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来与停下来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chen12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经常遇到如何选择材料的问题。低龄段的学生对各种材料的不同性质已经形成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仔细观察各种材料,辨析材料间的异同。
  摩擦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不同材料的表面性质不同,所产生的摩擦力也不同。因此,通过观察和测定不同材料的摩擦现象,可以锻炼学生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认识世界。
  一、课程重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玻璃球滚下坡”这一简单物理现象和测定不同材料对小球滚动距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总结、科学思维和设计科学实验的初步能力。
  【涉及领域】工程、设计、数学、物理
  【建议年级】小学低年级
  【建议时间】80分钟
  【材料】卷尺、木板、玻璃球、双面胶或胶带、图钉或曲别针,泡泡纸、砂纸、毛巾、铝箔纸、蜡纸、瓦楞纸等表面材料
  二、课程任务
  首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摩擦力进行辨认和解释,产生对摩擦力的直观认识。然后,将学生分组,让各组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感知,并判断哪一种材料能够让玻璃球在最短的距离停下来,或对各种材料的摩擦力进行排序。接着,要求各组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表格,并进行实验。最后,引导学生对摩擦力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和想象,加深认识。
  三、课程步骤
  1.导入(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如玩滑板的人在U型道上的表演,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滑板的速度逐渐减慢?
  (2)滑板从U型道的一头滑下去,在没有其他外力情况下,能否滑到对面同样高的地方?
  (3)从斜坡上下来的汽车能在平地上滑行多远?
  (4)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较重和较轻的车,哪个滑行更远?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教具,如单摆、有轨道的小球等,来向学生展示这一现象。部分学生可能会提出观点:因为摩擦力的存在,物体的运动会逐渐慢下来。
  2.宣布任务及评价量规(5分钟)
  【宣布任务】在玻璃球行进的轨道上安装一段减速装置,使小球在滚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实验前,各组要考察各种材料的性质,对小球滚动距离的远近作出预测并给出理由,然后通过实验验證预测的准确性。在最后的总结报告中应该对“准确预测的原因”或“没有预测准确的因素”作出详细分析。宣布任务后,呈现评价量规(见表1)。
  3.材料排序(10分钟)
  教师将各种材料发给各组,让学生逐一进行观察,并把特征记录下来(见表2)。
  各组可以讨论,对不同材料的摩擦力进行预测。在每组都完成后,邀请一两个组进行分享,并给出排序的理由。其他组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1)你是否触摸过材料?
  (2)材料的重量如何?对摩擦力有无影响?
  (3)材料表面有什么特点?对摩擦力有无影响?
  (4)用不同方式感受材料,比如用手、笔在材料上推动,能感觉到什么?
  注意预测不要求精确,但要有足够的依据和分析。
  4.设计实验方案(10分钟)
  教师出示没有放置表面材料的坡道和玻璃球,将玻璃球放在坡道上,向学生演示玻璃球的滑行。演示三次,记录滑出的距离,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让各组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测试并记录不同材料表面情况下玻璃球的滑行距离。各种表面的材料应该平整地安装在坡道刚结束、水平滚动刚开始的位置,这样可以保证玻璃球的初始速度大致相同。每种材料的测试都应该重复进行三次,记录数据(见表3),取平均值。
  记录完成后,各组接受教师的检查并领取坡道材料和玻璃球。可以选择图钉、胶带、双面胶等,将材料安装在小球滑行轨道上。
  5.开始测试(15分钟)
  在教室中心分配各组的实验地点。注意提醒学生不要踩到玻璃球上而滑倒。
  6.总结和展示(20分钟)
  在实验完成后,给每组至少5分钟的时间,到讲台上分享实验结果。小组分享完成后,接受其他组的提问并作出回答。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1)在哪种材料上的滑行距离最远?最近?
  (2)和预测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哪些地方是最初没有预见到的?
  (3)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不同材料产生大小不同的摩擦力?
  (4)仔细观察每一种材料的表面,尝试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7.拓展思考(10分钟)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如果我们的世界没有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子?之后,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物体相互接触,都会产生摩擦力。玻璃球停下来是因为摩擦力,但是我们能够向前走路,也是因为摩擦力。”特别要指出的是,摩擦力和“阻止物体前进的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列举哪些摩擦力将产生助力,哪些摩擦力会产生阻力。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其他文献
2018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计划》要求,不断推进“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和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营造师生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教育部办公厅就做好2018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下发通知。通知包括活动主
2010年,美国教育智库组织21世纪学习联盟提出了21世纪学习框架(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针对美国基础教育现状提出了4Cs培养目标,并以此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与评价实践活动。4Cs代表了四大能力,即批判与问题解决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s
“语用”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语用”训练就是立足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通过“语用”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因此,从特级教师到普通教师,从展示课到竞赛课,不约而同地把对语言训练点的挖掘作为教师表达对“语用”理念理解的脚注。但是,最近我在《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的四节同课异构的听课中发现,同样的语言
一、田园特色课程背景简介  在郁郁葱葱的“纱帽公山”脚下,在古朴宏伟的杨氏大宗祠旁,有一所用烈士名字命名的学校——杨匏安纪念学校。校内有一个占地四千平方米的果园,山上绿树成荫,有两百棵荔枝树,新教学楼后面有一块近两千平方米的种植园。学校依托这片“希望的田野”,建设具有田园风格的绿色校园,并以生活活动为主线,以儿童发展为基调,着力打造绿色生态课程。  学校给课程起了个诗意的名字——“奏响都市的田园牧
学校德育工作是基于学生成长需求而存在的,德育工作是否有实效,主要看学生成长的合理需求是否得到尊重和满足。有意义的德育工作,所传递的内容恰如春风化雨润人心田;而程式化、成人化的德育工作,往往让学生如坐针毡、味同嚼蜡。现实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推进德育活动的供给侧改革,让德育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从现实看,普通高中德育活动至少存在并应反思下列问题。  一、尊崇以往的活动模式,  追求德育
近来,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多措并举,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安全大检查。  一是查安全防范。重点检查校园安保情况,如警示标志、报警装置、视频监控设备设置及消防通道畅通情况。  二是查设备设施。主要检查校车、食堂、仓库卫生情况;学生公寓、电教室、会议室、实验室等用电用水情况及锅炉房、抽水房等设备性能情况,力保校园各种设备设施正常使用。  三是查重点人员。积极走访学校师生及周边群众,深入摸排学校周边可能影响安全
2010年2月29日晚,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虎年元宵晚会,董卿当晚在主持节目时现场背了一首描写元宵节的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shu)。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一首欧阳修的诗,本应该是“花市灯如昼(zhou)”,董卿却将昼念成了书(shu)。这个错误被魏明伦首先发现了,或许发现的不只是他,但魏向来对主持人念错别字深恶痛绝,于是立即通报媒体,为董卿纠错。第二天,全国很多家媒体都刊登了董
2015年12月3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党组会,学习传达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用心用情用力办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为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作出积极贡献。一是将教育经费重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倾斜。二是深化职
近日,山东省荣成市幸福街小学举行了首届“永怀教育奖”项目推介展示活动,主题是“三线一体化整合,走向语文大天地”。学校两位项目负责人分别对“‘三线一体化’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借助幸福纸艺促进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的成果做了简要汇报。  骨干教师执教的《巧做衍纸画》课例,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是幸福课堂基本模式的最好诠释。幸福纸艺校级社团、各班级的幸福纸艺主题创作、幸福纸艺故事推介
摘要:在技术时代信息化社会中,家庭学校并不能够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教育依旧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在一如既往加强直接德育实效性的同时,我们也应发挥间接德育在学校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一方面,强化学科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发挥“隐性德育课程”的巧妙功能。  关键词:家庭学校;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道德教育  “技术时代”开端于17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是以科技迅速发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