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网络的嬗变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最初的有线电视到数字电视、IPTV服务,再到如今普及的智能机顶盒,伴随三网融合的逐步完善,智能电网加入形成四网融合。泛在网的实现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与遐想,而是可以走进生活的可触碰的真实技术。人与人的交流、人与物的交流、物与物的交流都将在泛在网这无处不在的网络中得以实现。
  【关键词】IPTV;三网融合;物联网;泛在网;嬗变
  一、单一的广播电视网络
  (一)传统的电视网络
  传统的电视网络是单向线性的传播网络,传者具有权威性与优越性。在精神生活匮乏的年代,电视结合视听功能,与报纸、杂志、广播成为传统的四大媒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上网冲浪的自主性与便利性给受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智能手机成为新时代的宠儿,受众已经不再愿意被动接受电视灌输的信息,传统电视的光华逐渐淡去。
  (二)数字电视网络
  数字电视(Digital TV)网络通过由0、1数字串所构成的数字流来代替模拟信号进行发射、传输、接收,每秒高达19.39兆字节的传输速度带来的是更加清晰的节目效果和更多的节目选择,是对传统电视网络的升级。
  然而,数字电视网络对广播电视网的依赖依然如初,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改变只带来了视觉体验的升级,却依旧不敌受众对互联网的依赖。
  二、传统广播电视网 互联网:IPTV电视网络
  IPTV全称是网络协议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又可称为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的有线电视网,集成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服务的新技术。
  IPTV提供海量的节目资源(包括已有的传统电视节目),通过与庞大的互联网连接,使得用户能够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内容,建立“私人专属电视台”。IPTV打破传统广电网络的线性传播限制,使得受众能随开随看,便利下载自己喜爱的资源。IPTV中的时移电视功能能对直播电视进行“快进/退后”等操作,观众可以回顾精彩瞬间,被赋予更多的主动权。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台,IPTV还可以为网络游戏公司、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等内容提供商提供服务,服务包括直播与点播(VOD)。
  “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认为正在发生的“下载革命”将使更多的人通过网络观看电视,而传统的电视广播将逐步退出舞台。[1]2006年Google以16.5亿美元高价收购YouTube,思科系统发布报告称,随着全球三网融合的发展,到2013年,全球每年的网络IP流量将达到当前的5倍,其中,90%的消费者IP流量将来自网络视频。以2010年与2011年土豆、优酷等主要公司在海外上市为标志,我国的互联网视频业务市场逐步进入了稳步发展期。
  传统广电网络拥有精良的制作团队与资金储备、多年的广播电视从业经验,而互联网视频制作商拥有更多的节目类型与内容,更富有创新力。广播电视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带来的是传播渠道数量成倍的增加,各种资源将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争,优胜劣汰。
  三、三网融合:电信网 广播电视网 互联网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三种网络建立初期融合概念还未萌发,各个网络也因为自身业务的不尽相同导致网络的特性、分布、所提供服务等不尽相同,加之三种网络由于行政隶属的不同,物理融合在短期内将很难实现,我们所指的三网融合在短期内还是业务与监管的融合,物理融合的最终到来还有一段较长的道路。
  想要实现三网融合,需要以下技术:1)数字信号技术的应用和发展;2)TCP/IP协议;3)IPV6的完善和发展;4)软件技术的发展。正如上文提及,数字电视与IPTV都将模拟信号转变为了统一的数字信号,基于同一个TCP/IP协议,使得不同语音、视频、数据、图像等信息都能通过数字信号与相同协议进行传递,数字信号也以更快的传递速度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传统的 IPV4因为分组交换传输技术而不适应于视频业务,IPV6提高了地址的选路效率以适应大的数据量吞吐,提升了QoS品质来保证三网融合下的数据传输质量。[2]
  三网融合以后,原本隶属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所有数据将会被聚合到同一个网络上运作。不断的数据爆炸催生了云技术的发展,以云计算作为后台支撑,能够助力广播电视网络从传统的承载向IP的承载迁移,从分割的业务体制向广电一体化迁移,从单一的服务向全面的、互动的服务迁移。
  在云技术的支撑下,电视节目的三屏断点续播得以实现。三屏断点续播技术让我们能够自由切换终端,所播放的节目也能在新的终端继续观看。[3]在云计算的网络应用模式中,网络电视访问用户的播放断点信息和其它终端信息同步记录,保存在“云端”,所有终端设备可继续观看。在三网融合以后,融合的网络成为了最终的也是最核心的变革成果。
  四、四网传播:电信网 广播电视网 互联网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是一种以大容量光交换为骨干网架的智能立体网络,也是实现“智能生活”的基础。智能电网能够在提供电能的同时实现三网的同网传输,为三网融合提供电力支持。
  三网融合不仅提出对于网络融合的挑战,基于电网的三网融合也对电力的智能化作出了要求。中国每年的能源消耗一直以12%的平均速度增长,现有电力系统的效率低下,发电与输电过程浪费的电力资源巨大。智能电网通过对电力网络的改造能够提供性能更加稳定的电源,智能化的电网能够自发的从物理层面与虚拟技术层面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同时,智能电网能够抵御自然与非自然力的攻击,具备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智能调节电能输送,保证电力供应与网络信号的稳定并且快速地发送、传送与接收。   日本的地震速报系统(EEW,Earthquake Early Warning)可以在监测到地震信息的第一时间触发,为以下用户传递情报:1)医院、铁路、公共场所等;2)电视、手机、广播等媒体。在传递情报的同时,EEW系统可以做出自动断电或停车等指令。EEW利用P波与S波的时间差为人们抢得几秒珍贵的逃生时间,如今该系统正在尽力完善与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的无缝覆盖。EEW的智能性还体现在预警发布方面,它甚至能自动打开电视机一遍一遍的播放已经录制好的抗灾指导,协助人们正确的逃生。EEW正是智能电网与三网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敏捷完善的传播网络不仅带来的是体验的升级,更重要能够挽回珍贵的生命。
  五、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ings),最早于1990年在麻省理工大学被提出,旨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交换与通信,将人体的感知触角延伸至物体的层面,极大拓宽人类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根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致力打造智能生活,智能生活不只包括广播电视、电信与互联网的融合,还涉及家用电器等人与物的交流。三网融合以后,统一的网络将助力物联网实现智慧生活、智慧城市、智慧地球。
  六、泛在网
  泛在网:当物联网发展到成熟状态,它将成为普遍存在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全球通用的标准通信协议为基础,将融合既有的计算机网络、大众媒体网络、社会服务网络,打造一个全球的、泛在的、无缝的信息科技平台。[4]泛在网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任何物(anything)顺畅的通信,将人与人的连接延伸至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连接,打造网络无缝覆盖的“泛在社会”(Ubiquitous Society)。
  泛在网建立在前文所述的多种网络之上,是一种完善的终极网络。其影响之大之广以至于会改变人们对于事物与自身等的认识。泛在网的世界,所有的人与物,真实与虚拟都抽象成为数据的集合,使得真实与抽象、私隐与公开的界限更加模糊。从更大的背景来看,“泛在社会”将进一步推进社会的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结语
  Thomas L. Friedman认为世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逐渐变平,打破不同国家不同岗位不同信仰的人之间的交流障碍、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电脑、电子邮件、网络、远程会议和各种新软件。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网络的融合是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从传统广播电视网的诞生到融合再到我们展望的泛在网,网络也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蜕变。
  注释:
  [1]罗松.互联网视频业务发展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1(8).
  `[2]王然、王立、邓芳.基于三网融合的数字电视运营支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科学,2012(10).
  [3]张少东.基于云计算的网络电视三屏断点续播应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2(11).
  [4]Cluster of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ERP-IoT)Vision and Challenges for Realiz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R/OL]. 2010-03.
其他文献
【摘 要】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发生自1951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记录最大降水量。这场特大自然灾害向人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破坏力。此时,正值新闻媒体人“走转改”活动向纵深发展之时,这次灾害让北京的媒体集体经历了一次考验。媒体记者赶赴受灾一线,用笔记录了暴雨中迸发出的社会正能量。  【关键词】灾难报道 走转改 正能量  2012年7月21日,对于很多北京人来说,都是个抹不去的记忆,对于作为一名新闻工作
【摘 要】电视娱乐节目已经发展到野外“真人秀”节目时代,湖南卫视播出的《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其核心竞争力是节目内容的创新以及媒介产业链的整合延伸。本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分析其产业链整合延伸以及节目创新取得的成功及不足。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 娱乐节目 产业链 整合延伸  《爸爸去哪儿》这档户外亲子互动节目从韩国MBC购买引进,在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之后热播全国。湖南卫视趁热打铁推出了同名电
【摘要】《解放军报》在进行“强军梦”系列报道时,及时发声,主题鲜明,表达了全军和武警部队贯彻落实强军目标的决心;注重鲜明的导向性,将新闻的时效性和时宜性有机结合;体裁丰富,视角全面,深刻揭示强军目标的内涵;同时,该报所选择的事例生动,感情真挚,展现全军将士实践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的火热场面。  【关键词】解放军报 强军梦报道评析  2012年12月12日,习主席在广州军区考察时提出了“强军梦”的
【摘要】“受众商品论”在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现了“受众”这一特殊商品,具有积极的批判和启发意义;但同时,其定义的“受众”商品本身属性上有着诸多的消极特点,又忽视了人的主体性。本文试着从“受众”这一关键概念出发来解读“受众商品论”,并以此管窥传播政治经济学历史价值和局限。  【关键词】受众 商品 发现 忽视    传播政治经济学开辟了将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结合起来进行传播研究的独特视角。他们从马克思主
【摘 要】《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作为典型的文艺性综合副刊,一直以来秉承其雅俗共赏,平民化与高品位兼容的办刊理念,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而热情的读者,是《北京晚报》传承至今的传统栏目和特色副刊。本文从办刊思想、栏目设置、内容特色、语言魅力四个方面对《五色土》副刊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北京晚报》 副刊 特色  我国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
【摘要】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产生于人类开始出现时,一直到当代社会,成为人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内容。由于现代社会网络的发展,谣言传播的介质更加多元,在这其中,主要以社交类应用传播为主。本文主要针对谣言在微信、微博中的传播方式、特点进行探索。  【关键词】微博微信谣言传播方式  一、谣言等相关概念辨析  1、谣言  关于“谣言”一词的定义,在近百年的谣言研究中,被专家学者不断的解释和改变。通过阅读相
【摘 要】以网络媒体、数字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已然来临,企业需要用新的眼光和视角去考量在新媒体环境下该如何借采取更合时宜、更全面的危机公关方式来引导网络舆情、处理各类网络危机事件。本文借助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具体分析因网络微博而起的“西门子冰箱事件”的整个起因、过程结果等,来解读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从预警、处理到善后等各个方面的危机管理。  【关键词】新媒体 突发事件 危机管理 西门子冰箱事件
当前,80后、90后一代正在逐步成为社会中坚。他们的观念和习惯都同父辈人产生了较大差别。作为在网络浸淫下长大的一代,他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也正逐步从传统媒体向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平台转移。这就更显示出互联网思维在社区报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互联网思维尤为重要的则是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社会化思维。用户思维,即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要以社区居民为中心去思考问题,真正考虑到居民的需求与体验
[摘要]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纷纷试水微信公众号,但其影响力却相差甚大。要做好微信公众号,媒体必须从选题、标题制作、与用户互动、增强内容原创性等方面着手,增强与用户的贴近性,以吸引并形成忠实的用户群体。  [关键词]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互动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可以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2012年8月,微信推出公众号服务,公众号是针对团体用
【摘要】安徽经济报社面对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巨大挑战,坚持以攻坚克难求发展为前提,以不折不挠抓融合为手段,努力追求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专一化、融合路径精深化、融合项目特色化、融合业态新型化。把传统纸质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资源优势相互整合、平台互为利用,使单一传统纸媒的市场占有率变为多媒体的共同竞争力,使得经济宣传的传播功能、手段、渠道、价值得以有效提升。  【关键词】专精特新专业报融合发展  《安徽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