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初来到珠影,觉得珠影的门脸特别高,两根门柱上的厂牌白底黑字“珠江电影制片厂”几个草书特气派。我算是赶上了珠影好时候的尾巴。拍了几部影片。那时候每年开春,厂区里各摄制组筹备开拍,热热闹闹,车水马龙。年中,厂区里静悄悄的没人,都拍戏去了。年末,人回来啦,个个满脸阳光!说实话,我真的喜欢那样拍电影!导演无需计算钱从哪来,票房多少!只想着拍部好电影就行了。在以后,情形变了。导演们不仅仅是花钱的,还要拍出的电影卖钱。这是中国电影人的新课题。一时间,全国的电影厂仿佛梦中惊醒!
这种改变令我的眼光宽了。为此我欣喜,也迷惘;市场对我们的选择非常挑剔。对谁都还无情面可言!市场中的电影到底是什么?我想得最多。我相信这也是变革中的中国电影要追问的。
我怀着这种心思写了那个带着失聪的儿子的下岗女工孙丽英,竟然成了!最近又有了一位让人记着的许三多。看来市场中的电影还是要写人。写些真实贴近生活的人更实在,也经看。也许,正是这些贴近民生的人物,才是在时代变革中颠扑不破的。等大家都有了钱,再都去拍“黄金甲”也不迟。
珠影建厂五十年了,后五十年珠影又回事怎么样的?放大一点想,广东按现在的发展劲头,五十年之后又会是怎样的情形?这么一想珠影应该有信心了。建立文化大省是广东的目标。我想像中的珠影大门还是那么气派,那条珠影大道应该没有尽头。
(原载《珠影动态》)
这种改变令我的眼光宽了。为此我欣喜,也迷惘;市场对我们的选择非常挑剔。对谁都还无情面可言!市场中的电影到底是什么?我想得最多。我相信这也是变革中的中国电影要追问的。
我怀着这种心思写了那个带着失聪的儿子的下岗女工孙丽英,竟然成了!最近又有了一位让人记着的许三多。看来市场中的电影还是要写人。写些真实贴近生活的人更实在,也经看。也许,正是这些贴近民生的人物,才是在时代变革中颠扑不破的。等大家都有了钱,再都去拍“黄金甲”也不迟。
珠影建厂五十年了,后五十年珠影又回事怎么样的?放大一点想,广东按现在的发展劲头,五十年之后又会是怎样的情形?这么一想珠影应该有信心了。建立文化大省是广东的目标。我想像中的珠影大门还是那么气派,那条珠影大道应该没有尽头。
(原载《珠影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