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 言
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状况,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笔者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与思考。以系统论和建构主义理念的新思维,反思文言文教学,透视现存弊端,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在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方面,给中学师生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
一、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价值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古代社会,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文言文具有四大价值:(一)认识价值。认识祖先,懂得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二)教育价值。有助于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塑造完美人格。(三)发展价值。可以寻根究源,让文言文的价值为现代汉语的发展服务。(四)实用价值。从学习者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求着眼,达到语言上的知识与技能的认知目的、文学上的过程与方法的欣赏目的、文化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同目的。
二、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厌学,老师厌教,教学无序化、功利化、教法陈旧、学生对文言文教学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一)教学无序化
1、目标模糊,方法失当。《教学大纲》要求模糊,广大教师见仁见智,各行其是。在词语解释和语法特点上反复操练,单纯以讲、记、背、默、译为线,过多过细地给学生讲授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把一些文情并茂的古典名篇讲得支离破碎。教学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新。
2、教材多变,文白混合。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一直是“文”“白”混合编排,文言文课文忽多忽少。有时偏重语言知识,把中学文言文当成大学的古代汉语课;有时偏重文学知识,把中学文言文当成大学的古典文学课。
3、重“讲”常“谈”,缺读少练。中学文言文教学,主要是教师在串讲。教师的讲解占用了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阅读、朗读课文和做练习。长期缺读少练,影响了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功利化
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中考、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师生共同为考试而努力,为分数而奋斗,急功近利,目光短视。高考考文过于固定,选文多为来源于《二十四史》的人物传记。虽有细微变化,但没有太多不同。长此以往,会导致一种不健康的学习意识:只需熟悉人物传记的套数,就能应付高考文言文考试。
(三)教法陈旧,影响学习
据2011年笔者在云南省某中学所作的一项调查,一些教师还在延用几十年不变的老方法。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原则,一讲到底;学生则忙于做笔记,绝大多时间花费在字、词、句、语法等比较抽象、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记忆上,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因而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学生甚至把学不好文言文归罪于教师没教好。
(四)认识不对,心态不好
据2011年笔者在云南省某中学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有93%的学生认为古文很难学,有90%的学生最怕背古文,60%以上的学生不明白学习古文的意义。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文类题目让很多学生“谈古色变”,古文题目的扣分率一般都在50%以上。古文题目成了学生高考成绩高低的分水岭。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存在几种不正确的认识
1、畏难心理。文言文由于年代久远,与当代学生的生活严重脱节,遣词造句虽然优美,但对当代学生而言,仍佶屈聱牙。学生对枯燥的文言字词理解,句式背诵感到苦不堪言,再加上文言文考试成绩不理想,使得他们产生畏难心理。
2、应试心理。不少学生对文言文有错误认识,认为文言文是一种死的语言,除了考试之外,没有什么用途。于是,部分学生产生了为应试而学文言的心理,只关注考试内容,只根据考试大纲和考点要求来死记硬背所谓的重点难点。
3、依赖心理。由于处处是障碍,句句是麻烦,读不对发音,搞不清字义,难以预习,无法自学,所以不少学生完全依赖老师讲解,或是依赖书店里的教辅资料,看看译文,走所谓“捷径”。
三、改革文言文教学的对策
(一)运用系统论新思维指导文言文教学
教学实践证明:系统论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系统论的核心是有机整体观念,我们要运用系统论方法来指导文言教学,把文言文教学置于中学语文教学这一大系统中,把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使知识融会贯通,理清已学知识的脉络,循序渐进,通过归类比较,掌握异同,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连贯起来,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
(二)为文言文教学目标正确定位,为教师角色正确定位。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价值主要在于拓深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素养,使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学素养更加深厚。
语文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转变,由教学的管理者向教学的合作者转变,由教材的忠实实施者向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转变。成为组织与合作者——打破原有单纯的传授式教学;成为传承与启蒙者——重塑文言文语言和思想的魅力;成为激趣者——拉近文言与学生的距离。
(三)培养语文素养,积累语言
1. 培养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生活体验、文化教养、思想品德、思维品质和审美情绪。
2.积累文言语言。文言的学习,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从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看,主要是语法和词汇方面,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词汇,最难的也是词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训练的重点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虚词和句式。
(四)讲授方法,注重训练
语文教师必须做到文言文教学总体思路清晰:
文言教学基本原则是:文道统一,以文为主。
文言文教学策略是:集中教学、分步推进、螺旋上升。
文言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先读后讲,先学后练。
文言文教学步骤是:初一高一背诵积累,初二高二系统深化,初三高三强化应试。就高中而言,从阅读能力来讲,高一着重训练理解能力,高二着重训练鉴赏能力,高三训练研读能力。
(五)知识延展
1、学生知识延展。对知识树状结构的延伸拓展不失为一种引导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好方法。
2、教师知识延展。教师如果能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对课文内容作适当的补充、扩展和延伸,以点带面,那么就能赋予每一篇课文以丰富的文化底蕴,让课堂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对于老师而言,节选的教材,争取阅读全文以至全书;多多了解与课文有关的材料,诸如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写作意图,典故出处等,以加深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厚实的功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师要多读些秦汉散文,多背些古典诗文,熟悉古代的文字、文学、文化,这样教起文言文来才不致于只停留在逐字串译上,才不至于分析时捉襟见肘。
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状况,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笔者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与思考。以系统论和建构主义理念的新思维,反思文言文教学,透视现存弊端,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在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方面,给中学师生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
一、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价值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古代社会,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文言文具有四大价值:(一)认识价值。认识祖先,懂得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二)教育价值。有助于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塑造完美人格。(三)发展价值。可以寻根究源,让文言文的价值为现代汉语的发展服务。(四)实用价值。从学习者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求着眼,达到语言上的知识与技能的认知目的、文学上的过程与方法的欣赏目的、文化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同目的。
二、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厌学,老师厌教,教学无序化、功利化、教法陈旧、学生对文言文教学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一)教学无序化
1、目标模糊,方法失当。《教学大纲》要求模糊,广大教师见仁见智,各行其是。在词语解释和语法特点上反复操练,单纯以讲、记、背、默、译为线,过多过细地给学生讲授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把一些文情并茂的古典名篇讲得支离破碎。教学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新。
2、教材多变,文白混合。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一直是“文”“白”混合编排,文言文课文忽多忽少。有时偏重语言知识,把中学文言文当成大学的古代汉语课;有时偏重文学知识,把中学文言文当成大学的古典文学课。
3、重“讲”常“谈”,缺读少练。中学文言文教学,主要是教师在串讲。教师的讲解占用了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阅读、朗读课文和做练习。长期缺读少练,影响了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功利化
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中考、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师生共同为考试而努力,为分数而奋斗,急功近利,目光短视。高考考文过于固定,选文多为来源于《二十四史》的人物传记。虽有细微变化,但没有太多不同。长此以往,会导致一种不健康的学习意识:只需熟悉人物传记的套数,就能应付高考文言文考试。
(三)教法陈旧,影响学习
据2011年笔者在云南省某中学所作的一项调查,一些教师还在延用几十年不变的老方法。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原则,一讲到底;学生则忙于做笔记,绝大多时间花费在字、词、句、语法等比较抽象、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记忆上,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因而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学生甚至把学不好文言文归罪于教师没教好。
(四)认识不对,心态不好
据2011年笔者在云南省某中学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有93%的学生认为古文很难学,有90%的学生最怕背古文,60%以上的学生不明白学习古文的意义。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文类题目让很多学生“谈古色变”,古文题目的扣分率一般都在50%以上。古文题目成了学生高考成绩高低的分水岭。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存在几种不正确的认识
1、畏难心理。文言文由于年代久远,与当代学生的生活严重脱节,遣词造句虽然优美,但对当代学生而言,仍佶屈聱牙。学生对枯燥的文言字词理解,句式背诵感到苦不堪言,再加上文言文考试成绩不理想,使得他们产生畏难心理。
2、应试心理。不少学生对文言文有错误认识,认为文言文是一种死的语言,除了考试之外,没有什么用途。于是,部分学生产生了为应试而学文言的心理,只关注考试内容,只根据考试大纲和考点要求来死记硬背所谓的重点难点。
3、依赖心理。由于处处是障碍,句句是麻烦,读不对发音,搞不清字义,难以预习,无法自学,所以不少学生完全依赖老师讲解,或是依赖书店里的教辅资料,看看译文,走所谓“捷径”。
三、改革文言文教学的对策
(一)运用系统论新思维指导文言文教学
教学实践证明:系统论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系统论的核心是有机整体观念,我们要运用系统论方法来指导文言教学,把文言文教学置于中学语文教学这一大系统中,把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使知识融会贯通,理清已学知识的脉络,循序渐进,通过归类比较,掌握异同,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连贯起来,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
(二)为文言文教学目标正确定位,为教师角色正确定位。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价值主要在于拓深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素养,使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学素养更加深厚。
语文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转变,由教学的管理者向教学的合作者转变,由教材的忠实实施者向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转变。成为组织与合作者——打破原有单纯的传授式教学;成为传承与启蒙者——重塑文言文语言和思想的魅力;成为激趣者——拉近文言与学生的距离。
(三)培养语文素养,积累语言
1. 培养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生活体验、文化教养、思想品德、思维品质和审美情绪。
2.积累文言语言。文言的学习,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从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看,主要是语法和词汇方面,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词汇,最难的也是词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训练的重点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虚词和句式。
(四)讲授方法,注重训练
语文教师必须做到文言文教学总体思路清晰:
文言教学基本原则是:文道统一,以文为主。
文言文教学策略是:集中教学、分步推进、螺旋上升。
文言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先读后讲,先学后练。
文言文教学步骤是:初一高一背诵积累,初二高二系统深化,初三高三强化应试。就高中而言,从阅读能力来讲,高一着重训练理解能力,高二着重训练鉴赏能力,高三训练研读能力。
(五)知识延展
1、学生知识延展。对知识树状结构的延伸拓展不失为一种引导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好方法。
2、教师知识延展。教师如果能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对课文内容作适当的补充、扩展和延伸,以点带面,那么就能赋予每一篇课文以丰富的文化底蕴,让课堂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对于老师而言,节选的教材,争取阅读全文以至全书;多多了解与课文有关的材料,诸如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写作意图,典故出处等,以加深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厚实的功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师要多读些秦汉散文,多背些古典诗文,熟悉古代的文字、文学、文化,这样教起文言文来才不致于只停留在逐字串译上,才不至于分析时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