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内容的整合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bos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98-01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史论结合为特点的思维学科,由于受课程编排限制,历史教材编写往往会出现主干断裂,因果分离,重结论轻推理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困惑,缺乏连贯,解决问题欠周密,构建不了完整的历史情景,形成条块分割,缺乏史学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整合历史内容的教学摸式,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探究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整合目标要明确,造就创新的素材
  
  整合教学就是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各方面上伸下展进行全面分析,求得历史现象及历史现象之见的逻辑联系。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的高低和完成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培养。我们制定教学目标都是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教学目的任务的完成是为培养创造能力积累素材。每一节课须整合哪些问题,教师都要成竹在胸,了如指掌。
  历史这门课是思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用整合教学法就是用大历史观分析事件来龙去脉,知道结论推理过程,论从史出,分析推导,注重逻辑思维,因为什么,所以什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如分析罗斯福新政,从背景、目的、措施、结果,推导出“新政”缓解了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遏止危机的观点,因为它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甚至与苏俄新经济政策比较,得出这样结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这种观点的产生就是创新。
  教师懂得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强调记忆性是历史学科一大特点,但不是常将现成结论喂给学生,不告诉学生如何分析得出这一结论过程,也不要求学生了解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和观点,而是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探究历史现象的奥秘,注重历史发展的规律;考试也不能只偏重于对知识记忆的考察,应该提供足够让学生动恼的思维空间,从而为学科能力形成提供条件。
  创新思维培养是完善学生自我素质重要内容,人的思维是一个整体过程,人在思维时,把问题的多个细节同整个情景结构联系起来考虑,从各个方面来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确定整个情景结构内的“缺口”所在即问题所在,问题的解决就是创新能力的展现。
  
  二、整合观念要更新,理顺创新的途径
  
  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即可以是一个新慨念,新思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作品(1)。我们整合知识就是讲清事件产生的方方面面,来龙去脉,具体而言就是历史的背景、条件、过程、结论、作用、影响,而不是由结论到结论。由这些已知信息推导出自己的思维结论,得出认识,这种认识就会能动作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使我们少走弯路。这种认识就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体现。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应与时俱进,观念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代同步,才能不断创新。否则,教师教给学生的已知知识永远是过时的,永远产生不出新观点,培养不出创新能力。如过去我们评价历史现象是以阶级斗争的观点,而现在则用生产力的标准,如果不用生产力标准评价历史现象,那么对待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就会无人信服。又如评价太平天国,过去一至持肯定态度,而现在有一部分人则持完全否定观点,因为太平天国在社会行为上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作用,引起社会动荡,它提出的革命纲领违背时代潮流,逆历史而进,这种与时俱进的观点,给人耳目以新的感觉。
  学生感性认识错误,理性认识就无从谈起。从教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
  
  三、整合过程要细化,求得创新的方法
  
  创新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教会学生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合历史过程中,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全详细,把这种思维过程教给学生,潜移默化中渗透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周全性,详细性。
  历史知识是综合的,多样性的,时间上贯穿古今,空间上纵横五洲四海,涉及世界各地区,内容包罗万象。我们在分析历史事件、现象是任何发生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时候,只有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把握分寸,才能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思路、方法。
  分析问题要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是指从某个或几个特定的视觉对同一事物进行发行;多层次指次表象、内容、感情、理性等不同认识层次对同一事物进行分析。具体而言,我们习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政治到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或是内因到外因,这种思维定势。如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条件可以归纳为资金、原料、技术、市场、劳动力等,这样分析有利于深刻理解历史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创造思维的特点有独立性、跨越性、多向性。从创造思维的特点看整合的详细化过程就是培养历史创造思维,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思辨能力的过程。如古代史西汉水利工程,概括出西汉水利区域特征:黄河流域是以营建灌溉渠为主的水利建设,东南地区是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的水利建设,以及挖掘坎儿井以利用雪水、地下水的西北水利建设特征。这种分类概括,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研究历史的方法,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跃然纸上。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旨在体现化学教学过程的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使教与学处于最佳状态。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教学难点 教学密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9-090-01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上的应用,我们加强了多媒体化学教学的研究,敢于实践,勇于突破,拓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把文字、数据、图形、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核心,因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数学教学重点和中心。本文从教育的现状,数学教学的核心、素质教育的要求等方面探讨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原因,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对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观念 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
摘 要:生命科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引起、主动参与性的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掌握恰当的时机、采用恰当的方法、运用合适的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兴趣 引导 主动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92-02    时代的发展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统的应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91-01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教育传播越来越多元化。而对于教育来说,课堂教学仍然是必不可少、重中之重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密度,而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95-01    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潜能。因此在课改过程中,对于多媒体的应用,应该精心安排设计,不能为了用而用,要真正让多媒体起到其应有的作用。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广泛使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94-01    语文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将教师授课,学生听课、提问过程录相后,通过卫星和互联网传到全国各地,学生在计算机上输入密码后,选择自己当天的课程,按安排循序渐进。内容有教师的图像与声音,与学习相关的图表、资料及录相。有难点、疑点还可反复观看,直到弄懂为止。完成的作业可通过网络提交,还可通过答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从机械工程品牌专业入手,从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习方式及培养能力的侧重点、创新能力所需的环境三方面入手,阐述了品牌专业本科人才计划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人才培养 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96-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