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语感培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语感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要刻意培养和训练,其训练方法主要有:在听的训练中感悟语言,在推敲比较中提高悟性,在朗读吟诵中熏陶语感,在表达运用中强化语感。
  【关键词】语感;听的训练;推敲比较;朗读吟诵;表达运用
  语感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一问题谈谈几点看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下面,就这一问题结合我的多年教学经验,谈几点做法。
  一、在听的训练中感悟语言
  听的能力直接影响语感能力的提高。我们在听一句话的时候,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能从这句话中提取到有用信息并进行处理或者储存备用。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感,应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的同时,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具体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听的时候,做到有目的的听,边听边记边思考,要用心的听,认真理解并判断语言表达的优劣。培养听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逐渐培养。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写春天的一段句子为例,第一步老师读这一段句子让学生听,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分析课文描写春天时抓住的几种景物:树木、小溪、小鹿、木排;第二步老师再读这一段文字,要求学生听后说说课文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从而训练学生在听懂大意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表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把类似的训练听力的句子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能从中体会到其中的意境美。
  二、在推敲比较中提高悟性
  语感是对语言的感性和理解相统一的一种悟性。语感训练必须指导学生深入推敲词语、品味语言、提高悟性。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我们可以通过推敲比较、品尝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其达到对词语意境的领悟。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在描写阮恒献血时曾三次写出阮恒的“哭”,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语:“啜泣”、“抽泣”、“呜咽”。学生通过比较这三个词在词义上的细微差别之后,自然能体会到作者的用意和语言的巨大表达能力。阮恒自以为朋友马上要死了,她内心的痛苦不断在加剧,她应该放声大哭才对,可为什么她的哭声逐渐变小呢?授课时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一问题。当我们知道她是阮恒的朋友时,我们回过头来才能够理解阮恒的哭声:原来阮恒在想,“她是我的朋友”,救助她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阮恒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救助朋友这件事情上,集中在了她还活着、她还有希望这件事情上,所以她不能分散精力,要竭力制止哭泣和强忍内心痛苦。到此,我们才领悟到作者用词的高度准确性,同时也体会到了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巨大差异性。
  三、在朗读吟诵中熏陶语感
  朗读吟诵是用有声的语文再现文章的内容。学生在反复朗读吟诵过程中,通过对语句音调节奏的把握,在头脑中能够再现事件经历的过程,就会产生如经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的感受。通过朗读吟诵,学生能够在体验文章内容的同时得到情感上的感染,从而进入情绪体验和悟性体验的境界之中。如在讲授《小珊迪》一文时,小男孩卖火柴这部分的句子是细节描写,作者措辞准确鲜明、形象具体。教师在教授时要指导学生发复朗读这一部分文字,要读出语调、读出平仄、读出感情,要根据小珊迪语言的变化,体验他急于卖出火柴的急迫心情,从而感受这个可怜的小男孩饱受饥寒的处境。学生只有反复朗读、走进课文、进入角色,他们的感情才能沉浸在催人泪下的气氛之中,仿佛一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男孩就在自己面前,对小珊迪的同情也就会油然而生,文章的思想教育目的才能够达到。反过来,在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内涵之后,再朗读吟诵课文,语感又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四、在表达运用中强化语感
  经过前三个层次的训练,教师可在表达运用阶段将听说训练和读写训练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方式来强化语感。其中围绕课文谈读后感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这篇文章很容易能够激起学生的强烈感情。在学习课文之后的谈读后感环节中,一位学生这样讲到 “读到这儿,我忍了许久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小女孩呀,你不要走,请你来我家,我们一定会好好款待你。你不要走,请你来我们学校,同学们一定会向你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这一段话,表达了学生们的心声,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学生在表达这一段话的时候,语感突出,形神兼备,可以说教学取得了艺术效果。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要刻意强化我们刚刚把学生培养起来的一点点语感能力,注重多让学生抒发感情,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此外,我们教师还可以利用口语课进行读写训练,利用作文课进行语言交流训练,利用讲评作文时让学生进行评议,这些课堂都能够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都能够训练学生的语感。
  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诵、重生活、重实践的特点,为激活并培养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提高语言感悟能力,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欣.培养学生语感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小学语文中级阶段的语感培养策略[J].新课程(教师),2010(10)
  [2]张建明.浅议语感与语感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09)
  [3]李君英.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语感[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0)
  【作者简介】
  邵香荣,女(1978—)镇赉县人,单位:镇赉县坦途镇中学,学历:本科,职称:中教二级,研究方向: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镇赉县坦途镇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政治是每个高中生都需要学习的课程,它在高中生涯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高中政治的主体是高中生,老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带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政治学习当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高中正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而高中政治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还能带领学生们逐步增强主人翁意识,政治对于国家来说也是很重要,对于中国的发展前景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有效地提高高中
基于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标准作为电机与驱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探索实现职业标准向课程内容的转化,为课程改革明确了方向。
文章在分析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就加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安全管理,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安全保障体系提出了思路和实现途径。
本刊讯 2014年,河南省将进一步完善林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使全省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率提高到75%,同时还将建立10个以上县级林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庭,规范林地承包经营,保护林农合法权益。  河南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有关规定,河南省县级林业部门将尽快加入本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成为其成员单位。林地面积较大的县(市、区)将设立“林地承包
【摘 要】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将实验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当中,指导学生做好课本中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了解学会实验的基础技能;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课本的实验中所包含的实验方法;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并成为学习的领导者。  【关键词】实验教学;高
【摘 要】随着新课改在教学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成为了教师的研究课题之一,目前,激励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进入了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励教育的内涵和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应用  每个小孩都是一张白纸,教育则是在白纸上作画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断的对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那么这张白纸将会变得丰富多彩,而如果教
【摘 要】在深化课改的背景下,在深化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把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高中数学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气氛  在深化课改的背景下,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这些观念尽管已深入人心,但对于具体的操作方法,学校和教师一直都在积极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这摸索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思考
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前的报纸文献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