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d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不仅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人性回归的必由之路。它能一扫应试教育带来的陈腐气,冲开精神层面的桎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为研究对象,试论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的必要性,构建诗意课堂的原则,以及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诗意
  
  一、问题的提出
  市场经济追求利益,社会风气物化严重,人们越发理性、越发冷漠,“路不拾遗”已成为古董,诗情画意也被现代的快节奏撕得粉碎。一夜之间人与人之间温馨脉脉的面纱不見了。这种大潮不可避免地冲击了校园这方净土。学生的精神荒芜,学生渴求诗性的回归、人性的回归,就像涸辙的鱼盼望着雨水。教学实践中,我也感到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有个辍学的弟子给我来信说,他现在看到课本感到无比亲切,贪婪地读着,忘记了时间,上学时怎么没有感到语文课本是那么的好,里面的文章是那么的美!看到他的来信,我的心像被刀划了一下,紧接着是收缩地疼,我把自己钉在精神的十字架上,扪心自问,为什么我没能带给学生阅读的快乐,精神的盛宴,诗性的回归?在教学中,我大胆做了一些尝试,希望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诗意的栖居地,学生的精神在语文课上拔节,成长。
  二、构建诗意课堂的“三美”原则
  (一)、音乐的美
  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这说明了语言的音乐性可以荡涤学生沾灰的心灵。要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需要注意辞藻的音乐性。优美辞藻的吟诵能立刻吸引学生的耳朵,进而吸引学生的心灵。诘屈聱牙的句子只会令人昏昏欲睡,甚至反感。所以,音乐的美,作为诗意课堂构建的第一个原则。
  (二)、绘画的美
  经由学生的想象创造栩栩如生的形象,营造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更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随着初读到品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越来越深,这时候,拥有绘画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快更好地加深学生理解,并且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让学生有身在画中游之感,意境上的绘画美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更有效地理解文本。
  (三)、建筑的美
  “建筑的美”主要指的是诗的形体结构,强调“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造成有规律的匀整或参差。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句子的“形体”,让诗意、美感充盈课堂。
  三、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的策略
  (一)、诗化语言,引师生心灵共鸣
  诗化的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具有很强的思维内核,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则,给大脑以陌生感,大脑才会有审美的愉悦,词语间的意思有很大的跳跃性,巧妙组合,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一惊。用那些表面极不相关而实际又有联系的事物的意象或比喻,才能准确、有效地表现自己,根据这个原则产生的意象才能有惊人的离奇、新鲜和惊人的准确。比如,第一个说女孩像花的是天才,第N个就是蠢材了。山上半轮秋月,就没有山月半轮秋吸引力大,能引起师生共鸣的句子往往是凝练、含蓄、意蕴深刻的句子。比如,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导语设计,要像火花能点燃学生的激情,又像潺潺的流水浸润学生的心田。才能起到导语的作用。我发现,课上的不成功很大程度是导入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导而不入,启而不发。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在教《雨霖铃》一词时,我的导语:“中华民族文化长河源远流长,艺术奇葩朵朵绽放,宋词是其中最美的一朵,弥漫着清雅与芬芳。闪烁着灵动与风采,流转着难以言传的神韵,品味着只可意会的意境。今天我们将采撷宋词中的一朵美丽小花。诗化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动力。
  (二)、唯美意境,令师生心灵交融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意境是多个意象形成的一幅美丽的画卷。各个意象具有某种共性的东西,提炼出来,流动着一种风格。或沉郁顿挫,或潇洒飘逸……教师把它拿出来,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融入进去,熔铸了学生智慧、凝聚学生心血、体现学生素养的二次加工的画面让学生理解文本更深透。情与景遇,景与情汇,学生心动神移,达到了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比如,在教《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词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学生发现了乱石穿空,以动写静的手法的高妙,惊涛拍岸的气势,卷起千堆雪的准确。当词句如珠落玉般从学生嘴里滚滚而出,我知道他们已经与文本融为一体,与作者心灵跨过时空的界限产生共鸣,交融。
  (三)、丰富意蕴,让师生个性晶莹
  意境的刺激,让学生头脑中产生美感,但是如何打破意境的冰层感受到诗的意蕴,是更高级的一步。它能升华你的认识,拓展你的思维,提升你的境界。达到领悟事理、陶冶情操
  的目的。比如,在教《归园田居》一诗时,我在最后让学生辩论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眼泪越流眼睛越清明,道理越辩越分明。隽永的小诗就是一幅美妙的画,诗情画意走进课堂,融入心灵。学生自发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感受。诗意,可以清雅含蓄,可以婉约动人;可以空灵蕴藉,可以热烈奔放,可以慷慨激昂,可以低沉幽怨……
  四、结束语
   总之,因循守旧的讲解,将知识肢解的血肉模糊,不忍猝读,只会造成更多知识的荒漠。诗意是有翅膀的,要放飞心灵,诗意是有脚跟的,要根植现实,让我们诗意地在别人的灵魂中漫步,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
  
  参考文献
  [1]李小梅. 新课程呼唤诗意的语文课堂[J]. 中学语文, 2009, (06) .
  [2]彭建德,黄朝霞. 诗意语文 诗意人生——访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J].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7, (09) .
  [3]张小波. 营建语文教学的诗意美[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 (35) .
  [4]张建国. 诗意:语文教学的应然境界[J]. 语文教学通讯, 2004, (10) .
  [5]凌龙华. 语文:诗意的学习[J]. 语文教学通讯, 2003, (15) .
  [6]李红波. 浅议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诗意光彩[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 (03) .
其他文献
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年龄小,经验少,注意力不稳定,感知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面对错误,有些教师视为洪水猛兽,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棒“杀”了学生的思维,再接二连三地提问,直到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与鼓励和赞赏,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让智慧的
【摘要】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 ,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体育课的目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观念教育和运动能力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体育课堂 教学质量 体育观念 运动能力  体育是 教育的重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数学教育单纯地看成学科专业化教育,把知识当成压缩饼干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学生由此而获得的仅仅是一道道题目的解法、技巧,而不是方法与能力,这显然与现代教育观南辕北辙。本实验希望通过实践,改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使教师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  二、理论依据  所谓自主学习即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深化,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前对中学各科教学的迫切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形势需要,中学物理教師必须要有比过去更丰富更深入得多的进行物理教学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给学生多一点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发散思维能力 逻辑 密度  中学物理教学中在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后,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
【摘 要】数学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数学知识的历史。它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让知识性强的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让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鲜活有趣,让懒于思考的孩子变得灵动聪慧,让爱国情趣贫乏的孩子变得热情。  【关键词】数学史 激发求知欲望 鲜活课堂 激发爱国热情    可是在笔者所听过的课中,几乎有80%的老师在教学中没有适当的渗透数学史,没有好好的利用好这个有价值的课堂资源,甚至是没有用
美国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的目标在于不断建立更大的生命的统一体,并极力维护这种统一体的聚合、亲和;相反,死的本能目标在于破坏、分解或毁灭这种亲和体。生命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积极的正面的体验让儿童和青少年珍视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起点是人,教育人的前提是要认识人,理解人。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
一、The natur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Functional equivalence,originally called Dynamic Equivalenceraised by Eugene A. Nida,aims at“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to themessage”
【摘 要】针对农村初中篮球单元教学实际,笔者在新一轮的教学中实施篮球单元分层教学,关注差异合理分层,合理设置内容、目标、评价,随机优化教学过程,该方法较好地弥补了传统篮球技术练习的枯燥乏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健身意识和习惯 ,提高学生学练水平和健身效果,也提高了初中篮球单元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村初中 篮球单元 分层教学    篮球单元课是初中单元教学中十分受男同学欢迎的体育项目。由于我校
一、教学背景: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学习汉语拼音相对抽象枯燥。要想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使学生喜学乐学,在教学中运用图片、表演、抢答、游戏、儿歌等“花”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其次,是掌握读音方法,对镜子矫正口型的方法行之有效;再次,强化训练,只有在不断反复练习中才能学得发音的技能。形式多样,使学生在学中玩,乐中学,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