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中“道”之性格新论

来源 :文化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e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南子》并非如冯友兰所言的“无中心思想”而落于洋洋洒洒,道即是其纲领,而且对道之性格作了深刻阐发。夫道者,无所不在,无形无象,而应变无穷,然其又是恒常实存。故凡万物之生息长养,与夫自然界之一切现象,殆无能自外于斯道者。因此要顺其自然,以合于道。 The “Huainanzi” is not as “a centerless idea” as Feng Youlan put it. The Tao is its program, and its character is profoundly elucidated. Wise men, omnipresent, invisible, and contingency, but it is the common reality. Therefore, all life and interest of all things grow up, with husband all the phenomena of nature, almost impossible to self-outsiders. So let it be, let it be in harmony.
其他文献
外语习得理论认为,关注阅读学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跨文化语言知识,促进学习者语言运用技能的生成。同样,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注重阅读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的语言理解感悟力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需要和学习发展规律,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激情和兴趣,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有些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假的繁荣,值得广大的一线教师加以警醒和重视。    一、一味摒弃    现今有些语文课曲解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授课伊始,让学生自学课文,接着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让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教师放任自流,不加以必要的引导和启发,且这种“模式”日趋成为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