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语教学中语用学理论导入的思考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_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日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关于语法和文字的认识,而是要学会面对不同场合中语言的应用能力。把语用学理论引入日语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掌握语言规则的基础上,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现自己的意图从而实现掌握语言行为的能力。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对日语教学中的语言应用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语用学;日语;教学
  新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等学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到“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语言交际的能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过分注重学应试考试的能力,让背诵和记忆大量的单词和语句,但却常常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语用教学的出现刚好满足了这块的需求,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让语用能力提高成为教学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日语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基础的语言知识之外,还要注重教授和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语用学相关概念的阐述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是专门研究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上下文之间关系以及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不仅重视语句的表面含义,还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地域和背景进一步探究深层的内涵,多角度的解读语言交际的真实目的和意义。同时它也是学习者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当前语用能力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界重视的基础上,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在了解完语用学后,我们对语用学和日本教学的关系再进行一番论证。不同的语言文化存在着不同的语用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词汇、句型等语言表达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差异中的表现正是语用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在日语教学中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这些语用差异指导教学,就可以解决因地方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语言交际中的失误现象。
  二、语用学理论的导入对日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对日语教学过程的指导意义
  研究表明语用学理论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语用学中的几个重要理论,例如语境、关联、和顺应理论,对实际的语言教学很重要。但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着仅仅将语言形式看作全部的交际能力,不考虑文化的差异,忽略了語境对语用能力制约的普遍现象,这种概括性、一般性的观念会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障碍。
  (二)对编写日语教材的指导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现日语教学,我国日语教材需要进行一番彻底的变革,不再是一味偏重文化知识,应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会话能力、语用能力、交流能力为出发点,注重语言本身的研究。根据不同阶段的划分,导入不同的语用学理论,同时还在要教材编写中设定语境的问题,通过思考加入语境简介或者插图。从内容上看避免以往重形式轻内容的现状,从原有的理念中走出来,在编写中深入研究日本特色,并进行配套的语境会话练习,这对学生更好的掌握语用学理论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如何有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语用意识
  (一)重视背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兴趣
  人们常说,阅读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原版日文书籍、杂志等读物,可以从不同方面了解日本的本土文化,从而避免在交际中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冲突和误解。
  (二)在日语教学课堂中融入语用知识
  针对现实的语境,在日语教学中教会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产生对语用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和互动,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的学习知识,展开充分的交流。
  (三)利用新技术打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因有着独特的展现方式和丰富的案例展示得到了广泛应用,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把枯燥的语法知识进行有效关联,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四、结束语
  在日语教学中,要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就要积极的寻求新方法、新理念,一步步推进。从打基础开始就要在学习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将语用学理论导入到日语教学中,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语言行为再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还提高了自身语言运用能力,达到运用基本句型及表达方式进行简单交际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唤起国内日语教学工作者对语用学这一范畴的重视,下一步将继续研究如何在日语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进行语用学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黄宝珍.关于日语教学中语用学理论导入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2]孟瑾.日语语用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郭蕊(1981—),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研究生,助教,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播音主持不是一个人随便的小型活动,播音是播音员或者主持人在话筒前有声有色做的一个创意的活动,但是,它也绝对不是一个人的很随便的一种言语上的活动,或者很随意的说一段话。稿件是播音员或者主持人的一种认知与提煉,用简介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也是播音主持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和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理解,把稿件当中的文字用语言转化成为可以感觉得到的一种可以理解的方式,其次,从文字转化成为有声的语言并不是一种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缺乏师资、培养目标理论性过强,实习条件不足等方面的不足,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困境着手,为顺利推进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打造校内外衔接紧密的整体化实践平台,提出一些相关的创业对策,希望可以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对策  就业是每个高职学生毕业后都必须面临的问题,而且,“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句话也正是目前严峻的就
摘 要:余华小说《活着》通过福贵等人物形象展现了个体存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所激发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包含着了生存意识、安全意识、死亡意识三个方面,三者共同构成了“活着”的基本意义。  关键词:生命意识;《活着》  余华的《活着》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一部杰出作品,自发表后,便在中国文学界等引起了广泛的热议与关注。《活着》展现了个体对于苦难的忍耐与承受力及其对生命的极大尊重与虔诚,作者以“活着”为
摘 要: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保障,所以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形势,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潜能。由于小学生这个特殊的年龄段,应该有针对性的改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的接受,从而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性;情景式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应该立足
摘 要:随着新課改的深入推进,对高中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成为广大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本篇文章结合现阶段高中语文学习的现状,谈谈如何创新学习方式,促进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效率  高中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要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学习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摘 要:高职院校体育课倡导新课程要求的自主性学习模式,从而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课改的提倡下,要改变之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独立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最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的自主性。本文就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自主教学模式为题,一同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自主性教学模
摘 要:刘邦和项羽都是《鸿门宴》中的重要人物,此时项羽拥兵四十万,而刘邦只有十万,军事实力数倍于刘邦,那么刘邦是如何在鸿门宴上安全脱身的呢?这与刘邦知人善用、冷静果断的性格密不可分,让他最终打败了项羽,问鼎天下。本文将从《鸿门宴》出发,探讨了刘邦的用人之術。  關键词:《鸿门宴》;刘邦;用人之术  刘邦深谙用人之术,手底下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能臣武将,如萧何、张良、樊哙、韩信等,同时都具备临危不乱、
摘 要: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进程,增加了对高校育人教育的关注度。面对这一发展形势,高校要极为关注自身的社会科学育人教育工作,来全面贯彻高校新课改教学要求,实现高校现代化教学目标。本文主要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发挥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分析和研究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初中阶段音乐教学逐渐从知识教学转到对学生艺术修养进行培养。而如何进一步提升当前音乐教学水平,教师要能够进一步突破之前的教学模式,并且创新教学思想,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所提出的学习需求。本文就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升整体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现状;提升措施  目前初中阶段教学活动所追求的是对学生
摘 要: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以育人为教学宗旨,把审美教育与体育教学完美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作为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等教学内容的同时,需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的美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优秀的体育教师自身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体育竞技能力,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以便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审美教育。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审美教育  由于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