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离我们并不遥远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u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心里话,虽然学校一直都订阅了《江西教育》,我却一直没有走进这本刊物。也许是工作繁忙的缘故,也许是自己的懒惰思想在作怪。但是不得不承认,在为数不多的几次品读后,我却发现《江西教育》严谨不失生动,丰富不乏特色,确实是一本高质量、实用性强且贴近教师的教学刊物。因此,也喜欢“涂鸦”一些教学心得的我,总在内心有份蠢蠢欲动的愿望,希望自己的文字也能在这本刊物上占有方寸之地。
  可在不经意间,听到一些同行说这本刊物不光投稿质量要求高,投稿人也多,就连外省教师也非常青睐,竞争激烈。因此,那个小小的愿望也只能像一颗不曾发芽的种子隐藏在内心的最深处,我甚至连尝试投稿的勇气都不曾有过。
  终于,我有幸得到了参加《江西教育》第四届全省通讯员、作者培训班学习的机会。从报名到学习开始,我发现这里的编辑是那么的亲切和热情,将会务安排得细心周到,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一本正经和拒人千里之感。虽然只是短时间的紧张学习,我却如同一块海绵般“贪婪”地汲取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相关信息。几位专家都用他们亲身的写作经历向我们传授经验。从年富力强的站长,到年过八旬的老校长,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与执著,也看到了他们甘为人梯、倾力付出的豁达和无私。
  然而,最让我兴奋的是与《江西教育》编辑部四位编辑的“零距离”接触。四位编辑老师如家人般开诚布公地为大家揭开了《江西教育》的“神秘面纱”。经过他们细心的讲解,我明白了每个栏目的特色和投稿要求与技巧,知道了每一份投去的稿件会被慎重而公平地对待,清楚了作为本省的教师其实最有被这本刊物重视的“特权”……编辑们求贤若渴的真诚和不惜余力的讲解,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学员,也在顷刻间点燃了大家创作与投稿的欲望。这一刻,我才明白,我想象中的望尘莫及、高不可攀,其实只是道听途说和自己不敢尝试的缘故。原来,《江西教育》离我们并不遥远,她一直在那张开热情的臂膀,等候着我们这些渴望投入和参与的人,真诚与无私地帮助我们成长。(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楞上小学)
其他文献
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师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研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此,必须开展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的校本教研,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抓理论学习。理论不是万能的,但要研究没有理论是万万不行的。学校的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究。因此,学校必须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自觉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近日听课中发现一青年教师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十册《大江保卫战》时,错失一个精彩生成,让人心生遗憾。  精读课文时,课件出现了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飘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学生齐读后,有一学生举手指出
近期在听课时,我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少,练习得多,似乎是竭力做到“精讲多练”。教师站在讲台上,俨然是一个“点将员”:“你说”“他说”“嗯”……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说、活动、练习。笔者认为,这些课未必就是“精讲多练”,  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在教学伊始,让学生观察圆锥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接着让一位学生上来观察比划,再由这位学生说出它们的关系:等底等高。教师表示肯定。接下来问学生:“它们
一看到“创业”的字眼,打心底里总会泛起一股莫名的冲动,热血为之沸腾,感觉就是一个字:想。  然而,沸腾之后再静下神来,更多的是迷茫和后怕,前路遥不可知,会有一路坦途吗?不可能!困难、坎坷、风险……一切想来,到最后变成了恐惧。  面对未来,不可捉摸的恐惧无法回避,何况是明摆着充满无数未知风险的创业。  然而,恐惧于事无补,更会因恐惧而放弃,一事无成。生活还得继续,恐惧必须战胜。尤其,在创业这个人生的
【背景】奇异变形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但是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奇异变形杆菌却以它显著的同心环生长模式和细胞二态性吸引着大量科学家的探索,而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针对单一细菌形态进行某些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的应用也是纯粹的微生物学专业内容的探讨,未见以之作为模型,联系复杂系统探索的工作。本室已历时20年,完成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菌株、pH、琼脂含量、接种方式等对波动生长的影响,本研究拟探索波动过程中
在《江西教育》第四届全省通讯员、作者培训班上,编辑部特意安排了栏目编辑和学员交流会。等栏目编辑介绍完各自栏目特点和征稿要求后,学员们把台上的几位编辑围了个水泄不通。编辑们面前的讲台上摆满了学员带来的论文。虽然,窗外夜色渐浓,可编辑们仍在认真地看稿子,看完稿思索片刻后又和学员交谈,指出文章的不足,敬业的工作精神让每一位学员深受感动。  我一直站在主编旁边,静静地观察着。他微笑着和学员沟通,不厌其烦地
“幸福是什么?”  相信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迥然不同的解答。  对于我,一个热爱写作的普通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坐拥书海,敲击键盘,和一帮志同道合的人“舞文弄墨”,就是一种惬意的幸福。  今年7月,我荣幸地参加了由《江西教育》编辑部在安徽天柱山举办的全省第四届通讯员培训班,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幸福。  在这里,我仔细聆听了四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徐光明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大量的最新最前沿的教育资讯。罗继远老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