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230_yuz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而低年级学段更是启蒙学习阶段。因此,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十分重要。教师应根据学情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以实现高效教学。本文就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展开论述,希望能够给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活跃、好奇心极其强烈的阶段。如若语文教师采取单一的、固有的教学模式,势必难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现状中,课堂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发生则是必然。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特性,从学情出发、符合学生的需求。下面以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为例,针对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一些具体策略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內在驱动力,能够促进人们不断地学习。在学生开始学习语文的初步阶段,就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会更加主动、自发地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中,无论是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还是课下教师布置的学习作业,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会大幅提升。由此可见,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低年级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我们通过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达到吸引学生注意的目的,让学生在认识上产生“语文阅读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的意识。
  以小学二年级的《村居》这一课为例,学习古诗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设备,在教室的大屏幕上给学生展示春天草长莺飞的生机勃勃之景象,同时再辅以欢快旋律的歌曲,然后让学生试着闭上眼睛想像古时孩童也像我们一样,放学后兴高采烈地互相追逐、嬉闹地放着风筝的情境。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采取古诗新唱这一创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具体的、生动的情境,能够从视觉、听觉上给学生带来双重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情感变化,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提升理解,激发起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热情。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其中的字、词,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深层感情以及感受诗的意境就相对容易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起来容易,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除了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内容丰富、充满悬念的小故事或者带领学生玩一些简单容易的小游戏。这些教学方式受到低年级小学生欢迎。创设情境,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择教学方式,并积极运用于课堂之上。
  二、注重学生体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长期的坚持不懈,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积累、陶冶情操。因此,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这就需要让学生有好的阅读学习体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我们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比如,上文所提到的教学案例中的古诗新唱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体验用歌曲的形式唱古诗。这比逐字逐句地背记古诗更有趣味,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文言文学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绘本内容。因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有限,教师教学仅仅依靠教材,难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绘本因其以图为主、文字言简意赅的特点,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特点更为符合,能够促使小学生充分展开想像与联想,利于其进行知识消化与理解,因而,学生普遍阅读体验相对较好。将绘本引入低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上,是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学生可以通过绘本阅读学习教材内容之外的东西,例如,一些生词、词汇、句式等,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使得学生的收获更为丰富,进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将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凭借自己固有的认识经验去进行理解,可以极大丰富学生阅读感受。诸如,在学习《村居》时,为促进学生理解、强化学生的感受,教师试着让学生想像自己放风筝或者看他人放风筝的场景,逐步引导学生联想到“春烟”“东风”“杨柳”“莺飞”等景象,并对学生进行发问:“同学们,你们一般都是在什么季节放风筝呢?”“此时周围的景象是什么样子的?”“放风筝时有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自己试着体会在如此的场景下内心活动如何、有何种感受,以此来帮助学生强化对文本阅读的感受、提升认识。总而言之,就是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多措并举,帮助学生通过语文阅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以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展开阅读学习活动,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帮助其扩展阅读面,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升其对事物的认识。随着学生的文学储备增加,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会提升,学生一点就通。因此,为提升阅读教学实效,语文教师一定要强化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围绕语文教材学习内容,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学习书目;针对低年级小学生自制力差的特点,可以要求家长一同与学生进行亲子阅读学习活动,监督并向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学生的喜好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开展群文阅读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一些高效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领悟阅读技巧;开展班级阅读竞赛活动,使整个班级形成崇尚阅读学习的良好风气,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兴趣激发、习惯培养两手抓。说到底,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吴秋菊.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8):43-44.
  [2]邱杨.“角色扮演”法在低年级语文阅读差异化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2):38-39.
  [3]吴玲玲.对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的思考[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二)[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
  [4]何月霞.以儿童为本,提升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阅读,2020(87):4-6.
其他文献
【摘要】集体备课能够改变教师过去单兵作战的状态,给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然而,集体备课这一方式实施一段时间以来,仍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新高考模式下,原有的集体备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更是凸显无疑。新高考模式下,虽然不少学校选读物理的学生比例跟传统高考模式下选读理科的比例相差不多,但由于组合多样化,不同组合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集体备课不能一味地追求“共性”而忽略了“个性”,应在不
在这个全球化的社会,社会有社会的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班级也要有班级文化。班级的文化建设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小学德育的工作中,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謂班集体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集体这个载体来反应和传播文化的现象,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既是新时代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又是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众所周知,班主任的工作态度、能力和策略将直接影响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以及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着重介绍新时代五育的重点内容,并对高中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开展五育的具体策略进行实例探究。这对
【摘要】 世界处在变化之中,一切都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包括环境、社会,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学内容……,作为一名一线小学教师,我们能以不变应万变吗?显然不能。那我们怎样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势应变,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呢?本文根据收集的科研数据展开研究,并就在新形势下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法,借此和各位教育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信息素养;培养  新时代下,川流
【摘要】随着新高考模式的推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已成为不可逆的教育趋势。高中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学科,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科。器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器乐走进课堂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而且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鉴赏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推动器乐进课堂是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举措。那么,应该如何有效推动
那是一场美丽的春雨,伴随着小区里竹子上翠色欲滴的竹叶,雨丝似乎也像玉屑般熠熠闪光。  “真是一场美丽的雨呀,在雨中散步是多么美妙呀!我要是可以下楼,就可以用我那新买的青绿色蕾丝伞,青绿色的伞和雨中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是多么和谐呀!”突然,从妈妈房间传来的摇滚音乐声把正在阳台上看雨的我从幻想中拉了出来。于是,我走着模特步,踏入老妈房间,露出讨好的笑容。  “妈妈,你今天好漂亮哦,是不是,嗯?”  “哦
【摘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只有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写作能力,形成一个很顺畅的由读到写的过程。  【關键词】阅读;写作;能力  农村学校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主要方法。那么,我们要明确课外阅读教学中的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积极地开发一切可利用的方法和教学资源,注
【摘要】思维导图是有效的语文学习工具,可帮助学生厘清解题思路、整合知识体系。本文针对数类“语言文字运用”主观题,提供高三复习课中借助思维导图辅助作答的实践经验,以资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言文字运用;压缩语段;句子复位、补写;句子表达效果  高三专题复习阶段的重要内容是建立知识框架,梳理答题技巧。在“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复习过程中,笔者尝试将资料及自身总结的知识点、做题技巧、答题套路用思维导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有很多学生经常会出现“懂而不会”的情况:就是上课时,老师讲的概念,公式,定理可以理解,课堂上给的例题,也能够听懂,但是当自己独立面对题目,自己解决时,却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困境:一是完全不知道从何入手进行解题;二是能够明确题目中的部分条件,并进行简单的联想,但是还没能发现条件与目标的联系,无法完整的解题;三是能够明确题目中全部的条件,也即知道已知是什么,未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的工具,然而,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提出了更新、更灵活的要求,即“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这个要求把趣味性提到了首要的位置。如何使抽象的拼音符号“活”起来、“动”起来?笔者认为,创新一种汉语拼音教学教具可使汉语拼音教学充满趣味性,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