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犹主义概念的起源与流变

来源 :世界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3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879年德国人威廉·马尔首创反犹主义术语Antisemitismus以来,国际犹太学界关于何为反犹主义的讨论持续至今.在威廉·马尔以Antisemitismus最初特指现代种族反犹主义的基础上,反犹主义概念呈现出泛化与类型化趋势.概念泛化表现为反犹主义内涵扩大,即在种族反犹主义基础上演变出基督教反犹主义、希腊—罗马反犹主义与新反犹主义等;类型化表现为对反犹主义进行抽象提炼,对其普遍特点进行归类和定性总结.反犹主义概念的此种演变,导致其概念体系愈加开放与抽象,据此对反犹主义现象的认定也变得更加宽泛,其中某些因素已经引发了学界与国际社会的争议.在对反犹主义概念的认定中,应突出犹太人与其他社会互动交往的独特性,提炼总结针对犹太人的敌意、迫害等思想与行为,把握反犹主义概念的核心内涵.
其他文献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及震后大火将原有的唐人街彻底摧毁,致使上万华人无家可归.灾后,重建唐人街很快被提上日程.然而,在围绕重建唐人街的选址问题上,不同群体因利益诉求不同而争执不下.白人趁机鼓吹将“低劣”的中国人搬离旧金山中心城区,甚至最好能让唐人街在城中彻底消失;华人力争在原址重建唐人街;旧金山当局则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他们希望唐人街迁离中心城区,另一方面又担心因之而损失与中国的贸易及相关税收,进而影响旧金山的繁荣.最后,在华人援引美国法律据理力争及清政府的积极外交之下,旧金山唐人街得以在原址重建.这种重
自1873年日本开始施行征兵制以来,日本军部逐渐构建起一套有别于内务省体系、属于军部的国民“统制”机制.军部在明治时期,通过强化征兵制、构建退役军人管理制度来奠定该机制的基础;在大正时期,通过建立役前青年“统制”制度来强化该机制;昭和初期,又通过镇压反军运动、宣传对外战争来验证、巩固该机制.这个机制以征兵制为核心,以“良兵良民”思想和“良民良兵”思想为指导,以服兵役前的青年、现役的士兵、退役后的在乡军人为对象,依赖各地方师团、基层连队来维持其运转,构成了近代日本军队维护社会治安、发动对外战争的一个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