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质疑能力的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w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还学生学习实践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质疑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者。语文教师从老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两个方面充分地引导学生质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一、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1.课题质疑,直入文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就问: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如谁做了一次成功的实验?他是怎样将实验做成功的?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就让学生能在读文过程中,梳理出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2.关键词句质疑,突破重难点教师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要引导学生能在文章看似平常,实有深意的文字中质疑,也就是找寻文章关键词句。如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教师引导质疑:西沙群岛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此处,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感受到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西沙群岛的鱼很多,进一步通过文章中心句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富饶。
  3.插图质疑,画龙点睛 现在的教科书图文并茂,插图形象直观,我们要有机的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在观察中思考,并能从插图中发现问题。例如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文时,教师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质疑,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并有利于教师带领学生直奔教学重点展开学习。因此,我们发现,很多带有插图的课文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
  4.写作手法质疑,提高写作能力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奇怪的大石头》一课,初读后学生发现,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什么以“奇怪的大石头”来定题呢?通过读、思、议,学生明白了作者正是用大石头来表现李四光那种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并在解决问题中寻求答案,体现了他对科学执着的追求。
  5.文中标点质疑,深入理解文意 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不一样,它能帮助我们识别句子,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可以引导学生从标点处质疑。如《灰雀》一文,列宁问孩子有没有见到灰雀时,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男孩说话时为什么要停顿一下呢?他心里会想到什么?孩子可能担心列宁知道是他捉走灰雀、想说又不敢说,还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没……我没看见” 应该如何读才能恰当地反映男孩的心理。
  6.关注矛盾质疑,悟出文章道理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作者匠心独具所在。引导学生读书前后联系起来,找出矛盾的地方,从此处质疑,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战争时期,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他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时,阮恒完全可以选择不献血,可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通过对这一矛盾点的质疑学习,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学习感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探索不同质疑方法在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策略
  质疑的时段不同,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所适应的教学环节也不同,我们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对有效运用质疑方法的策略进行了梳理。
  1.课前质疑来预习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初步自主探究课文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通过自读预习和课堂学习来提高阅读效率。如教学《孔子拜师》一文,通过预习学生进行质疑:孔子已经非常有学问了,他为什么还要拜师继续学习呢?这个问题为本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带着这个问题读书、探讨学生感受到,虽然孔子当时已经非常有学问了,但他十分谦虚好,所以不远千里拜孔子为师,求学。学生还可以把自己在预习时的疑问记录下来,在质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
  2.课中情境教质疑在教学课文内容中,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探究课文的好机会。如教学《给予树》一文: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在想些什么?从而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感受金吉娅的爱心与善良。关键处随机点拨抓住重词句的教学,通过动作演示,换词比较进行语言训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发展。
  3.课中借助质疑想象、品词析句、感悟朗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加强了学生对“读”的实践。就是要打破教师教学生的思路,树立学生读书的思路,把读书的权力还给学生。通过读来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一课中,教师在学生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想象拜师路途的艰辛,体会孔子求知若渴的心情,从而高效的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悟课文。
  4.课后质疑促拓展在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意由未尽,给学生留出想象的空间,填补思维的空白,以此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大胆创新。例如:在人教版第五册《柯利亚的木匣》文章在结尾处写到“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引导学生质疑落实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并将课文中学到的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写作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总之,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文而异,不断探索,灵活运用。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提问是孩子们积极思维表现,结合语文教学,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当然,把小学语文课堂变成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主阵地是—个长期的过程,有待于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语文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
  [3]《语文教学通讯》
  [4]《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五期
  [5]《畅想语文》人教网刊2012年第七期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推动作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爱学、乐学中逐渐掌握英语知识,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一、真情感染,触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教师亲切的微笑,鼓励的话语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师生间
回顾历史,语文教育其实是一种人格化的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关怀早就蕴含其中。先师孔子在《论语》一书中,自始至终都强调“德”,即我们所说的健全的人格。《大学》则进一步把它具体化为“三纲五常”的人格追求。唐代韩愈的《师说》更是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三大任务中,把“传道”作为三大任务之首。  可见,在古代教育中,学生人格的培养是被放在首位的。这很值得我们当代老师来借鉴学习。
教育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特色,是品牌,一个学校要想长期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理念与目标。教育理念是高水平教师的重要标志,教师的理念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的育人理念是,着力把每个学生教成好人。在此,想联系身边的一些现象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和肤浅的看法,希望引起各位同仁的认同与共鸣。  今天,我们谈论教育,有两点是毫无疑问的:一是学校教育是
人格教育就是教育者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正在成长的每一位个体实施培养良好心理品质、能力,更重要的在于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情操,铸造精神,完善人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认识语文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教学中语文的综合效应。本文想就语文学科教学对人格形成的作用,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自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作一尝试性的探索。  一、语文教学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   语文课是基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也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发展学生语言思维能力,使学生打好语文素质基础,我们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反思,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浅薄的心得体会。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   1.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的确立,必将带来教育上深刻的思想变革在教育目标上,它强化了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宗旨;在教育内容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文教学万不可忽视对字词的积累。我们所读的每一篇佳作,无不是由精美的词句构成。忽视了基础的字词积累,看不起简单的字词总结,就如同只想要空中楼阁一般,最终无基之楼是要成空的。而《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也指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书写速度。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
以钛酸丁酯作前驱物,NMP为共溶剂,在可溶性聚酰亚胺PI(HQDPA-DMMDA)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TiO2含量的PI/TiO2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膜材料.TiO2的实际含量高达35.5%时仍能成
在小学写作教学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同学写完作文最后一句,就把笔一放:“啊,写完了。”这时真的是大功告成了吗?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此时的文章,只能算是“半成品”,还缺少一道工序——检查修改,只有完成了文章的修改,才算“大功告成”。那么,我们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组织一篇好的文章呢?本文就此话题谈一些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首先,大处着眼,检查文章中心是否明确。 中
英语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在考试中阅读理解能力题占60%,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一、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学观念上的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思想上, 没有认识到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