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 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动手、动脑, 而且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它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理念。
一、明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有效的学生分组活动是精心设计的、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 而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心所欲的一种教学方式。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制定明确的组织策略。
首先, 要划分小组、确定角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并且确定4个角色: 组织者(本组开展活动的核心人物); 记录员(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 计时员(确保本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 记者(作为本组的发言人, 活动结束后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同时,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根据不同的课型要求, 充分备课。
其次, 要整合因素、择机优化。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性别、能力、原有成绩、性格特征、智力差异等因素, 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重新分组。根据情况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 或按问题、兴趣临时组合。
第三, 要强化合作、加强交流。为了便于“合作学习”, 小组编排应以有利于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为原则, 这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定时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 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优秀的操作策略, 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 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
二、创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课堂中每项活动都应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设计。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提出英语“合作学习” 的主要形式: 角色表演——信息处理——集体讲授——语义重建——课外活动——查遗补漏。现分述如下。
(一) 角色表演。即教师教完新授课后, 给学生一个话题, 让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 就这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景, 自编对话, 进行角色表演。它是一项有用并且有趣的语言练习活动, 能唤起学生兴趣和培养信心。
(二) 信息处理。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task-based activities) 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各小组根据具体任务或问题展开讨论, 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 经记录员记录整理后, 向全班汇报。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作出正确的推论(deductions) 和合理的推断(inferences) 的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三) 集体讲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精讲精练” 和“少讲多练”。每节课的集体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20 分钟, 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四) 语义重建。开始时教师就向学生讲明主题, 然后开展小组辩论, 使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同该主题有关的辩论活动, 感知大量的语言信息材料, 学生就有了较清晰的表象。
(五) 课外活动。首先, 先让小组成员共同拼读生词,识记语义, 让语音好的学生帮助其他成员纠正错误的发音,有时候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比教师领读更好。再让他们共同预习课文, 划出重难点句子, 以便做到上课时心中有数,这样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其次, 布置复习任务。每单元结束后, 让学生互相进行简单的测试, 了解其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 查遗补漏。要求学生逐句认真阅读课本, 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 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搜集信息,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并重视信息反馈。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手脑并用, 划出重要内容, 在不了解之处标上记号, 让学生逐步掌握认真看书的方法。
三、坚持合理的小组评价, 强化目标导向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知道,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 更要帮助小组同伴来实现目标。爱迪生曾说过:“相信自己行的人就会赢!” 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老师都应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相信“我能行”, 因而科学地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及时的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给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这才是最成功的评价。
其次, 我在教学中还应用了小组互评, 自我评价的方法, 让学生试着给别人以鼓励, 给自己信心, 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 合作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它创造了多向交流的机会, 使学生们在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英语, 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培养了合作精神。
一、明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有效的学生分组活动是精心设计的、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 而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心所欲的一种教学方式。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制定明确的组织策略。
首先, 要划分小组、确定角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并且确定4个角色: 组织者(本组开展活动的核心人物); 记录员(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 计时员(确保本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 记者(作为本组的发言人, 活动结束后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同时,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根据不同的课型要求, 充分备课。
其次, 要整合因素、择机优化。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性别、能力、原有成绩、性格特征、智力差异等因素, 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重新分组。根据情况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 或按问题、兴趣临时组合。
第三, 要强化合作、加强交流。为了便于“合作学习”, 小组编排应以有利于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为原则, 这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定时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 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优秀的操作策略, 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 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
二、创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课堂中每项活动都应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设计。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提出英语“合作学习” 的主要形式: 角色表演——信息处理——集体讲授——语义重建——课外活动——查遗补漏。现分述如下。
(一) 角色表演。即教师教完新授课后, 给学生一个话题, 让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 就这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景, 自编对话, 进行角色表演。它是一项有用并且有趣的语言练习活动, 能唤起学生兴趣和培养信心。
(二) 信息处理。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task-based activities) 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各小组根据具体任务或问题展开讨论, 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 经记录员记录整理后, 向全班汇报。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作出正确的推论(deductions) 和合理的推断(inferences) 的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三) 集体讲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精讲精练” 和“少讲多练”。每节课的集体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20 分钟, 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四) 语义重建。开始时教师就向学生讲明主题, 然后开展小组辩论, 使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同该主题有关的辩论活动, 感知大量的语言信息材料, 学生就有了较清晰的表象。
(五) 课外活动。首先, 先让小组成员共同拼读生词,识记语义, 让语音好的学生帮助其他成员纠正错误的发音,有时候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比教师领读更好。再让他们共同预习课文, 划出重难点句子, 以便做到上课时心中有数,这样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其次, 布置复习任务。每单元结束后, 让学生互相进行简单的测试, 了解其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 查遗补漏。要求学生逐句认真阅读课本, 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 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搜集信息,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并重视信息反馈。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手脑并用, 划出重要内容, 在不了解之处标上记号, 让学生逐步掌握认真看书的方法。
三、坚持合理的小组评价, 强化目标导向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知道,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 更要帮助小组同伴来实现目标。爱迪生曾说过:“相信自己行的人就会赢!” 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老师都应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相信“我能行”, 因而科学地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及时的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给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这才是最成功的评价。
其次, 我在教学中还应用了小组互评, 自我评价的方法, 让学生试着给别人以鼓励, 给自己信心, 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 合作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它创造了多向交流的机会, 使学生们在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英语, 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培养了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