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织物的计算性转变

来源 :时代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P053857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材料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织物材料正在经历一场重要的计算性转变.这场转变为建筑师提供了强大的设计自由度及物质掌控力,使织物成为了建筑师对物质世界进行编码的重要媒介,并为建筑创新提供了不断扩大的可能性.为了更好地阐释织物的计算性转变及其带来的建筑创新潜力,文章结合作者及相关学者的研究,梳理了织物编码技术的发展,并阐述了计算性织物的编码方法及相关的建筑应用探索.
其他文献
文章从“火车站”这一建筑类型的历史出发,对MAD建筑事务所的新作嘉兴火车站展开解读.传统意义上的火车站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产物,而嘉兴火车站通过引入“公园”这一类型,实现了对工业化空间秩序的瓦解.更进一步地,项目通过对纪念性的表达及消解、基础设施综合体的工业性特征与日常生活及消费空间对其的渗透,完成了对“火车站”这一源自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类型的重新定义.正如后现代城市空间一般,新的火车站成为了一系列具有差异性甚至是即兴发生的活动与事件的空间框架.
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是中国美术学院在杭州的第三个校区,建成后将容纳全部设计学科,师生规模达4000人.非常建筑的主持建筑师张永和基于他自身的设计与教学经验,以及对未来设计教育体系的理解,为良渚校区设计了“绵延多义、居学一体”的教学空间,协调和满足了项目对“多快好省”的要求,并通过设计中对百年现代建筑史的语言呼应,使得良渚校区自身成为设计教学的高能现场和不言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