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孟子是战国中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是百家争鸣高潮中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孟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政”思想占重要地位,其旨在劝告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要施仁爱,将人民作为社稷的根本,也即孟子的“民本思想”,其基本内容有:“民贵君轻”“保民”“尊民”等思想。当今公务员作为人民的公仆,对人民的服务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公务员应从孟子民本思想中寻找为人们服务的道德标尺,不仅是学习这种思想,更重要的是践行。
关键词:民本思想 公务员 职业道德 践行
“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很深的文化渊源。“民本”一词源于《尚书·五子之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和《春秋榖梁传·桓公十四年》的“民者,君之本也”。可以说早在殷周时期便产生了民本思想的萌芽。春秋时期,民本思想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孔子以“仁爱”思想为基础施行“德治”明确指出爱人、爱民、富民、教民。到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空前活跃,民本思想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孟子则比较明确地提出民本思想,论述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因此是孟子完善了儒家民本思想,并将其推向历史顶峰。
一、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是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孟子全部政治主张的基础。以民为贵是君王守护江山的重要政治措施之一,也是实践民本思想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孟子提出了要“保民”的思想,认为只有“保民而王”才能“莫之能御”。同时,孟子还提出了“尊民”的思想,认为“尊民治国”方能“长治久安”、“保国昌盛”。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尽心下》) 在孟子看来,民众是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是国家兴衰存亡的最根本因素,人民的作用和地位比君主更为重要。他认为,如果君主危害了国家,那么臣就可以将其“易位”,如果社樱之神不灵验,就应该改立土谷之神,只有国家的人民是不能改换的,因此,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是维持国家社稷的重要力量。能否是国家长治久安,永葆昌盛,关键在于君王是否能得民心。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离娄上》),孟子总结政权兴废存亡的经验,做出“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论断。意即得天下必须得民,得民必须先得民心。孟子充分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就能得到天下,把民本思想提高到攸关国家兴亡的高度。
在以民为贵的大前提下,孟子认为以民为本就应该“保民”,也就是能够让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在孟子看来,保民首先应“制民之产”,使人民有维持基本生活的固定收入。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滕文公上》),民有固定的财产才能有善心。“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就是说民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就会自然而然作到仁。“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惟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梁惠王上》)认为如果普通百姓没有固定产业,就不会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就可能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无所不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至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才能使“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梁惠王上》),征税要有节制,同时必须管理好土地,减轻赋税,人民才可能真正富裕起来。让人民富裕起来,引导他们向善,这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有了物质上的“恒产”,才可能具有精神上坚定的道德信念的“恒心”。
总之,孟子民本思想就是在“民贵君轻”的前提下,做到“保民”“尊民”。“保民”“尊民”是国家领导人维持国家统治的长久之计,作为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更应该做到“保民”“尊民”,然而当今公务员对人民的态度和服务意识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公务员应从孟子民本思想中学习精华,领悟精神,在自己的职业道德的践行中能破除旧习,做到“保民”“尊民”。
二、孟子民本思想对公务员职业道德践行的启示
公务员职业道德践行情况让人们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公务员的权力意识太强,而服识太弱。在多数公务员的心目中,普通公民与自己不是同一阶层的人,自己是高于普通公民的。由此,他们意识不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意识不到工作当中应该为人民服务,最重要的是没有意识到人民是社会的根本。因此,公务员应该学习孟子的民本思想,并从中习得对自己职业道德践行的启示。
公务员在工作中还应做到“尊民”“与民同乐”。对公民的尊重是做好公务员工作的大前提。之所以出现公务员服务态度不好的现象,一个原因是部分公务员认为普通公民不值得尊重,随便敷衍了事。因此,要践行好公务员职业道德首先必须做到“尊民”。而后要“与民同乐”。“与民同乐”是要具有真诚的情感的道德内涵,要把普通公民的一件事情当做自己应该的工作来对待。以积极的心态和热情的态度为人民服务也就符合了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服务原则,也是公务员职业道德很好践行的开始。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80.
[2]赵永贤等.《公务员职业道德概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9).
关键词:民本思想 公务员 职业道德 践行
“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很深的文化渊源。“民本”一词源于《尚书·五子之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和《春秋榖梁传·桓公十四年》的“民者,君之本也”。可以说早在殷周时期便产生了民本思想的萌芽。春秋时期,民本思想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孔子以“仁爱”思想为基础施行“德治”明确指出爱人、爱民、富民、教民。到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空前活跃,民本思想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孟子则比较明确地提出民本思想,论述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因此是孟子完善了儒家民本思想,并将其推向历史顶峰。
一、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是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孟子全部政治主张的基础。以民为贵是君王守护江山的重要政治措施之一,也是实践民本思想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孟子提出了要“保民”的思想,认为只有“保民而王”才能“莫之能御”。同时,孟子还提出了“尊民”的思想,认为“尊民治国”方能“长治久安”、“保国昌盛”。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尽心下》) 在孟子看来,民众是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是国家兴衰存亡的最根本因素,人民的作用和地位比君主更为重要。他认为,如果君主危害了国家,那么臣就可以将其“易位”,如果社樱之神不灵验,就应该改立土谷之神,只有国家的人民是不能改换的,因此,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是维持国家社稷的重要力量。能否是国家长治久安,永葆昌盛,关键在于君王是否能得民心。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离娄上》),孟子总结政权兴废存亡的经验,做出“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论断。意即得天下必须得民,得民必须先得民心。孟子充分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就能得到天下,把民本思想提高到攸关国家兴亡的高度。
在以民为贵的大前提下,孟子认为以民为本就应该“保民”,也就是能够让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在孟子看来,保民首先应“制民之产”,使人民有维持基本生活的固定收入。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滕文公上》),民有固定的财产才能有善心。“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就是说民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就会自然而然作到仁。“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惟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梁惠王上》)认为如果普通百姓没有固定产业,就不会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就可能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无所不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至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才能使“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梁惠王上》),征税要有节制,同时必须管理好土地,减轻赋税,人民才可能真正富裕起来。让人民富裕起来,引导他们向善,这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有了物质上的“恒产”,才可能具有精神上坚定的道德信念的“恒心”。
总之,孟子民本思想就是在“民贵君轻”的前提下,做到“保民”“尊民”。“保民”“尊民”是国家领导人维持国家统治的长久之计,作为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更应该做到“保民”“尊民”,然而当今公务员对人民的态度和服务意识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公务员应从孟子民本思想中学习精华,领悟精神,在自己的职业道德的践行中能破除旧习,做到“保民”“尊民”。
二、孟子民本思想对公务员职业道德践行的启示
公务员职业道德践行情况让人们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公务员的权力意识太强,而服识太弱。在多数公务员的心目中,普通公民与自己不是同一阶层的人,自己是高于普通公民的。由此,他们意识不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意识不到工作当中应该为人民服务,最重要的是没有意识到人民是社会的根本。因此,公务员应该学习孟子的民本思想,并从中习得对自己职业道德践行的启示。
公务员在工作中还应做到“尊民”“与民同乐”。对公民的尊重是做好公务员工作的大前提。之所以出现公务员服务态度不好的现象,一个原因是部分公务员认为普通公民不值得尊重,随便敷衍了事。因此,要践行好公务员职业道德首先必须做到“尊民”。而后要“与民同乐”。“与民同乐”是要具有真诚的情感的道德内涵,要把普通公民的一件事情当做自己应该的工作来对待。以积极的心态和热情的态度为人民服务也就符合了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服务原则,也是公务员职业道德很好践行的开始。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80.
[2]赵永贤等.《公务员职业道德概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