相上就可以从大到小地寻求变化和特征了,其中包括亮部、暗部的冷暖变化及固有色的色相变化。
(3)罩染及再塑造。在传统油画技法中,罩染和塑造是交替进行、互为补充的,这使得油画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如果没有含粉厚色的基础,纯粹的罩染就不可能传达出色彩在纯度上的层次,因为只用透明色是无法表现出各种程度的灰色变化的,更无法表现出肌理上的差异感。相反,只有直接画法的塑造又不可能获得色彩上既透明又具有灰色的灵活性,而且也不能形成色层的丰富感,更不能获得氛围上的整体笼罩感。
(4)全面罩染。罩染分為局部罩染和全面罩染,局部罩染适宜刻画细部,全面罩染则有利于画面的整体关系和整体表面光泽的均匀一致。在我们用反复覆盖、多次罩染进行对物象的塑造、刻画中,免不了会产生对整体关系和气氛的忽视,从形体和色彩上或是肌理和色层上都会顾了局部而失去了整体的关系。这时我们需要用含油量相对浓稠的透明色对整个画面进行全面罩染,色彩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对总的色调的需要来考虑。这样便可以获得一种浑厚、圆润的形体感,一种谐和、明澈的色彩气息,一种亚光而润泽的表面油层。各种丰富的肌理和色层都被笼罩于其中,产生出一种凝重而浑厚的艺术感染力。
3.实践
拉尔夫曾说,美术家研究绘画材料和方法,目的是运如自如,从而产生最佳技巧特色,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同时也为了保证其成果成为不朽的作品。油画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其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而油画技法就将各项造型因素综合地或侧重单项地体现出来。艺术家自觉熟练地驾驭油画材料,选择并运用可以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技法,对艺术作品既赋予艺术家的思想内容,又展示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而油画技法的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创作实践,在研究油画技法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提高油画技术的熟练度和艺术控制的能力。材料与技法是为表现服务的,画家应处理好个人表现风格与物质规律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不能把它们当作教条而受到束缚,更不能违背物质材料的客观规律,随心所欲,那样必然会影响绘画的表现效果,损害作品的寿命。油画材料所有优点的实现、油画作品的保存及其品质、油画家的理想实现,都离不开油画的技法。画家赋予了画作以生命,而技法是画家实现愿望的必要手段。虽然技法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技法却万万不能。画作的品质取决于画家,技法的提高却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技法成为一种手段,而非束缚,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技法成为画家实现其愿望的有力武器,才能造就出优秀的油画作品。综上所述,油画技法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美学观、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油画的风格和面貌可以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必须共同遵循的,即造型和色彩表现的一致性。掌握油画的造型能力,首先在于训练眼睛,使我们观察对象的方式,尽快地适应绘画的视觉规律。在对比、联想中获取形体、色彩的基本。因为在油画的处理中,任何一个色调都不是孤立的,除受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外,邻接色的变化既可以得到响亮的对比,又可以互相削弱色彩的力量.把从由于心理成见或在孤立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这一毛病摆脱出来。训练色彩的这种相互关系,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眼力。改正原来看东西的习惯,初学者在画面上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直接的原因都由于观察对象的方式不对。
正确的观察方法,应该着眼于整个物体对象,在作画过程中,始终坚持整体比较的办法,如果视野太小,就不可能进行比较。形成比较的观察方法,要经过长期的训练,特别在开始时会感到很困难。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越深刻体会这一问题就越有能力把握好色彩关系。油画写生.可以先从分析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关系入手。这种基本练习,对于锻炼造型能力和掌握绘画材料的工具性能,都有很大的帮助。这种一次完成作法的优越性是表现的直接性和新鲜感。学生除了研究色彩造型的规律外,还必须了解工具材料的性能,尽可能充分发挥它的特长,以提高绘画的表现力。
从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现状看:一般把风景色彩写生课分为校内和外出写生两部分。这两部分在教学上是相铺相成、各有侧重的。校内写生:以课堂理论讲解和个别辅导为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风景写生的步骤和色彩规律运用,在学校附近的一些合适的景点,依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景物绘画,从中体会风景色彩写生对构图、透视、空间、色彩等练习的感受,培养感知能力。此外,还必须进行一定量的作品临摹与欣赏。这是一种比较快捷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外古今的大师经典的作品中体会精湛的技艺、独创精神。临摹和欣赏作品达到一定量才能丰富绘画知识,对一些好的构图、运色运笔、空间处理、个体物体的画法熟练地掌握和记忆,才能提高绘画审美和表现技巧。例如,学习凡高的骚动的笔触,忧郁的色调,画面的厚重感;学习修拉柔和的点彩;学习印象派莫奈主观感受中的光与影的描绘和独特的构图;学习波拉尔绚烂的色彩和明快的色调等。外出写生:外出写生所处的环境条件复杂,受天气、吃、住、行等客观因素和情绪波动、认识、疲劳等主观因素影响与室内不同,那么学生的收获就是室内教学难以企及的。在外写生让学生呼吸着大自然的清新的空气,脚踏着芳香的泥土,欣赏着瞬息万变景物,产生一种新鲜而兴奋的兴致感受物象。外出风景色彩写生的收获也会更丰富,大自然不仅是带个人真挚感情色彩的形象感受和强烈的乡土生活气息的审美体验,而且,大自然朴实无华的美和形象特征能激发学生考虑用怎样的造型、感光、空间、色彩等色彩语言营造所画景物氛围和境界。
教师在色彩风景写生课程中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倾向:一种是速写性写生,即在面对景物时,能迅速而敏锐地把当时的感受和强烈的景象特征表现出来,追求画面的生动,不必达到完美的程度。这种虽说能达到生动效果,但难免粗糙,属于纯写生习作。另一种是创作性写生,这类作品对景物有较细入的反复推敲,多次深入刻画,在作品内容和语言上有较完美的表现。但反复描绘会磨掉学生的真实感和新鲜感,画面的境界和意味因疲倦和习惯性臆想而变得呆板。怎样才能使这两方面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也是风景色彩写生的一个侧重点。所以要回到生活中去,进行艺术实践,引导学生多观察,从中发现什么是美。学生面对真实风景,通过直接与对象交流的写生,生动鲜活地表现所画物象,构成一种有别于自然的感人的艺术作品。教師要主动引导学生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注重启发学生创造意识,指导学生在自然风景中感受美的意味和形式,并把所看所感转化为画面。
在风景色彩写生时,面对大自然学生会心旷神怡,看着万物生机不由得尽情地挥笔绘画,但在写生绘画过程中不但要有冲动的欲望,学生而且必须注意主观能动的思考。平时我们刚开始画画时看什么就画什么,当完成时却发现画面没有让人有心动的地方而感到遗憾,这是因为下笔时没有好好斟酌。风景画的描绘对象是十分宽泛的,它潜藏着极大的想象空间和表现力,要想把它画成一幅感人的画画者必须对所画风景认真地观察和思考。首先要对客观事物根据艺术需要有所选择,把对比强烈、色彩鲜明的物体作为写生内容。在此基础上提炼、组织画面,也就是把看到的事物发挥想象力通过取舍、位移、剪切、加减、集散等手段,确定所选景物表现的主宾关系,明确表现过程中前景与中远景的关系,物体的形状大小、虚实、节奏、明暗与整幅画的色彩关系。通过构思使画面结构与表现语言整体、凝练、富有生气和精神,达到形体与色彩、刻画与表现、整体与细节等各因素的和谐与统一。让各个绘画因素充分发挥艺术的表现功能,将客观物象形象认识转化为主题的感受和情感的抒发。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风景色彩写生时,学生由于喜好、性格、造型的认识等主观的认识不同,对生活与艺术的理解和感受不一,会从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主观发挥形成写生的不同主题和艺术表现方法。如有的学生采取写实表现,按照严格的训练方法作画,风格质朴、自然;有的学生注重形式美带有装饰味;有的学生注重意境,强调美感和境界,采取提炼、概括、简化的手法;有的学生注重光色艺术,色彩斑斓,纯度高,画面明快;有的学生大胆运用抽象因素,用点线面整体组合构成画面。教师站在正确的角度上进行客观的、有意义的引导,使学生在较宽松而严谨的学习气氛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张扬艺术个性,反映活跃的内心世界。不管是具象表现,还是抽象、装饰表现,每一种风格都有各自特点。教师对学生的闪光点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和发挥他们的绘画个性语言。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大师绘画的特点和思维方式,而且要明白现代艺术思潮和艺术观念都对风景色彩写生有巨大的影响,把新的绘画理念和艺术形式介绍给学生。因为现代艺术的新面貌,闪亮、鲜明的色彩,跃动的时代旋律和节奏,艺术在不断地向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方向发展。让学生明白现在是学习绘画理论和审美观念等知识的阶段,理论付诸实践,在自己的艺术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发展,从而使自己的绘画思想和艺术审美观念发展、升华到一定程度,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因此在写生时,学生要从各自的特点出发,根据自己的表现需要,在艺术实践中主动思维,勤于观察,把握规律,抓住物象特质与美,反复实践和探索,用自己的视角去表现心中真切的感受,丰富艺术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色彩写生表现和情感的表达能力,画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在风景色彩写生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有关知识,而且要以自然美激发学生悟性,引导他们用心去感知世界,陶冶情操,提高绘画能力和艺术素养,结合理论与实践在不断探索中完善自我,取得艺术真谛。
油画语言作为油画的外在表现形式历来被油画家们所称道。任何成功的油画家,在运用色彩、线条、笔触、肌理质感、形、构图等油画语言表现形式时都有其独到之处。在各种油画语言中,笔触作为绘画色彩与造型的载体,展示画家个性、气质和内涵,是油画家精神内涵的真实写照,是油画家诉说情感的无声话筒。
1.绘制油画前的准备工作
(1)制作画框与绷布。绘制油画首先要制作画框与绷布,这一点所有的架上绘画都基本相同。画布有条件应尽量选择亚麻布,雨麻布最好,画布的经纬线要整齐匀称,不能有漏织与过大的线头。切忌选用成品画布,因为它上面的底料成分不明,容易渗油、龟裂,甚至变色。采用多次画法最好选用织线细密的细亚麻布,这样最后的画面效果易于平整。画框在画材商店直接就能买到,如不满意可去画廊定制,定制的价钱稍贵,但质量很好。绷布注意保持画布的织线与画框的两边平行就好。
(2)制作画布底子。现在许多作画的人几乎都不注意底子的重要性,好像在什么上面画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然而底子对画作的保存、画面的亮度、画作的寿命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影驹。即使不考虑长远效果,做一个好的底子,在作画时的心情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底子有两种:油底和胶底。胶底不适合多次画法,但油底做起来程序复杂,且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半年左右才可以使用。
(3)放样。采用多次画法作画,如果你对自己的造型能力很有信心,就可直接在画布上起形。如果信心不足,则可以选择做一个完整的素描稿子。素描稿做好后要将其放样到画布上,放样有很多种方法,较原始的有扑粉法、九宫格法,现在有硫酸纸转印法、投影仪投影等。
(4)媒介剂。说到多次画法,就不得不说使得这种画法得以实施的关键因素——媒介剂。在前面复杂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没有它我们无法将这种技法进行下去。传统的媒介剂制作方法复杂,且需罗达玛树脂、玛蒂树脂等昂贵材料,画材商店有卖成品的管装树脂媒介剂,但是这种媒介剂很昂贵,且只适合作细部刻画,不宜大面积使用。
2.一般的制作程序
说到制作程序,首先要强调制作程序是就每个艺术家自己的目的、愿望和习惯方法而论的,它没有绝对的、固定的法则。
(1)第一遍铺色。第一遍铺色的主要目的是简练地画出大的色彩区域、大的形体关系,以及为后来的肌理、色层打下好的基础。
(2)逐步塑造。塑造是指在第一遍铺色的大致平面效果上用笔触进行由大到小的体积建立,使形体和色彩逐渐明晰、实在。由于第一遍色很可能将启形的线条几乎覆盖掉,因此我们需要用具有一定色彩差别的重色重新勾画,确定形体的轮廓与结构,同时,进行由暗部向亮部的逐渐塑造。在塑造这一阶段的色彩时,相对第一遍铺色,纯度上应高一些,但不能一下子达到最后效果,同样要为罩染留有余地。相对第一遍铺色,在色相上就可以从大到小地寻求变化和特征了,其中包括亮部、暗部的冷暖变化及固有色的色相变化。
(3)罩染及再塑造。在传统油画技法中,罩染和塑造是交替进行、互为补充的,这使得油画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如果没有含粉厚色的基础,纯粹的罩染就不可能传达出色彩在纯度上的层次,因为只用透明色是无法表现出各种程度的灰色变化的,更无法表现出肌理上的差异感。相反,只有直接画法的塑造又不可能获得色彩上既透明又具有灰色的灵活性,而且也不能形成色层的丰富感,更不能获得氛围上的整体笼罩感。
(4)全面罩染。罩染分為局部罩染和全面罩染,局部罩染适宜刻画细部,全面罩染则有利于画面的整体关系和整体表面光泽的均匀一致。在我们用反复覆盖、多次罩染进行对物象的塑造、刻画中,免不了会产生对整体关系和气氛的忽视,从形体和色彩上或是肌理和色层上都会顾了局部而失去了整体的关系。这时我们需要用含油量相对浓稠的透明色对整个画面进行全面罩染,色彩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对总的色调的需要来考虑。这样便可以获得一种浑厚、圆润的形体感,一种谐和、明澈的色彩气息,一种亚光而润泽的表面油层。各种丰富的肌理和色层都被笼罩于其中,产生出一种凝重而浑厚的艺术感染力。
3.实践
拉尔夫曾说,美术家研究绘画材料和方法,目的是运如自如,从而产生最佳技巧特色,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同时也为了保证其成果成为不朽的作品。油画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其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而油画技法就将各项造型因素综合地或侧重单项地体现出来。艺术家自觉熟练地驾驭油画材料,选择并运用可以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技法,对艺术作品既赋予艺术家的思想内容,又展示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而油画技法的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创作实践,在研究油画技法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提高油画技术的熟练度和艺术控制的能力。材料与技法是为表现服务的,画家应处理好个人表现风格与物质规律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不能把它们当作教条而受到束缚,更不能违背物质材料的客观规律,随心所欲,那样必然会影响绘画的表现效果,损害作品的寿命。油画材料所有优点的实现、油画作品的保存及其品质、油画家的理想实现,都离不开油画的技法。画家赋予了画作以生命,而技法是画家实现愿望的必要手段。虽然技法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技法却万万不能。画作的品质取决于画家,技法的提高却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技法成为一种手段,而非束缚,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技法成为画家实现其愿望的有力武器,才能造就出优秀的油画作品。综上所述,油画技法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美学观、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油画的风格和面貌可以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必须共同遵循的,即造型和色彩表现的一致性。掌握油画的造型能力,首先在于训练眼睛,使我们观察对象的方式,尽快地适应绘画的视觉规律。在对比、联想中获取形体、色彩的基本。因为在油画的处理中,任何一个色调都不是孤立的,除受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外,邻接色的变化既可以得到响亮的对比,又可以互相削弱色彩的力量.把从由于心理成见或在孤立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这一毛病摆脱出来。训练色彩的这种相互关系,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眼力。改正原来看东西的习惯,初学者在画面上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直接的原因都由于观察对象的方式不对。
正确的观察方法,应该着眼于整个物体对象,在作画过程中,始终坚持整体比较的办法,如果视野太小,就不可能进行比较。形成比较的观察方法,要经过长期的训练,特别在开始时会感到很困难。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越深刻体会这一问题就越有能力把握好色彩关系。油画写生.可以先从分析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关系入手。这种基本练习,对于锻炼造型能力和掌握绘画材料的工具性能,都有很大的帮助。这种一次完成作法的优越性是表现的直接性和新鲜感。学生除了研究色彩造型的规律外,还必须了解工具材料的性能,尽可能充分发挥它的特长,以提高绘画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