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平台教学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平台已经成为各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利用该平台实施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实验对比证明:充分发挥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平台的功能,实施自主性、实验性教学,能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文化水平。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实验平台;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9-0070-02
  
  一、引言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要求设置的三个层次计算机教学课程的第一层次课程,是所有计算机课程的先行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考核有别于其他课程。主要表现有:(1)学生对该课程认知程度的差异,由于城乡发展的差异,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认识也是参差不齐的。(2)该课程是一门实验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教学绝大部分是在实验室教学,而不是传统的在课室用板书教学。(3)该课程的考核应该是上机操作考核而不是笔试考核。但是长期以来,各高校该课程教学往往采用传统的文科式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方法不符合该课程的特点,大大限制了该课程的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平台的出现,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变革。
  二、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平台概述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平台是一个集教学、实验、考核以及实验成果研究为一体的实验平台。将教材内容以图、文、声、像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案例演示、步骤讲解、练习及讨论,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它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开放式教学、教学互动、课堂管理、课件资料及作业管理等功能;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练习测试、期末考核,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等,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为实验室三层结构的软件模型,底层庞大的数据库作为基础,如教学案例数据库、试题库、教学资源数据库、其他信息数据库等;数据服务平台为实验教学提供基础数据,为教学研究提供研究型数据;中间层为教学实验平台;最顶层是教学研究平台。任何教学服务都是为了教学研究服务,研究员用实验数据、实验教学成果等做实验教学研究,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平台主要功能模块有:实验教学模块、自主学习模块、实验考核模块、实验数据资源模块、信息交换模块、实验管理模块等。系统在设计上采用B/S 和C/S 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客户端采用统一的B/S结构,服务端和复杂的业务逻辑采用C/S开发。在C/S 模式下实现教学功能、实验管理功能、实验考核分析功能等,并把相关处理结果数据填写在本地服务器上,提供给Web显示。同时实现了系统数据的导入、导出、备份等功能。
  开发环境与技术: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 数据库采用Oracle, 开发平台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Web服务器采用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技术配置:Oracle ADO与ODBC数据库访问接口 IIS Web服务器所采用的ASP.NET、XML技术 客户端IE Browser和有关的VB Script与Java Script技术等。
  三、基于实验平台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
  我们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为:理论讲解 案例演示 讨论互动 学习指导 模拟训练 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及其应用。教学过程中体现开放性、交互性、应用创新性的原则。开放性体现在对高等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开放;互动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互动、激情辩论、课后在线答疑等方式。 应用创新性包括学习方法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知识创新应用等。我们在实践教学中, 采用了以下方式来进行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
  1.案例向导驱动教学方式。案例驱动是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解决过程,并加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的教学手段,充分与学生交流、互动,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而用传统的文科式教学常常出现如下弊端:(1)教学力度、教学效果不能很好地体现;僵硬的板书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学而易忘,实际操作能力缺乏;一旦离开了课本,当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时,很多学生就有一种茫然的感觉。而平台中的案例向导驱动教学方式正是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实验平台提供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实例,有相当一部分实例是校企合作中企业给出的,有很强的应用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方式。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开放式自主学习功能;学生在课余时间登录系统进行自主学习,我们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素材、案例、考核测评等;考核测评随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测评分有章节、单元、知识块、综合等考核测评;不仅有客观题的考核测评,而且实现了操作题的考核测评。在操作题的测评上通过智能地判定知识点的对错,实现对操作题的评判;不会因某个知识点的错误影响整个题目的作答,能够准确地标示出错误的位置,提供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的对比,较客观科学地对操作题进行判定;学生通过该平台做到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复习等。预习向导让学生了解知识背景、知识点结构、难点重点等,做到课前就对知识点有较全面的了解,在课堂上有重点有准备地进行听讲。平台里专门有一栏是“认知篇”,里面介绍有“名人世界”、“成功之路”等,让同学们了解和熟悉该学科领域发生的名人名事,树立起远大理想。同时该栏提供了各种学习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找到自己最佳的方向和目标。
  四、实验教学成果
  实施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平台教学近两年来,学院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学们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促进其他学科的共同进步。同学们对学习计算机文化课程的兴趣空前高涨,积极地参与学院的IT文化节,参加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广东大学生计算机技能大赛等并取得优异成绩;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表中是学生使用平台前后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统计。2006年至2007年度学院采用传统的文科式教学,课程通过率大概在50%左右;2008年实施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平台后,通过率接近70%,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五、结束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平台实现了基于多媒体网络的教学。通过该模式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能够提高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效率。该平台只是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思路的一种初步探索,无论从教学对象还是从课堂授课模式来说,都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要获得对新模式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需要开展更多的、设计更为周密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詹铁柱,刘幼昕,骆东奇,范贵麟.构建开放实验平台 促进经管实验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 2009(3).
  [2]刘阳,吴殿红.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与实践[J].滨州学院学报, 2006(6).
  [3]张亚婷,刘雁飞.基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改革[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8(3).
  [4]王晓燕,孙杰.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21).
  [5]田原,江伴东,卢荣华,于丽.大众教育背景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
  [6]吴光龙.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编辑:杨馥红)
其他文献
介绍了国内外海洋平台实时监测技术的进展,重点介绍用于水下结构检测的进水构件测试法(FMD)和磁膜水下探伤方法.
近年来,教学录像作为一种可视化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远程教学,网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于2003年起实施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明确要求所有申报课程的教学
在当前知识总量以指数式增长的背景下,学习者在进行个别化学习时如何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及筛选,从而提高学习的绩效则显得尤为重要,而Web2.0模式下新诞生的DIGG类网站简化了学习
根据海洋平台结构管节点设计准则,自行开发了海洋平台管节点强度校核和可靠度分析软件,应用冲剪校核和名义应力校核法对渤海BZ28-1单点系泊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管节点进行了强
介绍了单层保温配重海底管线接点防护设计方法,分析了接点防护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
介绍基于CAN现场总线的船舶机舱分布式监控系统的研制,应用实践证明:CAN总线的机舱分布式监控系统优于集中式分布系统,为现代船舶机舱监控手段的发展方向.
由国际标准组织 ISO/IEC JTC1 SC36 主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市科学与技术委员会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具体委托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十四届学习、教育和培训中的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EC/JTC1 SC36)全会、工作组会议及开
针对浅海海底管线电缆检测及维修装置的潜浮稳性、下潜时重量重心和初稳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特别是对下潜时的调载过程进行了精确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