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吸宫不全及漏吸的常见原因,探讨其处理办法;方法:对60例吸宫不全及漏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表现、B超、血β-HCG或尿HCG检查确诊,4例为漏吸,56例为吸宫不全;54例1次清宫治愈;6例清宫2次治愈;另1例为宫角妊娠,在B超引导下行第二次清宫治愈。
关键词 吸宫不全及漏吸 原因分析 预防处理 手术结束前检查刮出的胚胎组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206
人工流产是指妊娠14周内以手术终止妊娠的一种方法,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吸宫不全是指人工流产术后部分妊娠组织物残留;漏吸是指施行人工流产未吸出胚胎及绒毛而导致继续妊娠或胚胎停止发育。本组资料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60例吸宫不全及漏吸的原因,探讨其处理办法,尽量避免发生吸宫不全及漏吸,以减少患者痛苦。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吸宫不全及漏吸患者60例,年龄20~42岁,平均28.5岁;妊娠1~9次,平均2.8次;经产妇38例,其中5例为剖宫产,未产妇22例;就诊时间为人流术后10~40天,平均25天。均否认术后有性生活史。56例B超诊断为宫腔内妊娠物残留,其中4例宫内见孕囊;4例B超未见异常,但血β-HCG持续阳性,下降缓慢。全部患者血β-HCG或尿HCG阳性。60例中,子宫畸形的有3例;孕囊着床位置异常的有2例;子宫极度前屈或后屈的有5例。
术前未明确诊断为早孕的宫腔刮出物均送病理检查。所有数据采用P值方法计算。
诊断:患者术后15天仍有阴道流血,量多或少,伴有或无腹痛;妇检宫颈口松弛,有活动性出血,子宫稍大,感染时有明显压痛。尿或血β-HCG阳性,B超宫内有孕囊或残留物;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如首次术中未见绒毛,术后B超检查宫内有孕囊,诊断为漏吸;首次术中见到绒毛,术后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物残留,诊断为吸宫不全。
治疗:明确诊断后予以清宫,54例1次清宫治愈,6例清宫2次治愈;5例中,2例为子宫极度后屈;2例为子宫畸形,1例孕囊着床在子宫切口瘢痕处;另1例为宫角妊娠,在B超引导下行第二次清宫治愈。回顾资料表明,子宫极度前屈或后屈,子宫畸形或孕囊着床位置异常的患者,二次清宫率高,见表1。
结 果
全部患者经清宫后治愈。
讨 论
常见原因:①子宫畸形:常见双子宫,双角子宫,完全或不全纵膈子宫,孕囊着床于一侧宫腔或宫角,容易导致胚胎残留或漏吸。②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患者,肌瘤凸向宫腔,特别是子宫下段的肌瘤,阻碍了手术操作,导致胚胎残留或漏吸。③孕囊过小<1.5cm,此类患者宫颈特别紧,不易扩张,手感不好,难以感觉到吸管的震动及子宫壁的粗糙感,再加上患者因疼痛而不配合(就算用了麻药亦难起作用);孕囊过大,胎芽越大,越容易造成肢体残留。④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与腹壁粘连,使子宫位置向上牵引,宫体后屈,宫颈随着上升,难以暴露;有的孕囊种植在子宫下段瘢痕处,此时吸刮此处,怕造成子宫穿孔,容易造成吸宫不全。⑤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屈,探针或吸管未到达宫底,容易造成吸宫不全或漏吸。⑥不全流产或稽留流产患者,因退变的胚胎组织钙化,与子宫壁粘连较紧,容易造成吸宫不全。⑦操作者的技术不熟练或责任心不强,未掌握人流术的要点,未认真仔细检查吸出的胚胎组织是否与停经月份相符,导致胚胎残留或漏吸。这种情况占了大部分。⑧孕囊着床的位置异常,宫角妊娠位置较隐蔽容易漏刮。
预防:①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建议术前2小时常规应用米索前列醇阴道栓,可使宫颈松弛;术时使用透明的硅胶管做吸管连接,这样有助于操作者术时观察胚胎组织吸出的量,帮助初步判断吸宫是否完全,特别是宫颈紧,手感不好时,更有助于判断。术时用刮匙检查,特别要检查两侧宫角是否刮干净,手术结束前仔细检查胚胎组织是否完整。这样虽然耗时,亦会增加操作者的麻烦,但却可以减少吸宫不全及漏吸发生率。建议手术台下有一医生帮忙检查,这样可大幅度降低吸宫不全及漏吸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②子宫畸形者,如双子宫、双角子宫、完全或不全纵膈子宫,有条件者,在B超引导下操作;无条件者,在手术结束以前检查绒毛及蜕膜,双角子宫患者的蜕膜较多,如未见绒毛或蜕膜较少时应重新检查,找到对侧宫腔,避免吸宫不全及漏吸。③子宫肌瘤导致宫腔曲度发生变化,吸管很难弯曲以适应手术操作,建议先做药流再行清宫,此时宫颈很松,可以用小号的卵圆钳行钳刮术,亦可把刮匙屈成与子宫相适应的弯度,小心搔刮子宫,最后用吸管吸净宫腔内的组织碎片及血液。最好在B超引导下操作。④孕囊过小,可等待数天,待孕囊>1.5cm时再行手术;若孕囊较大,应先用米索前列醇阴道栓2小时后再操作,此时宫颈松,可用7.5~8号吸管,可减少手术时间,破水后肌注20U缩宫素,以减少出血量;要注意的是孕囊的张力较大,容易造成漏吸,所以,手术结束前要仔细检查刮出的胚胎组织。⑤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屈,可行双手复位法或牵引宫颈以纠正,前屈的子宫先用手法复位后,再让助手帮忙从腹部下压子宫,便可顺利完成手术。不能复位者,最好在B超引导下操作。无条件者,在手术结束前检查绒毛是否完整,若不完整,再小心操作,直至手术成功。⑥不全流产或稽留流产患者,因退变的胚胎组织钙化,与子宫壁粘连较紧,故很难剥离,此时若患者凝血功能正常,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先口服己烯雌酚片5mg,每日3次,连用5天,以提高子宫肌对缩宫素敏感性,术前2小时用米索前列醇阴道栓,术时用大号吸管或用卵圆钳行钳刮术。⑦宫角妊娠应在B超引导下手术。
处理:明确诊断后再行清宫术,术前要认真询问病史,查阅首次手術记录,分析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避免再次宫腔残留;若孕龄较大,则应根据胎儿大小选择适合的终止妊娠方式;术前3天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应用;如有感染伴大出血,应在备血、抗休克的同时行清宫术并大量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 吸宫不全及漏吸 原因分析 预防处理 手术结束前检查刮出的胚胎组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206
人工流产是指妊娠14周内以手术终止妊娠的一种方法,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吸宫不全是指人工流产术后部分妊娠组织物残留;漏吸是指施行人工流产未吸出胚胎及绒毛而导致继续妊娠或胚胎停止发育。本组资料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60例吸宫不全及漏吸的原因,探讨其处理办法,尽量避免发生吸宫不全及漏吸,以减少患者痛苦。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吸宫不全及漏吸患者60例,年龄20~42岁,平均28.5岁;妊娠1~9次,平均2.8次;经产妇38例,其中5例为剖宫产,未产妇22例;就诊时间为人流术后10~40天,平均25天。均否认术后有性生活史。56例B超诊断为宫腔内妊娠物残留,其中4例宫内见孕囊;4例B超未见异常,但血β-HCG持续阳性,下降缓慢。全部患者血β-HCG或尿HCG阳性。60例中,子宫畸形的有3例;孕囊着床位置异常的有2例;子宫极度前屈或后屈的有5例。
术前未明确诊断为早孕的宫腔刮出物均送病理检查。所有数据采用P值方法计算。
诊断:患者术后15天仍有阴道流血,量多或少,伴有或无腹痛;妇检宫颈口松弛,有活动性出血,子宫稍大,感染时有明显压痛。尿或血β-HCG阳性,B超宫内有孕囊或残留物;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如首次术中未见绒毛,术后B超检查宫内有孕囊,诊断为漏吸;首次术中见到绒毛,术后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物残留,诊断为吸宫不全。
治疗:明确诊断后予以清宫,54例1次清宫治愈,6例清宫2次治愈;5例中,2例为子宫极度后屈;2例为子宫畸形,1例孕囊着床在子宫切口瘢痕处;另1例为宫角妊娠,在B超引导下行第二次清宫治愈。回顾资料表明,子宫极度前屈或后屈,子宫畸形或孕囊着床位置异常的患者,二次清宫率高,见表1。
结 果
全部患者经清宫后治愈。
讨 论
常见原因:①子宫畸形:常见双子宫,双角子宫,完全或不全纵膈子宫,孕囊着床于一侧宫腔或宫角,容易导致胚胎残留或漏吸。②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患者,肌瘤凸向宫腔,特别是子宫下段的肌瘤,阻碍了手术操作,导致胚胎残留或漏吸。③孕囊过小<1.5cm,此类患者宫颈特别紧,不易扩张,手感不好,难以感觉到吸管的震动及子宫壁的粗糙感,再加上患者因疼痛而不配合(就算用了麻药亦难起作用);孕囊过大,胎芽越大,越容易造成肢体残留。④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与腹壁粘连,使子宫位置向上牵引,宫体后屈,宫颈随着上升,难以暴露;有的孕囊种植在子宫下段瘢痕处,此时吸刮此处,怕造成子宫穿孔,容易造成吸宫不全。⑤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屈,探针或吸管未到达宫底,容易造成吸宫不全或漏吸。⑥不全流产或稽留流产患者,因退变的胚胎组织钙化,与子宫壁粘连较紧,容易造成吸宫不全。⑦操作者的技术不熟练或责任心不强,未掌握人流术的要点,未认真仔细检查吸出的胚胎组织是否与停经月份相符,导致胚胎残留或漏吸。这种情况占了大部分。⑧孕囊着床的位置异常,宫角妊娠位置较隐蔽容易漏刮。
预防:①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建议术前2小时常规应用米索前列醇阴道栓,可使宫颈松弛;术时使用透明的硅胶管做吸管连接,这样有助于操作者术时观察胚胎组织吸出的量,帮助初步判断吸宫是否完全,特别是宫颈紧,手感不好时,更有助于判断。术时用刮匙检查,特别要检查两侧宫角是否刮干净,手术结束前仔细检查胚胎组织是否完整。这样虽然耗时,亦会增加操作者的麻烦,但却可以减少吸宫不全及漏吸发生率。建议手术台下有一医生帮忙检查,这样可大幅度降低吸宫不全及漏吸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②子宫畸形者,如双子宫、双角子宫、完全或不全纵膈子宫,有条件者,在B超引导下操作;无条件者,在手术结束以前检查绒毛及蜕膜,双角子宫患者的蜕膜较多,如未见绒毛或蜕膜较少时应重新检查,找到对侧宫腔,避免吸宫不全及漏吸。③子宫肌瘤导致宫腔曲度发生变化,吸管很难弯曲以适应手术操作,建议先做药流再行清宫,此时宫颈很松,可以用小号的卵圆钳行钳刮术,亦可把刮匙屈成与子宫相适应的弯度,小心搔刮子宫,最后用吸管吸净宫腔内的组织碎片及血液。最好在B超引导下操作。④孕囊过小,可等待数天,待孕囊>1.5cm时再行手术;若孕囊较大,应先用米索前列醇阴道栓2小时后再操作,此时宫颈松,可用7.5~8号吸管,可减少手术时间,破水后肌注20U缩宫素,以减少出血量;要注意的是孕囊的张力较大,容易造成漏吸,所以,手术结束前要仔细检查刮出的胚胎组织。⑤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屈,可行双手复位法或牵引宫颈以纠正,前屈的子宫先用手法复位后,再让助手帮忙从腹部下压子宫,便可顺利完成手术。不能复位者,最好在B超引导下操作。无条件者,在手术结束前检查绒毛是否完整,若不完整,再小心操作,直至手术成功。⑥不全流产或稽留流产患者,因退变的胚胎组织钙化,与子宫壁粘连较紧,故很难剥离,此时若患者凝血功能正常,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先口服己烯雌酚片5mg,每日3次,连用5天,以提高子宫肌对缩宫素敏感性,术前2小时用米索前列醇阴道栓,术时用大号吸管或用卵圆钳行钳刮术。⑦宫角妊娠应在B超引导下手术。
处理:明确诊断后再行清宫术,术前要认真询问病史,查阅首次手術记录,分析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避免再次宫腔残留;若孕龄较大,则应根据胎儿大小选择适合的终止妊娠方式;术前3天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应用;如有感染伴大出血,应在备血、抗休克的同时行清宫术并大量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