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d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介绍了盐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情况,简要分析了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 农产品;安全检测;问题;对策;江苏盐城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77-02
  盐城市工业污染较少,生态环境好,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其农产品不仅提供盐城市800万城乡居民所需,还远销国内外各大城市。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已上升为国家安全高度,其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地方政府公信力和全社会的和谐稳定,盐城市作为江苏省农业大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是领导和百姓关注的头等大事。检测工作的开展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提高该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势在必行[1-2]。
  1 盐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状
  1.1 检测机构逐步设立
  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规条例要求,盐城市先后成立了8家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市级(盐城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1 家和县(区)级检测中心7家,其中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于2011年通过了省农委实验室资质认证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并具备定量检测63种农药、3种兽药、5种主要重金属含量的条件,成功跨进“苏北一流、全省先进”的行列,同时建湖、东台、阜宁、盐都等县(市、区)农产品质检中心也先后通过了省级实验室计量认证。
  1.2 检测设备逐步配备
  盐城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实验室面积约500 m2,在江苏省农委与盐城市政府支持下,逐步配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火焰)、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先进配套仪器逾100台(套)。2012年6月底,盐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组织申报了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 000万元,并于2013年4月批准实施,对盐城市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必将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展望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项目建设的完成,将进一步提升全市实验室硬件实力,提升检测检验能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工作的开展搭建更高更好的平台[3]。
  1.3 检测工作稳步开展
  一是市检测中心承担省农检中心委托的全省蔬菜农药残留异地监督抽检任务,主要做好其他县(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和超市销售的蔬菜的抽样和检测工作,仅2011年至2012年底已完成检测18批次2 160个样品;二是各检测中心开展全市蔬菜农残监督抽检工作,主要对市内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基地蔬菜和食用菌质量安全抽检和突发事件的专项检查,2012年完成蔬菜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抽检30批(次)、900个样品、6 098项(次),食用菌抽检荧光物质12批(次)、350个样品(项、次)。检测结果报上级有关单位,为其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管、指导生产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各检测中心督促盐城市2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检测室完成蔬菜农残速测自律性检测31 870个样品,对保障蔬菜安全供应和居民消费安全、推动市场安全有序运行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部分检测中心还承担着农产品风险监测抽样及全市“三品”认证抽样任务,2012年抽取3 240个样品送省检测,样品包括蔬菜、食用菌、稻米、花生、土壤、水等。
  1.4 检测人员能力过硬
  盐城市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高度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正常进行。2012年举办了多期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人员培训班,培训市级、县级、乡镇级及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产基地检测人员796人次,对考核合格的检测人员颁发了市级检验员证;先后5次组织县级检测中心技术人员到省中心学习,并多次组织县级检测人员到市中心实验室手把手教做实验。同时,通过技术大比武或业务交流会等形式开展检测人员交流活动,进一步增强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2012年,盐城市选拔5名优秀选手参加了于10月15—17日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技能决赛,盐城市荣获团体及个人双冠军。2013年5月江苏省举办了全省农产品多残留能力考核,盐城市检测中心以定性定量全优的成绩顺利通过考核。
  2 盐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存在的问题
  2.1 检测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盐城市农产品检测工作有了很大提升,虽已初步构建了市、县(区)、镇、基地和市场5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但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完全建成。在县(区)级检测中心中仍有2家未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基层检测站布点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尚未形成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监督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是否强化,部分地区基层领导和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缺乏正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的了解,就不能很好地支持和督促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4-5];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商家和农户组织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安全意识薄弱,存在操作不合理、制度不完善、流通过程不规范等问题,同时抱有逃避责任的侥幸心理。
  2.2 检测机构人手不足和业务水平亟需提高
  虽盐城市已引进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全市8家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共有专职检验检测人员51人,其中具有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10人,中级技术职称18人。无论从市级还是县(区)级检测机构来看,都存在检测人手不足的问题。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好坏,取决于检测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科学素质,因此检测人员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关键[1-2]。目前,全市检测人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的本职工作不是从事农产品质量检测,对于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方法、检测标准和原理、风险评估、认证等缺乏相应的认识,而新聘请的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经验不足、缺少培训学习等问题,致使无法应对检测中的突发情况,无法保障检测质量。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新型的检测设备的引进,加剧了高技术水平、高素质的人才缺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盐城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步伐。   2.3 检测经费相对短缺和运行成本相对过高
  检测中心开展工作的经费主要来自市财政专项资金,业务经费不固定甚至没有,经费缺乏保障性和连续性,随着检测仪器的更新换代加速和检测检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年在设备采购上的投入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设备的增加和人员的增多,每年的设备维护和耗材的需求以及人员薪资等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高。根据国家计量法有关规定,检测机构的计量仪器和计量器皿必须进行计量检定,检定周期一般为1~2年,同时检测机构资质需认定、复审,仪器检定费、资质认定、复审费、抽样费、标品和化学试剂购置费等必需的开支也加剧了经费的短缺,运转经费是仪器总投入的20%~30%。如要开展质谱定量检测还需大量资金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检测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资金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和运转[3]。
  3 对策
  3.1 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就要建立健全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为龙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骨干,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站为依托,乡镇检测点为补充的覆盖全省的检测体系,同时督促好生产基地、大型超市和批发市场也要建立检测机构,利用快速检测设备,做好农产品自检,做到从产地、生产、流通领域3个监控环节上不断提高监督检测的能力。需要政府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加大对农产品检测体系的投入,同时要加强对农户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引导和管理,摒弃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观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政府的科学引导和支持下,在市场经济运转下,使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成为“舌尖安全”的一道坚固防线[4]。
  3.2 加强人才引进与技术培训力度
  目前,针对盐城市的检测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应提请市政府进行专题会办,通过将农产品检测机构列入全额事业拨款序列、增加编制人数、提高检测人员收入待遇等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工作任务繁重,一方面要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的数量,主要从高校毕业生中择优录用高素质的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和公开选调社会上高水平的一线检测人员,以充实壮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检测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增加同行业之间的学习交流,深入学习及探讨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专业技术知识,使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适应目前愈来愈严重的食品安全新形势[5]。
  3.3 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力度
  按国务院提出“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明确要求,各级领导要重视并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和增加财政投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系统运转和人员培训学习等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足额的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撑,无法顺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检测的工作,无法保障老百姓的饮食安全,这不仅需要政府及领导的重视,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与督促,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政策与资金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4 参考文献
  [1] 于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88.
  [2] 李远.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290-292.
  [3] 章力建.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6):12-15.
  [4] 金青龙,王玉林.关于加强青海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思考[J].青海农技推广,2011(2):14-16.
  [5] 李文鞠.蚌埠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44-349.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示范表明,在平原稻作区种植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甬优9号,表现高产、优质、抗倒、抗病。总结了甬优9号的产量及特征特性表现,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水稻;甬优9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92-01    甬优9号系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以甬粳2号A为母本、早熟中籼K6093为父本配组育
摘要介绍了武陵山区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精细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科学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该地区玉米栽培参考。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武陵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072-01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饲养业和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其种植面积和产
摘要 采用地块抽样法,2010—2013年对遂川县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和不同的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县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通过调查比较春、秋茶采摘方式、套种豆类作物不同种植方式,茶园除草不同管理方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发生程度的关系,发现及时分批采摘茶叶、严禁茶园套种豆类等作物、及时除草等措施对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效果非常明显。依据调查结果提出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对策。  关键词 茶
摘要对6种葛藤绿肥N、P、K、Ca、Mg、S、Fe、B、Mn、Cu、Zn、Mo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葛属是含N、P、K高的绿肥,且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在6种葛藤中,属于二级有机肥的有葛麻姆和葛藤;其余的粉葛、热研17号爪哇葛藤、越南葛藤、三裂叶葛藤都属于三级有机肥。  关键词 绿肥;葛属;营养元素;含量;品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 S142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
摘要 综述了嫁接对茶树良种化的作用,介绍了云南省茶树良种化嫁接技术,包括嫁接方法及时间、砧木与接穗选择、嫁接管理等内容,以期为云南茶区的嫁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良种化;嫁接技术;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S88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066-01  云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茶区之一,截至201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36.67万hm2,产量20.7万
摘要 分析了固原市旱地玉米生产现状、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品种选育更新、培育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对策,以指导旱地玉米的生产。  关键词 旱地;玉米;生产现状;发展对策;宁夏固原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061-01  固原市是宁夏旱地玉米主要种植地区,近年来随着固原市草畜产业发展和玉米经济效益的
摘要 利用30年整编气候资料、土地利用现状、数字高程模型DEM、社会经济数据、暴雨山洪灾害调查数据,通过GIS软件对内蒙古正蓝旗暴雨灾害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从致灾因子、孕灾因子、受灾因子等方面进行了量化分析,对各个因子进行积运算得出综合危险指数,最终对危险指数进行自然断点分类获得不同等级的灾害区域。区划结果能直观反映出山洪灾害的区域性差异,能为精细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案。  关
摘要 研究有机无机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只考虑肥料成本的情况下,在相同氮素水平条件下,20%有机无机复合肥(10-4-6)、20%有机无机复合肥(10-5-5)纯效益与配方肥相仿,其次是16%有机无机复合肥(14-0-2)、16%有机无机复合肥(14-2-0),最后是15%有机无机复合肥(6-4-5)、15%有机无机复合肥(8-3-4);从肥料投入产出比来看,16%有机无机复合肥(14
摘要 介绍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症状、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并提出综合防控技术,以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发生症状;发病条件;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139-02  冬油菜是井冈山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是农民食用油的主要来源,在农业生产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年来,油菜病虫害尤其是油菜菌
摘要 通过对江西省吉水县目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索吉水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对策;江西吉水  中图分类号 F3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180-02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初级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