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而低年级学段更是启蒙学习阶段。因此,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十分重要。教师应根据学情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以实现高效教学。本文就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展开论述,希望能够给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活跃、好奇心极其强烈的阶段。如若语文教师采取单一的、固有的教学模式,势必难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现状中,课堂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发生则是必然。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特性,从学情出发、符合学生的需求。下面以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为例,针对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一些具体策略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內在驱动力,能够促进人们不断地学习。在学生开始学习语文的初步阶段,就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会更加主动、自发地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中,无论是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还是课下教师布置的学习作业,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会大幅提升。由此可见,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低年级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我们通过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达到吸引学生注意的目的,让学生在认识上产生“语文阅读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的意识。
以小学二年级的《村居》这一课为例,学习古诗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设备,在教室的大屏幕上给学生展示春天草长莺飞的生机勃勃之景象,同时再辅以欢快旋律的歌曲,然后让学生试着闭上眼睛想像古时孩童也像我们一样,放学后兴高采烈地互相追逐、嬉闹地放着风筝的情境。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采取古诗新唱这一创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具体的、生动的情境,能够从视觉、听觉上给学生带来双重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情感变化,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提升理解,激发起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热情。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其中的字、词,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深层感情以及感受诗的意境就相对容易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起来容易,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除了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内容丰富、充满悬念的小故事或者带领学生玩一些简单容易的小游戏。这些教学方式受到低年级小学生欢迎。创设情境,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择教学方式,并积极运用于课堂之上。
二、注重学生体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长期的坚持不懈,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积累、陶冶情操。因此,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这就需要让学生有好的阅读学习体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我们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比如,上文所提到的教学案例中的古诗新唱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体验用歌曲的形式唱古诗。这比逐字逐句地背记古诗更有趣味,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文言文学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绘本内容。因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有限,教师教学仅仅依靠教材,难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绘本因其以图为主、文字言简意赅的特点,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特点更为符合,能够促使小学生充分展开想像与联想,利于其进行知识消化与理解,因而,学生普遍阅读体验相对较好。将绘本引入低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上,是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学生可以通过绘本阅读学习教材内容之外的东西,例如,一些生词、词汇、句式等,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使得学生的收获更为丰富,进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将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凭借自己固有的认识经验去进行理解,可以极大丰富学生阅读感受。诸如,在学习《村居》时,为促进学生理解、强化学生的感受,教师试着让学生想像自己放风筝或者看他人放风筝的场景,逐步引导学生联想到“春烟”“东风”“杨柳”“莺飞”等景象,并对学生进行发问:“同学们,你们一般都是在什么季节放风筝呢?”“此时周围的景象是什么样子的?”“放风筝时有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自己试着体会在如此的场景下内心活动如何、有何种感受,以此来帮助学生强化对文本阅读的感受、提升认识。总而言之,就是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多措并举,帮助学生通过语文阅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以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展开阅读学习活动,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帮助其扩展阅读面,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升其对事物的认识。随着学生的文学储备增加,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会提升,学生一点就通。因此,为提升阅读教学实效,语文教师一定要强化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围绕语文教材学习内容,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学习书目;针对低年级小学生自制力差的特点,可以要求家长一同与学生进行亲子阅读学习活动,监督并向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学生的喜好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开展群文阅读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一些高效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领悟阅读技巧;开展班级阅读竞赛活动,使整个班级形成崇尚阅读学习的良好风气,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兴趣激发、习惯培养两手抓。说到底,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吴秋菊.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8):43-44.
[2]邱杨.“角色扮演”法在低年级语文阅读差异化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2):38-39.
[3]吴玲玲.对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的思考[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二)[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
[4]何月霞.以儿童为本,提升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阅读,2020(87):4-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活跃、好奇心极其强烈的阶段。如若语文教师采取单一的、固有的教学模式,势必难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现状中,课堂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发生则是必然。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特性,从学情出发、符合学生的需求。下面以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为例,针对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一些具体策略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內在驱动力,能够促进人们不断地学习。在学生开始学习语文的初步阶段,就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会更加主动、自发地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中,无论是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还是课下教师布置的学习作业,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会大幅提升。由此可见,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低年级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我们通过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达到吸引学生注意的目的,让学生在认识上产生“语文阅读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的意识。
以小学二年级的《村居》这一课为例,学习古诗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设备,在教室的大屏幕上给学生展示春天草长莺飞的生机勃勃之景象,同时再辅以欢快旋律的歌曲,然后让学生试着闭上眼睛想像古时孩童也像我们一样,放学后兴高采烈地互相追逐、嬉闹地放着风筝的情境。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采取古诗新唱这一创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具体的、生动的情境,能够从视觉、听觉上给学生带来双重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情感变化,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提升理解,激发起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热情。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其中的字、词,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深层感情以及感受诗的意境就相对容易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起来容易,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除了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内容丰富、充满悬念的小故事或者带领学生玩一些简单容易的小游戏。这些教学方式受到低年级小学生欢迎。创设情境,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择教学方式,并积极运用于课堂之上。
二、注重学生体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长期的坚持不懈,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积累、陶冶情操。因此,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这就需要让学生有好的阅读学习体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我们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比如,上文所提到的教学案例中的古诗新唱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体验用歌曲的形式唱古诗。这比逐字逐句地背记古诗更有趣味,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文言文学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绘本内容。因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有限,教师教学仅仅依靠教材,难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绘本因其以图为主、文字言简意赅的特点,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特点更为符合,能够促使小学生充分展开想像与联想,利于其进行知识消化与理解,因而,学生普遍阅读体验相对较好。将绘本引入低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上,是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学生可以通过绘本阅读学习教材内容之外的东西,例如,一些生词、词汇、句式等,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使得学生的收获更为丰富,进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将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凭借自己固有的认识经验去进行理解,可以极大丰富学生阅读感受。诸如,在学习《村居》时,为促进学生理解、强化学生的感受,教师试着让学生想像自己放风筝或者看他人放风筝的场景,逐步引导学生联想到“春烟”“东风”“杨柳”“莺飞”等景象,并对学生进行发问:“同学们,你们一般都是在什么季节放风筝呢?”“此时周围的景象是什么样子的?”“放风筝时有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自己试着体会在如此的场景下内心活动如何、有何种感受,以此来帮助学生强化对文本阅读的感受、提升认识。总而言之,就是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多措并举,帮助学生通过语文阅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以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展开阅读学习活动,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帮助其扩展阅读面,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升其对事物的认识。随着学生的文学储备增加,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会提升,学生一点就通。因此,为提升阅读教学实效,语文教师一定要强化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围绕语文教材学习内容,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学习书目;针对低年级小学生自制力差的特点,可以要求家长一同与学生进行亲子阅读学习活动,监督并向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学生的喜好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开展群文阅读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一些高效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领悟阅读技巧;开展班级阅读竞赛活动,使整个班级形成崇尚阅读学习的良好风气,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兴趣激发、习惯培养两手抓。说到底,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吴秋菊.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8):43-44.
[2]邱杨.“角色扮演”法在低年级语文阅读差异化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2):38-39.
[3]吴玲玲.对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的思考[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二)[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
[4]何月霞.以儿童为本,提升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阅读,2020(8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